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将迎新国标
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截至2023年年底,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对最新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进行公开征求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修订将有利于防范火灾事故,减少交通安全隐患,更好满足消费者日常出行需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鹏林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与现行标准相比,本次征求意见稿的亮点主要是提高防火安全、保障骑行安全、响应群众诉求、防范非法改装、新增主动防护等。
具体来看,在提高防火阻燃性能方面,本次修订完善了电动自行车所用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和试验方法,限制塑料件使用比例,从而降低火灾风险、提高消防安全性能;同时要求整车编码应采用耐高温永久性标识,便于加强全链条监管和火灾事故溯源调查处理。
在更好保障消费者骑行安全方面,优化了电动机额定功率和最高转速的测试方法,从技术上确保最高设计车速时速无法超过25公里;同时加严制动距离要求,减少碰撞事故发生。
在满足消费者日常出行需求方面,允许生产企业根据车型设计需要,自行决定是否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车型选择。“考虑到近年来消费者出行半径逐渐扩大和铅蓄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的特点,将铅蓄电池车型的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放宽至63公斤,这将提高整车续航约20公里。”何鹏林说。
在防范非法改装行为方面,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完善防改装要求,确保实现充电器、蓄电池、控制器之间的互认协同,大力推行“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不给非法改装留空间。
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增加对电动自行车企业生产装备和检测能力的要求,推动企业提升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车辆必须具备北斗定位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提高产品信息化水平和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云柱说,本次修订有利于降低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事故的风险,提升我国电动自行车产品本质安全水平,减少超速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将便利消费者使用,提升产品供给质量。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经过多年发展,电动自行车已逐渐成为消费者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基础性交通工具。据统计,2023年我国有包括电动自行车在内的助动车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738家,年产量4228万辆,同比增长3.8%,近5年产量年均增速为11.8%。
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电动自行车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多次引发火灾事故,以及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据国家消防救援局通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2021年达1.8万起,2023年迅速增加到2.5万起,年均增长约20%;电动自行车火灾在全年较大火灾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5.9%上升到2023年的12.7%,涨势迅猛。
此外,由于不少车辆存在违规改装的情况,导致其最高车速、蓄电池电压、电动机功率等技术指标超出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规定,成为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
在国务院部署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中,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一项重点任务,希望通过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修订,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本质安全水平,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何鹏林告诉记者,针对当前电动自行车产品存在的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性能不足、易燃塑料件使用过多、发生火灾事故后不便于溯源调查等问题,新标准完善了材料防火阻燃要求、塑料件占比、整车唯一性编码和耐高温永久性标识等条款,有助于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防范和事故发生后的全链条溯源调查工作。
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车速过快是引发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征求意见稿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时速不得超过25公里,主要是考虑如果车速过快,将直接增大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因此,将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确保交通安全的重要前提。在购买和使用电动自行车时,消费者也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确保电动自行车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自觉抵制通过非法改装提高最高车速的行为。
此外,为增强电动自行车所使用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从源头上降低材料被火源引燃造成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同时有效降低电动自行车火灾的蔓延速度和燃烧的剧烈程度。此次修订对纺织品类及泡沫塑料类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能作出明确规定,并进一步严格要求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电气回路、电气部件及导线等关键部件的阻燃性能,提高整车防火阻燃能力。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但行业整体质量保障能力依然偏弱,不少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投入和设计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缩减检测项目,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抽检合格率不高,与人民群众期待存在差距。
“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强化了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将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助于改变目前电动自行车近700家生产企业‘散、乱、差’的局面,有利于市场向优质头部企业集中,淘汰落后企业和落后技术。”何鹏林说,“同时,推动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并带动充电器、新型电池、北斗定位等产业链共同发展。”
刘云柱分析,此次修订增加了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和产品一致性的要求,明确了电动自行车关键工序的生产能力、检验检测和质量控制指标。新标准执行后,将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此次修订还要求车辆必须具备动态安全监测功能,这将提高电动自行车产品的信息化水平和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有助于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因关键部件质量缺陷导致的产品不合格情况,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新标准下,电动自行车价格会上涨吗?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动自行车销售价格是由生产成本、物流成本、渠道费用、定价策略、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其中,生产成本是影响产品售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能直接决定产品最终价格。按照本次征求意见稿生产的电动自行车产品,虽然会因塑料件阻燃性能升级、增加北斗和通信模块等使得生产成本有一定提高,但也会由于取消脚踏动力装置、减少塑料件使用等节约相应零部件和材料费用。综合来看,新标准实施后电动自行车生产成本将基本保持稳定,终端市场价格不会明显波动。
何鹏林建议,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应尽快调整产品设计方案,生产出符合新标准的车型,并依据标准要求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确保方案设计合理、产品质量合格。及时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达到标准中关于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的要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大研发投入,配备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所需的技术装备和科研人员,特别是提升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因关键部件质量缺陷导致的产品不合格情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何鹏林说。(经济日报 记者 黄鑫 赖奇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前4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丨邓元山:耕耘航发路 铸造“中国心”
- 内蒙古羊杂年产量达30多万吨 居全国首位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0级地震 震源深度11千米
- 云中锦书丨委内瑞拉青年:从中文爱好者 到共建“一带一路”建设者
- 以影像“对话” 浙西南绿水青山为凝聚全球共识搭台
- 宁夏实现生育津贴申领“零跑腿”
- 泰国“素可泰”号护卫舰打捞行动结束 失踪者仍未找到
- 不妨以理性心态看待“高考房”
- 《凌云之志》首演!再现航空机载科研事业创始人昝凌航空报国故事
- 从售药体检到购物拍照 24小时不打烊“神器”你试过吗
- 茂木敏充宣布参选自民党总裁 曾憧憬古墓考古
- 2024年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出炉
- 小宝脐带血救大宝 专家呼吁家长尽量为孩子留存珍贵的脐带血
- 新兴连锁拓店抢滩 线下零售激战正酣
- 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他给土壤“把脉会诊”
- 诠释“正兴起的艺术”2022全国青年艺术邀请大展在沪开展
- 美媒:美国加州南部山火迅速蔓延 邻近地区天空变橙色
- 中国禁止在自然保护地和海水浴场等区域新设工业排污口
- 吉林官方: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和恢复
- 热门推荐
-
- 恺英网络拟出资5亿元 与世纪华通升级战略合作
- 俄罗斯戏剧邂逅京剧 广西桂林上演别样《樱桃园》
- 一颗小番茄竟能撬动千亿大生意?
- 中津媒体联合采访——共同讲好新时代中非合作故事
- 【应急救援基层行】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古厝里的“火焰蓝”
- 印度遭遇反季节强降雨袭击 24人因雷击死亡
- 完善监测体系 提升应对能力
- “两路”通车70周年:“两路”精神在高校引热议
- 国家发改委: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度小满发布“轩辕70B”金融大模型 C-Eval、CMMLU双榜排名第一
- 6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持续回升 连续四个月上涨
- 安徽全面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 广西德保山村“全科”老师点亮学子未来路
- 深夜自动驾驶公交车开始在韩国首尔运营
- 重庆辟谣:网传“合川区有拐带儿童团伙出没”系谣言
- 高管密集来华 外资投入猛增 释放什么信号?
- 香港高等法院颁令中国恒大清盘
- 英国2022年第四季度GDP环比零增长
- 截至10月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66万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新突破
- (乡村行·看振兴)太行山村“数字”新农具 “筑梦”沃野奔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