过度营销 违规收费 网贷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本报记者 聂国春
双方订立的《贷款合同》明确约定贷款年利率为13.75%,附件《还款计划表》记载了每期还款金额,但经核算,《还款计划表》记载的实际贷款年利率却高达23%。这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近期在调研网络贷款问题时列举的一个典型案例。
“2020年1月至今年10月,全国法院审结涉网络贷款案件32.44万件,其中北京法院系统审结1.01万件。”负责此次调研的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袁章润、李文凤在梳理相关案件时发现,部分网络贷款公司存在经营管理粗放、信用风险偏高等问题,过度营销、违规收费等乱象时有发生。
乱象丛生 伤及行业肌肤
网络贷款为增加长尾客户的融资可得性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近年来普惠性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网贷行业各种套路亦层出不穷。《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注意到,9月以来,广西、重庆、山西以及深圳、青岛、厦门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发布消费提示,就网贷陷阱密集发文示警。
海淀区人民法院在调研中发现,网络贷款行业存在4方面问题,应当加以规制。
首先,具有欺骗性的格式合同使金融消费者产生利率错觉。“利率是借款合同的核心要素,关系到借款人的重大利益。”袁章润说,部分贷款机构利用其与借款人在专业知识上的不对称,通过格式合同记载较低的表面利率,或者仅展示日利率或月利率,掩盖较高的实际利率。调研还发现,部分贷款机构通过每期还款计划或增设保证金、管理费、中介费各项服务费条款等形式变相收取“砍头息”,增加贷款实际成本。
其次,诱导负债消费、鼓励借新还旧,催生不良消费习惯。今年“双11”,各大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被消费者吐槽,上海市消保委就此发声,要求平台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海淀区人民法院也在调研中发现,网贷平台常常对信用良好的用户提升贷款额度,鼓励选择负债方式进行消费,甚至存在诱导消费。
再次,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事件频发。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21款APP及SDK,其中南昌随行付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旗下的“随借”网贷APP存在违规收集、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参与调研的法官指出,部分网贷平台违反必要原则,利用优势地位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存在不当使用和泄露风险,甚至出现非法加工、传输、买卖个人信息等犯罪行为。
最后,影响民事诉讼管辖秩序。调研组从审理的案件中发现,网络贷款纠纷中出借方一方主体特定,但借款方一方主体不特定,存在面广量大的情形。加之网络贷款多通过互联网方式签订合同,并不存在合同签订地法院。参与调研的法官指出,部分网贷贷款方在合同中约定与纠纷无实际连接点的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该协议管辖条款无效,否则势必造成大量案件通过协议管辖进入约定法院,破坏正常的民事诉讼管辖秩序。
完善制度 强化执法监管
对于网贷乱象,消费者张先生深有体会。今年上半年,他在浏览某网络贷款APP时,原本只想测算自己所能申请的贷款额度和相关费用成本,但在系统操作指引下,竟然完成了贷款申请。原来,该网络贷款APP的额度测算页面就是贷款申请页面,但提示提醒并不明显,导致他不明就里申请了一笔非实际需要贷款,承担了不必要的利息支出。
海淀区人民法院调研组表示,引起网络贷款行业乱象频发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网络贷款借助“流量传送门”实现流量变现,引导消费者进行超前消费、过度消费。部分借款人缺乏系统金融知识与理性消费观念,未充分考虑借贷风险而盲目借贷,跌入网络贷款陷阱。有的网络贷款格式条款内容不完善,部分平台及第三方金融机构通常要求用户对多份授权书“打包式同意”,未就格式条款中关键内容如贷款主体、贷款实际利率、逾期清收、违约责任等内容向借款人进行充分披露与说明。
此外,用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也不完善。网络贷款放贷方未实时更新用户信息,借贷资质审核流于形式,可能导致借款人多头借贷、恶意借贷。
“网络贷款平台供给门槛低,放款迅速便捷,机构范围广,但合规管理不足且监管规范滞后。”海淀区人民法院调研组建议,金融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压实网贷平台运营者主体责任,明确机构在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加工等环节的流程规范,推动形成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个人信息保护长效机制。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贷款机构信息披露、风险提示、营销宣传等行为的监管力度,强化违法和不正当行为的负面清单管理和惩戒,明确禁止诱导过度负债、超前消费等宣传内容,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互联网金融协会应及时调研、调整损害客户权益的合同条款,规范潜在的高利率风险条款,积极推动行业出台网贷示范条款。
积极维权 增强防范意识
针对网贷行业乱象,近期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发文揭示网贷套路,对消费者进行风险提示。
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提示金融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避免“以贷养贷”“多头借贷”。如有借款需求,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进行咨询或办理。办理时应认真阅读合同条款,注意看清贷款主体、综合息费成本、还款要求等,警惕诱导性营销宣传说辞;拒绝陌生人共享屏幕要求,避免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交由他人操作,谨慎进行信息授权行为。此外,如陷入诈骗陷阱导致资金受损或遭遇暴力催收时,应保存好聊天记录、通话录音、交易截屏等有关证据,及时通过报警、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勿轻信代理维权、停息挂账、征信修复等宣传广告,防范二次侵害。
袁章润提醒消费者进行网络贷款时,要重点关注贷款利息的具体约定,是否附有《还款计划表》,是否有中介服务费、平台管理费、担保费、手续费等各种费用,了解贷款的真实息费水平。同时,要注意格式条款未尽合理提示或说明义务时,是否可以主张该条款无效。若发现网贷机构采用虚假宣传方式导致自身权益受损,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索赔。“考虑到网络贷款的互联网属性,金融消费者在网络贷款过程中还应增强证据意识,注意电子证据的收集与保存,留存电子证据的原件或原始载体,以便在遭遇侵权时能够在诉讼中提交有效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袁章润说。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毕马威中国:“新”“质”将长久推动不动产行业可持续发展
-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今晚武汉揭晓
- 广西梧州综合保税区完成首票药食同源进口货物保税仓储业务
- 共同开启中洪友谊新篇章(大使随笔)
- 5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2603.7万部 同比增长25.2%
- 重庆“铜梁造”竹制品闯出国际市场
- 外媒:美俄高级将领罕见通话 讨论乌克兰危机等话题
- 宁夏在建最高桥主体完工
- 我国就业形势将持续保持稳定
- A股周四指数分化 北证50指数涨至历史新高
- 不同群体存在哪些睡眠问题?专家解读:一样“睡不着”,原因有啥不一样?
- 商务部介绍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展
- 特朗普:将公布与前总统肯尼迪等遇刺案有关机密文件
- (走进中国乡村)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的美丽嬗变
- “2024年喜福汇——两岸青年歌会”在京举行
- 伊朗处决德国籍“恐怖分子”,德国宣布召回大使抗议
- 俄驻美大使:美国驱逐两名俄外交官系“报复行为”
- 四川加码以旧换新 鼓励传统油车更换新能源车
- 阿富汗商品展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启幕
- 新华述评丨中国企业“走出去”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七
- 热门推荐
-
- 驰援哈萨克斯坦抗洪的中国面孔
- “普拉桑”逼近 浙江沿海130余个水上工程全部停工
- 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进入拱肋低位拼装施工阶段
- 睡眠不足不规律,可能真的会让人发胖
- 雄安新区2023年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6.0%
- 《指环王:洛汗之战》中国首映 米兰达·奥图回归
- 故宫北院开建,世界最大宫殿群为何“开分号”?
- 空调清洗火爆 家政公司提前“招兵买马”
- 广东降雨趋显 持续多举措防御台风“潭美”
- 俄罗斯成功发射一颗军用卫星
- 端午档电影票房首日突破3亿元 《消失的她》领跑
- 新冠病毒因何不停“变变变”?
- 【民生调查局】傍机构、蹭高校,零食也能“学历造假”?
- 贵州启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 (新春走基层)浙江杭州:消防救援站内的一场“年夜饭”
- 中疾控:近期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
- “十一”假期旅游大数据:高铁出行受青睐 长线及出境游需求高涨
- 香港音乐剧《大状王》获首届欧阳予倩戏剧奖两项大奖
-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将上演 唱腔、唱段再升级
- 长三角三省一市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1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