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农业专家:需向中国学习如何“自给自足”
中新社三亚10月18日电 (记者 薄雯雯)非洲水稻中心总干事巴布卡尔·曼内(Baboucarr Manneh)日前在三亚向中新社记者表示,非洲需要向中国学习如何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依靠非洲人养活非洲人,这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曼内近日来华出席于北京举行的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并前往三亚与中国农业研究机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洽谈合作事宜。
作为“绿色超级稻”项目在非洲的负责人,曼内已与中国合作多年。“通过与中国的合作,非洲可以从中方的经验与技术中学到如何提高水稻生产效率,甚至提升整个粮食生产系统的效率。”
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非洲58%的人口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非洲每5人中就有1人面临“吃饭难”问题。
在曼内看来,非洲农业发展仍面临政策投入不足、种子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能源短缺等挑战。
他认为,技术合作对于提升非洲粮食产能尤为关键。中国不仅有着先进的水稻育种技术,而且在农业机械化、肥料管理和灌溉技术等方面都值得非洲学习。
曼内举例称,非洲水稻种植大部分都依赖雨养,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水稻田可实现灌溉。而在气候变化影响下,不稳定的降水将导致旱涝灾害。“如果非洲想要实现粮食自给自足,那就要向中国学习,如何能拥有更多的灌溉面积。”
不过,对非洲农民而言,灌溉抽水泵的燃料成本仍十分高昂。曼内说,目前当地已有一些项目可以帮助农民获得小型太阳能灌溉水泵,从而大大降低了能源成本。
“中国在太阳能技术方面表现出色,我们从中看到了发展机遇。”曼内期待,非中双方能就利用太阳能技术种植水稻加强合作。“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在非洲寻找商机,也有助于非洲获得廉价能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早日实现自给自足。”(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阿根廷尤耶亚科盐湖项目顺利竣工交付
- 海南以数据要素赋能自贸港产业发展
- 湖北咸宁农业专家胡宇舟:四进非洲传“农”经
- 近视加深太快?或是青光眼作祟
- 突发!日本首相演讲会场传爆炸声 一男子被制服
- 中新真探: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血脂吗?
- 意大利米兰市发生车辆爆炸 造成4人受伤
- 西藏那曲市色尼区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连续强降雨致村庄被淹人员被困 江西新干县紧急开展救援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射阳:行政审批“加速度” 政务服务“有温度”
- 新加坡总统发文:对新航客机事故逝者表示哀悼
- 故宫博物院携多项数字化成果亮相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
- 首届圣泉状元文化节活动在福州举办
- 北京市属公园冰雪游园会今日开幕
- 拜登、麦卡锡达成“妥协”,却导致两党内部不满,无人欢呼!
- 热门景点预约难、抢票难?文化和旅游部:要求所有景区均保留人工窗口
- 退役5年后 导盲犬珍妮去世
- 财政部拟发行2024年记账式贴现(七十五期)国债(63天)
-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3.4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西藏察隅进入“防火期” 森林消防工作“常备不懈”
- 热门推荐
-
- 《好团圆》官宣阵容 白百何、李纯、王玉雯演绎三姐妹
- “出海”正当时,中国厂商引领海外清洁电器市场升级
- 俄乌局势进展:俄防长视察飞机制造厂 乌总统称担心巴以冲突分散对乌关注
- 江西政协委员热议微短剧“出海”
- 国际识局:夏威夷火灾阴霾笼罩 旅游业受创、诉讼堆积
- 青石峁气田天然气日产量突破50万立方米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 破解执法办案电子数据取证难题
- 数字孪生、虚拟现实、裸眼3D……新技术让博物馆展品“动”起来
- 第三届IC NANSHA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
- 浩哥说书 | 黛玉有这样的闺蜜,青春不孤凉
- 【经济观察】一些本土咖啡品牌为啥偏爱起“洋名”
- “感冒好了”病毒未清,会对身体有何影响
- 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项目投资占比超40%
- 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 新型消费潜力迸发
- 日方称俄军机“三次侵入日本领空” 日战斗机发射曳光弹
- 培养“诗心”,开启孩子的诗意人生
-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 唐军:为中国列车打造“智慧大脑”让“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 以色列称真主党应对边境暴力事件负责 加沙过半农地退化
- 符拉迪沃斯托克—三亚—哈巴罗夫斯克定期国际客运航线开通
- 浙江改革聚焦:海事侧营商环境优化提速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