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丨“北溪”管道被破坏事件疑点重重
目前,“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最终调查报告仍然没有出炉,围绕着事件还存在着很多疑点,而这些疑点的矛头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方向。
疑点一:美国多次提前警告“北溪”管道会出问题是巧合吗?
福克斯新闻台主持人 塔克·卡尔森:甚至在乌克兰的战事开始之前,美国国务院二号人物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和美国总统拜登就威胁要炸掉“北溪”管道。
美国副国务卿 纽兰:我希望表明的是,如果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无论如何,“北溪-2”管道都不会继续推进。
美国总统 拜登:如果俄罗斯发动进攻,那么“北溪-2”管道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
记者:你们将具体如何做呢?这个项目完全在德国的管控之下。
美国总统 拜登:我向你保证,我们会做到的。
其言之凿凿令人疑惑,美国为何如此确信“北溪”管道将不复存在?
前英国《卫报》记者 乔纳森·斯蒂尔:拜登的表态实际上就是承诺了要毁掉“北溪”管道。
疑点二:爆炸发生后波兰前外长为何发文感谢美国?
在2022年9月27日,也就是“北溪”管道发生爆炸泄漏的第二天,波兰前外长西科尔斯基在社交媒体转发了媒体对于拜登2022年2月7日称“‘北溪-2’管道将不复存在”的报道,并且在另一条配有“北溪”管道事故现场图的推文中写道:“谢谢你,美国。”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曾回应称,这个感谢“是关于恐怖行为的正式声明吗?”
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的文章发表后,欧洲议会议员米克·华莱士2023年2月9日在社交媒体上又评论波兰前外长的推文道,西科尔斯基对“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说法没错。很遗憾,欧盟似乎不再关心国际法或者环境恐怖主义行为了。
疑点三:西方国家为何拒绝俄罗斯参与调查?
由于“北溪”管道的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的专属经济区,两国都宣布将对事件展开调查。作为“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接收终端,德国也宣布着手对事件进行调查。然而,西方国家的调查工作却将俄罗斯排除在外。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 扎哈罗娃:我们多次提出,协助丹麦和瑞典政府,对这起恐怖袭击进行调查,包括通过俄总理米舒斯京传递类似信息。然而,俄罗斯总检察长办公室向这些国家有关机构提出的请求遭到了拒绝。很明显,这些国家对找出真正的肇事者不感兴趣,相反似乎对隐藏数据、事实和证据感兴趣。
疑点四:西方国家的调查为何迟迟没有结果?
“北溪”管道是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共同投资打造的项目,事发后,除俄罗斯外,欧盟方面要求彻查的调门也很高。欧盟强调“北溪”天然气管道是欧洲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对欧洲的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曾说,北溪管道事件并非偶然,欧盟将支持对此进行任何调查。美国总统拜登也曾公开表示要对事件进行调查。
美国总统 拜登:这是一起蓄意破坏事件,事情冷却下来后,我们会在适当时候派潜水员(潜入海底)一探究竟。
然而,蹊跷的是,欧美方面在表态之后就没了下文。如今,4个多月过去了,欧美国家在所谓调查方面,没有展现出任何进展。
俄罗斯驻奥地利大使德米特里·柳宾斯基评论道,西方坚持对“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的相关调查保持沉默,表明他们是有意在隐瞒“已经众所周知”的肇事者是谁。
疑点五:西方主流媒体为何对此次爆料集体噤声?
对于此次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的爆料,除少数媒体外,欧美主流媒体反应十分冷淡。加拿大《西部标准报》10日发文称,赫什的报道是十年来最大的新闻之一,但北美几乎没有媒体愿意谈论它。德国电视二台表示,对真相知之甚少的一个原因在于调查的性质,西方国家不想让别人看见他们在波罗的海使用的监视技术。此外,西方媒体还“另辟蹊径”,从质疑的角度来对赫什的调查报道进行报道。
英国GBNews记者 尼尔·奥利弗:为什么媒体对事件没有进行跟踪报道?从传统上来说,这么大的事件甚至是各种指控,都应该是头版头条的内容。
前英国《卫报》记者 乔纳森·斯蒂尔:这个问题非常好。这起事件事实上是被英国媒体压下去了。路透社确实报道了,但没有什么日报对事件进行报道。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二届“小蝌蚪”动漫大赛在河南安阳启动
- 世界首例大型站改钢结构整体跨线落梁施工顺利完成
- 中新健康周报|9地拟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公费流感疫苗降至10元以下
- “税”字当选日本2023年年度汉字 日媒:反映民众不安
- 深圳世界之窗开园30年接待游客近1亿人次
- 普华永道被顶格处罚,为“看门人”敲响警钟
- 海南侨乡万宁拓展热带特色农业新赛道
- 助力清洁能源消纳 广西新能源汽车首次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 中国学者研发食管癌筛查新方法 “胶囊”采集细胞助患者早诊早治
- 广西长洲船闸年内过货量突破亿吨 同比增长2.5%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传统产业的新发展
- 中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整体维持增长
- 南北山绿化工程计划10年完成营造林206.72万亩
- 韩媒:美2024国防授权法案决定维持驻韩美军现有规模
- 国铁集团回应“假期火车票涨价”
- 2024年上海泰国节启幕
- 云南楚雄开展送温暖活动 为归侨侨眷解难事办实事
- 1月份中国PPI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
- 从制造到智造 我国首条数字化民用航空轮胎生产线建成投产
- 美媒:债务协议“摇摇欲坠” 美国未来数十年仍面临挑战
- 热门推荐
-
- 西南大学校长寄语毕业生:莫做“光想青年”“略懂先生”“坐等过客”
- 中国金融界积极践行ESG理念
- 武汉天河机场暑运迎送旅客逾606万人次创新高
- 8卷本《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新书首发 填补中国学界相关研究空白
- 中国德宏—缅甸仰光全货运航班首航
- 极氪多款明星产品亮相CES2025,重磅发布四大出海战略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罗源:勾勒乡村振兴“高颜值”画卷
- 上半年浙江GDP同比增长5.6% 民企表现抢眼
- 首届车路云无人驾驶挑战赛16日在生态城开赛 58支参赛队将上演“车脑”比拼
-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中央为何要再部署?
- “电影中国”第二届儿童电影剧本征集活动举行
- 世行警告加沙冲突外溢影响全球经济 美要求以改善加沙人道主义局势
- 移民援助组织:2024年逾万名试图通过海路前往西班牙的非法移民死亡
- “寻美之旅——秦汉有礼无障碍文化体验活动”在陕历博秦汉馆举办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超3200万户经营主体实现信用修复
- 受天气影响 内蒙古六个旗县区临时停课
- 激活“林”经济 江西广昌借“绿”生金走出振兴路
- 山东文旅“上新”又“上心” “花式”宠客解锁流量密码
- 重庆:新城市运动“出圈” 年轻人乐享“潮生活”
- 中国将与中亚五国开展实训演练 为油气管道输送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