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山西朔州平鲁万亩马铃薯迎丰收
中新网朔州10月10日电(高雨晴 赵建国 孟建银)金秋时节,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的万亩马铃薯迎来采收季,当地抢抓利好农时和晴好天气,采取“机械+人工”方式抢收马铃薯,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走进高石庄乡张家窑村朔州市新玉农牧有限公司马铃薯种植基地,马铃薯收获机正来回穿梭,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接连不断,一个个浑圆饱满、金色光滑的马铃薯铺满田垄,工人们忙着分拣、装袋,透露出浓厚的收获气息。
“从9月中旬开始基本上每天都在采收,目前有差不多200多个工人参与采收,工人捡到袋子里面,机械配合装起放在车上拉走。”采收工人阿木什布说,采收将持续到10月下旬左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朔州市新玉农牧有限公司结合平鲁区马铃薯区域特色和传统优势,积极探索“企业+基地”的农业生产模式,持续推动马铃薯增产增收,带领周边民众增收致富,为家乡的振兴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使“小土豆”逐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朔州市新玉农牧公司生产队长李桂明介绍,公司今年种植马铃薯在1万亩左右,现在亩产大约两吨。“采收后的马铃薯先放在库里,然后拉到其他地方加工成淀粉,下一步,根据市场需求再进行销售。”
近年来,朔州市新玉农牧公司依托当地地理条件,立足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改良种植品种、调整种植结构,新种植技术可以同时满足3万亩大田供用种薯,在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现马铃薯“育繁推一体化”经营模式,助推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发展上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李桂明说,为保证种子的品质,公司搭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网棚,每年到四五月份开始育种。今年培育了5个品种,每平方米大概能播种200粒,保证种子品质的同时能够更新换代,提高产量。(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日媒称中国对日产不锈钢制品征收反倾销税违反WTO协定 商务部回应
- 锡林郭勒战略性新兴产业签约总投资额超140亿元
- 12集体量5天播完 “限定短剧”还有待探索
- 两岸企业家共谋数字经济产业合作 台资企业获授信50亿元
- 1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回升明显 企业对消费市场信心稳步增强
- 重庆沙坪坝区统筹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 老工业基地向“新”而行
- 中欧班列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 做书是一生一事
- 湖南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 推介首批9个试点项目
- 市监总局: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4218件
- 特朗普被控民事欺诈在纽约出庭 或被禁止从事商业行为
- 85岁英国老戏骨伊恩·麦凯伦摔下舞台 曾扮演甘道夫
- 一只米皮月饼的创新突围
- 香港各行业失业率普遍维持低水平
- 20年,让我们仍然怀念张国荣的20件事
- 上百名台胞逛浙江义乌:“现在的大陆机会多多”
- 原创陇剧《大河东流》首演 看“羊皮筏子赛军舰”的故事
- 先游后付!峨眉山景区推出0元预订门票、索道票和观光车票
- 企业经营的“祸”成了员工该背的“锅”?
- 特朗普被控涉嫌试图推翻2020年美国大选结果
- 热门推荐
-
- “泰山真的很震撼”——外国在港领团和商界代表参访团登顶泰山
- 中国水利部部长建议加强中欧水资源交流与合作
- 武汉出台全国首部托育服务专项法规
- 以色列官员向胡塞武装发出“最后警告”
- “世界黑木耳之都”牡丹江:400余专家学者探讨“小木耳大产业”
- 上海市卫健委:戊肝成为申城急性肝炎防治的一个重点
- 上半年北京GDP同比增长5.5%
- 在天文学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这位“业余科学家”自曝经历后大火
- 西班牙学者:新一代欧盟“掌舵人”必须承认,中国是和平促进者
- (走进中国乡村)山西大同“智慧黄花”使会种地变“慧”种地
- 台胞侨眷上海玉佛禅寺品粥过腊八 暖胃又暖心
- 美国10月新增就业15万人 失业率3.9%
- 湖北“春风行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逾两千万个
- 德国8月通胀率为6.1%
- 广西在珠海举办推介会 邀请大湾区游客做“桂”客
- 马克龙称法国计划“明显减少”在非洲的军事存在
- “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 俄乌局势进展:普京称俄经济积极向好趋势增强 波兰将在数日内向乌提供4架米格-29战机
- 美媒:美海军陆战队员军营中死亡 军方称死因可疑正调查
- 安瓦尔访华深化中马关系 中国引领世界和地区经济复苏|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