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铁路创新研究院在重庆永川揭牌
中新网重庆11月7日电 (记者 钟旖)7日,由国家铁路局装备技术中心、北京交通大学和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共同筹建的国家铁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重庆正式揭牌。
据介绍,研究院将以有限公司形式运营,设有5G-R移动通信实验室、轨道交通认证中心、轨道交通检测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5G-R移动通信实验室,将研发国内首套铁路5G-R无线网络一体化仿真测试平台,建设面向铁路行业的5G移动通信试验设施及测试环境,开展5G-R相关无线网络设备的检验检测、试验验证;并通过资源开放、专项基金等政策,提供研发支持、中试验证、测试评估、产品孵化、标准研究、生态共建、人才培养等5G应用全产业链服务。
轨道交通认证中心将开展工务、供电、机车车辆、通信、信号、运输等铁路产品认证,以及城市轨道装备认证、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等,打造以西南地区为核心、辐射全国的轨道交通产品检验认证“一站式”服务平台,并着力推动国际化轨道交通认证互联互通、互信互认。
轨道交通检测中心将围绕铁路行政许可、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铁路产品认证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为行业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监管履职提供检测技术支持,为设备厂商、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检测技术服务,服务范围包括186种铁路产品和29项城市轨道车辆认证项点的检验检测。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则将依托“研究院+基金+产业园区”模式,打通“项目遴选、概念验证、小试中试、产品上市、生成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孵化落地一批“硬科技、高成长”企业,加快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
根据规划,研究院将打造铁路体制改革试验田、铁路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力争5年内建设成为铁路行业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铁路创新研究机构,孵化企业实现产值超过200亿元。
当天,研究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业内知名企业签约。
据悉,当前,永川区正全力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区。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约3000亩,打造轨道交通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轻量化轨道交通新材料基地、轨道交通零部件出口基地、氢能源装备生产基地、轨道交通检测认证基地。其中,一期项目占地约500亩,已建成装配车间、涂装车间、调试车间及铁路试车线等生产设施,集聚了一批从事轨道交通配件生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年造修500辆轨道交通整车生产能力。(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风IP动画齐聚暑期档 新版美猴王长啥样?
-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发生枪击事件 一名警察身亡
- 济南2023年新增学位4万余个 持续增加教育资源供给
- 万泉河或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 海南对琼海市启动防汛防风Ⅰ级应急响应
- 美防长奥斯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职责已移交
- 外媒:以军已攻入加沙最大医院,敦促哈马斯投降
- 美疾控中心主任瓦伦斯基辞职
- 国医大师揭牌无限极又一重要科研技术平台
- 刘德华新角色难逃“沟通困境”
- 团圆年|见字如晤
- 海关总署推出12条重点措施 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 6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28.6%
- 银川艺术剧院杂技团斩获瑞士国际青年马戏节“青年之星奖”
- 最新消息:英国首相苏纳克递交辞呈
- 鲁迅肖像奶茶引争议 律师:已故名人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 外媒关注习近平G20峰会重要讲话:为世界共同发展和完善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 1月15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比昨天下降0.9%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最大国有林场探访记:“绿水青山”之后便是“金山银山”
- 河北沧州非遗传承人创作石影雕版《千里运河图》
- 民航业客货两旺迎复苏
- 热门推荐
-
- 【寻味中华|饮食】北方春味近 闲烹泰山茶
- 行走田野间,考古北京城 | 文化中国行
- 作家赵大河:所有的写作都离不开童年经验
- 北方雷雨出没气温下滑 四川盆地至江南华南新一轮强降雨将至
- 434件!无锡海关查获一起旅客超量携带化妆品进境案
- 刘亦菲:我不是个爱美的女演员
- 踏青赏花邂逅春光 “春牛首 金陵节”系列活动南京启幕
- 甘肃榆中:千年古镇上演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城隍出府”
- 6月11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节前下降0.84个点
- 地藏寺经幢专题展昆明开展 再现千年前云南风貌
- 国际最新研究:极危物种苏门答腊虎亟需更有力监测和针对性保护
- 国际最新研究称,机器学习可助力改善比利时啤酒风味
- 研究机构预测2023年德国经济将萎缩0.5%
- 山西晋中警方通报女演员被观众拉下舞台致伤:两人被行拘
- 员工离职后“网络大号”该归谁
- 新疆库尔勒赛马大会激情开赛
- 中新健康|从“新生”到“新声” 无喉患者如何重新开口说话
- 非洲农业专家:需向中国学习如何“自给自足”
- 外媒:斯洛伐克三天内发生两起熊袭击事件
- 青海“东大门”民和:甜糯玉米成为民众致富“金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