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疗机构在册护士达14.3万人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昨日上午,北京市卫健委召开“学思想、护健康,推动首都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系列之优质护理服务专题媒体沟通会,通报了近年来首都护理工作取得的进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首都护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册护士总数14.3万,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6.53人。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本市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目前,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
开展护士多机构执业
全面实施护士电子化注册
据市卫健委公众权益保障处处长姚秀军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始终重视护理事业发展,关心关爱护士队伍,完善护理服务体系,优化护理服务质量。首都广大护理工作者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人道主义精神,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首都护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姚秀军介绍,本市护士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截至2022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册护士总数14.3万,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6.5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75%。2022年,在老年、伤口造口、失禁等16个专业领域新增培养专科护士1360名,累计培养14293人,为护理专业发展奠定坚实专业基础。
目前,护士执业制度日益完善。本市下放了护士注册管理层级,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理流程,开展护士多机构执业,全面实施护士电子化注册,推进电子证照,有效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和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基层。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
护理服务质量亦不断优化。其中,本市建立了市区两级护理质控体系,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核心指标18项,持续开展护理指标数据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监测,护理质量管理不断加强。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部分医疗机构已覆盖门(急)诊、血液净化中心(室)、手术(部)室、导管室等非住院部门,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本市护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包括持续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将出院患者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等。本市还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居家护理,从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服务供给、规范开展需求评估、有序提供护理服务、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推动老年护理工作。
例如,在北京老年医院,护理工作就充分彰显老年特色。据北京老年医院副院长倪如暘介绍,医院建立了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整合管理模式,让临床医师、心理科医师、药师、营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以及家属等人员共同参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照护方案,从医疗、心理、营养、用药、康复锻炼等多方面综合治疗。同时,该院还将个案管理模式引入护理工作,探索具有老年特色的照护服务模式,通过电话随访、痴呆老人之家、糖友俱乐部、肾友俱乐部及老年特色护理门诊等多种途径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护理部主任韩斌如表示,作为“双国家中心”承载单位,宣武医院的护理工作突出神经科学与老年医学两大特色,形成了认知训练、康复居家、小儿癫痫、产褥期护理、造口、PICC维护、心脏起搏器随访、牙周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护理、糖尿病足伤口、肾病水肿等11个专科护理服务门诊,涵盖了从头到脚,从母婴到老人的全生命周期,使患者享有更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
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护理需求
护理服务领域也在不断实现创新发展。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已经开展起来,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护理服务模式得到创新发展,护理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覆盖医疗机构、社区、居家及全人群,逐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航介绍,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多元化需求,该医院针对院外慢病患者探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医护共同照护线上疾病管理,通过实时同步上传患者血糖、血压、体重数据,医护人员及时给予疾病指导。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构建冠心病、房颤、心衰、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术后4个MDT随访团队,对患者进行全程指导,患者随访率和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同时,依托信息系统开设十余个护理专科线上咨询,方便广大患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宣武医院把认知训练护理门诊开到了线上,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与患者进行实时沟通,指导认知功能训练、进行健康教育及定期认知功能评估预约等,并解答居家照料康复问题。“线上+线下”的认知训练既解决了出院后的护理断档问题,又为不能来院就医的患者解除了烦恼,目前线上认知训练已占总干预量的27.4%。
此外,本市各医疗机构也在整合资源,探索医养结合居家管理新思路。例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玲介绍,该中心不断探索医养结合工作,建立专业护理队伍、搭建老年护理平台,积极整合资源,与辖区内养老机构、养老院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家庭医生团队向老人提供服务,开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通道,打造医养结合服务圈,逐步形成有序共享、功能合理的健康养老服务,并将此项服务延伸至社区及家庭,实现新街口社区站与养老院资源配置的有机整合。同时,为辖区内失能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对接182张家庭养老床位,了解护理服务需求,进行预约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等专业护理服务,既有常见的卧床老人的防褥疮治疗与护理,口腔护理,鼻饲管、留置导尿管、引流管的护理,也有康复指导、膳食摄入、营养均衡以及对于家庭环境的评估和家属陪护知识宣教。截至目前,已对辖区内200余失能老人进行了上门评估。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乡村行·看振兴)山东“百草园”为乡村致富开“良方” 促中药材道地发展
- 郑州商都遗址出土“金覆面”首次公开展出
- 北京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
- 中国南北方名园以文物“对话” 20家文博单位精品汇聚颐和园
- 湖北推动农村实用技术“落地开花”
- 近期云贵两省三轮摩托车违法载人事故多发 公安部交管局发布提示
- 手机打卡体验 重现北京中轴盛景
- 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揭盅 多国科创云集上海
- 新春走基层|百年老街蝶变迎“新”
- 第三十五届金鸡奖报名开启 截止日期为8月10日
- 江西遭遇强降雨 已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
- 2024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国内巡展首站在合肥开幕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探访北京最大单体保租房社区:让新市民、青年人“住的好”
- 低值回收物谁来收?快递包装怎么减量?
- 枪支暴力加剧!3D打印让美国非法枪支暴涨570%
- 全国首家专门税务审判庭在上海设立
- 吉林四平:一网感知态势“数字四平”助力城市治理变“智理”
- 舞台上下共谱传承故事 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北京首演
- 山东多地掀起阅读热潮 读书活动精彩纷呈
- 外高桥造船单日完成四大生产节点 顺利交出2023年“期中”答卷
- 热门推荐
-
- 菲尔兹奖得主受聘南开大学:不同国家数学文化将激发创新火花
- 浙江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上升
- 韩国执政党党首:紧急戒严事件相关调查将确保不设禁区
- 日本拟更换驻华大使,意在“突破中日关系僵局”?
- 《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同发展协议》在蓉签署
- 武汉黄陂万亩杜鹃花盛开 外省游客组团“打卡”
- 锦上添“花” 江西赣县皇菊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路
- “Z世代”画像中国|外国青年在成都圆“大熊猫梦”:“我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 韩国宣布出土20枚中国宋代钱币 或被指定为文物
- 商务部:正研究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车关税等措施
- (新春走基层)奔马迎腾龙 吉林非遗传承人让马头琴更新潮
- “十四五”期间闲置总量将达60亿部 废旧手机都去哪了?
- 印尼前外长哈桑:改革开放是今日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所在
- “豫剧晋京展演周”将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 “不能露脸”的民警:减重25斤,只为卧底缉毒
- 国际护士节:探访幕后“白衣天使”
- 菲律宾新增3例猴痘确诊病例
- “有福电影·十年纷呈”活动在福建厦门举办
- 积极效应显现,需求持续释放——汽车行业产销增长超预期
- 春运期间 重庆航空将面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增投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