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带货培训陷阱再升级 以日赚万元引诱购课有老人数千学费打水漂
一些机构声称参加短视频带货培训后,可在各大平台进行短视频带货,除此之外,还可进行图文带货、无人直播带货和影视推广等。在公开直播课中,有授课老师称学习后可以获得高额回报,如“无人直播两个月赚11.8万元”。
所谓的高额报酬背后却是重重陷阱。记者采访发现,不少老人在缴纳了数千元学费后,却发现培训存在课程质量不佳、合同内容和直播承诺不一致、授课教师和客服失联、退费难等问题。
律师指出,部分中老年人可能缺乏对培训课程潜在风险的认知,容易被高额回报的承诺所吸引,忽视了课程质量和机构信誉的重要性,因此受到误导。
骗局
退休老人花2960元报课后发现被骗
“直播间的主播说自己是某视频平台官方合作的老师,课上一直在说图文带货的好处和操作方法,她承诺亲自带学员,教一个月不出单全额退款。”今年1月,河北退休老人李丽(化名)购买了博湛商学院价值2960元的“图文带货1V1会员课程”。据李丽介绍,其是通过一名“小助手”发来的链接进入的公开课直播间。
购买课程后,李丽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一是培训并没有像老师说的那样是其亲自一步一步带,而是群播课程;二是他们所说的图文带货,就是让我们自己去找素材复制粘贴。”随后,李丽联系了博湛商学院客服要求退款,但被拒绝。在向多方投诉后,客服向李丽退还了1000元。
相同的套路也发生在了陈成(化名)身上,但直播间培训内容变成了无人直播和影视推广带货。陈成告诉记者,自己在缴纳999元培训费用后,却发现存在课程内容和直播间介绍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当其向客服反映该问题时,客服却称无人直播“风控做不了”,此后便不再回复,陈成意识到自己被骗。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机构还会通过向老年人发送短信、打电话的方式,宣称可以免费学习5天剪辑课,以此引诱老年人来参加公开课并兜售培训课程。
广东的吴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经常收到关于“短视频剪辑课程”的短信,有机构人员还会拨打老人电话,称可以免费体验课程。去年,其父亲在机构的“忽悠”下,花费2580元报名了一家机构的“短视频与直播带货训练营”,目前课程已失效,其父亲也并未获得任何收益。吴先生联系机构要求退费,却未获得任何回复。
8月30日,记者在黑猫投诉上以“无人直播培训”“图文带货”“影视推广”“短视频带货培训”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投诉共计超3000条。搜索结果显示,虽然培训内容不同,但投诉内容相似,问题集中在课程质量粗制滥造、合同内容和直播宣传内容不符、承诺收益无法达到、授课教师和客服失联、退费难等。
套路
宣称“最高可日入万元” 引诱购课套路环环相扣
强调巨额收益、作保底承诺、打“感情牌”、饥饿营销……记者蹲守多个直播间发现,虽然课程内容多样,但背后引诱观众购买课程的套路却十分相似,且环环相扣。
在一个名为“短视频金牌讲师实操课”的直播间,一名自称“张俪”老师的主播正在介绍无人直播变现、影视推广的相关内容。
该主播表示,无人直播可以通过带货、推广游戏和电话卡赚取收益,除此之外,通过观众礼物打赏也可以赚到钱。该主播称,若学员能够按其要求去做无人直播,一个月的时间能保证每天收入1000元以上,2-3个月后每天能赚到1万元。
在直播中,该主播还提到了一种“影视推广”玩法,即通过上传影视短视频获得流量收益。该主播称收益保底110元一条,最高可达到600元一条,播放量最高的前三名账号还可获得3万元-10万元的额外奖励。
该主播列举了多个“学员”培训后月入过万的案例,“有一个叫张楠英的学员,今年65岁,通过无人直播两个月赚到了11.8万元。”“陈强同学前一天的收益就有3.43万元。”
各种话术轰炸后,主播还进行“饥饿营销”,声称本次课程将开放15个学员名额,只要缴费2950元即可成为其“亲传弟子”,并承诺学员可获得学习软件、主播的一对一指导、终身学习等服务,“15天之内赚回学费。”
记者添加了“张俪”老师指定的报名微信,要求查看合同时,客服却称只有报名后才可以查看并签订合同,此后对于记者的追问,该客服并未回复。
调查
主播承诺“30天内学不会全额退款” 合同与承诺不符
“若学员在30天之内没有学会,你直接找我袁梦,学费全额原路退还。”短视频培训直播间里,一名主播向观众承诺。
记者发现,另一个机构的直播间里,同样在直播“袁梦”的授课内容且内容相同。直播中,这名“袁梦”老师承诺,若是学员在30天之内没有学会课程,可全额退款。
当记者分别扫描两个直播间结尾的二维码后发现,一个二维码显示添加的工作人员属于蓝财美教育,一个为新睿网络科技。当记者要求两家机构提供合同时,新睿网络科技的工作人员发来一份“2880视频号VIP入学协议”。
但记者发现,这份入学协议的甲方变成了深圳市特卓越传媒有限公司。
同时,记者查看退款条款后发现,乙方在接受授课后如单方面终止合同,甲方需要核算已上课时数、服务次数、违约金等条件后,才能将剩余学费退还给乙方。
新睿网络科技的工作人员称,合同为统一的模版,“报名之后我们签订好合同帮你对接袁梦老师”,但对于合同甲方、退费等问题,该工作人员并未回复。而蓝财美教育工作人员在记者多次索要合同后也并未发来合同内容。
除此之外,记者发现,直播结束半个月后,蓝财美教育工作人员的微信显示账号已停用,且认证的企业信息显示“该企业已解散”。
天眼查显示,陕西蓝财美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2年12月,法定代表人马晓丽,早在2023年7月,该公司就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同时,马晓丽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公司多达252家,公司使用的电话多达258部。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投诉称蓝财美教育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其称在付款时就出现了商户异常无法转账的情况,并且合同中的甲方是另一家公司,而非蓝财美教育。除此之外,在学习期间,授课导师诱导其多次缴纳更多费用,由于发现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问题,该消费者提出退费,但未得到回复。
深圳市特卓越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4月,注册资本1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杨宇晨。在黑猫投诉上,也有投诉者称实际课程与主播说的不符,且“一对一辅导学习经常找不到老师”,投诉者要求退款。
分析
培训机构或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
缴费前机构客服拒绝消费者查看合同,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益?遇到主播30天内退款承诺与合同不符、合同甲方与消费者对接机构公司不符,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
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向记者表示,一些培训机构通过强调课程的收益和简单性,以引起老年人的兴趣,促使他们报名参加,而部分中老年人可能缺乏对培训课程潜在风险的认知,容易被高额回报的承诺所吸引,而忽视了课程质量和机构信誉的重要性,这使得他们在选择课程时更容易受到误导。
“缴费前机构客服拒绝消费者查看合同,这一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蓝天彬律师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如果消费者付费后才看到合同,如果合同与承诺内容不符,可以要求退费。
针对主播30天内退款承诺与合同不符的情况,蓝天彬表示,这一行为涉嫌虚假宣传,涉嫌消费欺诈,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费,并要求三倍赔偿,也就是“假一赔三”。
对于合同甲方与消费者对接机构公司不符的情况,刘凯认为,如果合同中甲方的主体与实际提供服务的主体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合同效力存在瑕疵,而这一行为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的欺骗。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真实向消费者披露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
刘凯指出,如果机构工作人员拒绝提供服务,消费者应当保留与该公司的沟通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并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或举报,如果投诉无法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相关公司,要求返还学费并赔偿损失。
刘凯提示消费者要提高警惕,防范被骗,在选择培训课程或其他服务时,消费者应仔细核实提供方的注册信息、信誉评价和其他消费者的反馈,并仔细查看合同条款,尤其是关于退款、服务内容和违约责任的条款,确保所有口头承诺在合同中有明确的书面体现。在遇到专业问题时,可以咨询相关的法律专业人士,获取专业意见。
新京报记者 韦博雅 来源:新京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王毅会见德国外长贝尔伯克
- 新疆首个县级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成
- 宁夏石嘴山:葫芦是“福禄” 亦是“致富路”
- 上海周末“韩流”俏
- 山东破题科技成果“不敢转”“没钱转” 畅通转化路径
- 中国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 南昌“大学生青英创业联盟”成立 创业赛事助1.6万人根植洪城
- 乡约福建:一串葡萄催生一个“示范村”
- 20余名外国友人齐聚“中国好汉之乡” 体验“水浒文化”
- (新春走基层)福建宁德:畲族乌饭跨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
- 西藏藏医药大学走进陈塘镇:弘扬藏医药文化 助力健康兴边
- 湖南双牌县打造剁椒鱼全产业链振兴乡村
- 群星比“舞”名作荟萃 中芭再演“追梦”
- (台青话融合)台胞张一民:爱上天津人的热情
- 广东北江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
- 又有安全问题!美联航一飞往日本的波音飞机出现故障
- 内蒙古文博会成交总额破9000万元
- 北京将提升智能算力供给 打造一批行业大模型标杆应用
- 2024长沙马栏山花朝节开幕 全球华服爱好者共赴花朝
- 菲律宾2023年农产品贸易额下降9.2%
- 热门推荐
-
- 海外网评:中外游客“双向奔赴”彰显开放活力
- 占道、逆行、口号声扰民,如何引导“暴走团”合规活动?
- 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来了!别错过
- 辽宁以音乐为媒开展中美民间交流
- 滴滴货运上线100家司机驿站,23城司机可享温暖便利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广昌:乡贤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 浙江绍兴为越剧立法
- 货拉拉“信息安全月”顺利落幕,多元活动织密信息安全网
- 购物狂欢节来了 法官帮你成功避“坑”
- 以色列愿就巴勒斯坦人重返加沙北部进行协商
- 塞尔维亚教育部长因校园枪击案辞职
- 第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揭晓 齐然等3位作者夺得金奖
- 四川赴新西兰开展投资推介 促成多个投资合作意向
- 国际金价屡创新高 银行力推积存金
- 北京医疗机构在册护士达14.3万人
- 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
- 海南椰子产品进出口呈现加工原料多、来源集中等特点
- “网络强村”,一场“以长补短”的广东实践
- 200余项目齐聚非遗大集 匠心、技艺“荟萃一堂”
- 江西南昌九旬老兵坚持公益数十载 累计捐赠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