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学、上好学的梦实现了!” —听格桑讲她家的新喜事
三月的羌塘,山湖静默,草木无声,一片荒寂。
“嬷啦,您最近身体怎样?我在珠海挺好的。”
“我很好,你在外面要好好读书。”
3月10日,周末,11点左右,在错那湖附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77岁的格桑老人一边呷着酥油茶,一边和在珠海求学的孙女久啊用手机聊着天,祖孙两人温暖的对话和甜蜜的笑声让初春的羌塘多了几分暖意。
看到记者进门,格桑连忙起身让坐。
“嬷啦(奶奶),好久不见啊!”
“就是,好久不见了,上次我们见面的时候久啊还在准备西藏班的考试呢。”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赶上了好时代!能上学,上好学!”望着视频里朝气蓬勃的孙女,格桑的笑容更加灿烂。
65年前,格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孙子、孙女不仅能上学,还能成为大学生、去区外的学校上学。
“民主改革前,教育在西藏是贵族才能享有的特权,只有贵族的孩子才有上学的权利。作为农奴的孩子,我们每天只能放羊、服各种劳役。上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忆及过往,格桑的话语中充满了伤感。
1959年,党中央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也让格桑一家迎来了新生。
这一年,格桑家分到了4头牦牛,再也不用为吃不上饭发愁。也是在这一年,12岁的格桑走进了校园,成为西藏民主改革后入学的第一批学生。“在学校,我学会了九九乘法表,会写一些简单的藏语词汇,老师们待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写字、学习文化知识。”轻轻呷了一口酥油茶,格桑热切地诉说着上学的那段岁月,“从老师的口中,我第一次听到了北京、长城、天安门。那个时候我就在想,一定要好好读书,我要去北京。”
但幼年时落下的腿部关节病让她无法继续学业,3年后,15岁的格桑被迫辍学回家了。“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哭了,真的舍不得!”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可提及往事,老人的眼中仍然闪过一丝不舍。
65年风雨沧桑,披荆斩棘,西藏教育创造了历史:自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建立起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资助范围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2年至2022年,国家累计投入西藏的教育经费达2515.06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09所,在校学生94.4万多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89.5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07%。
享受着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格桑家喜讯频传:
2018年,格桑的大孙女格桑美宗坐着火车,从错那湖畔出发,成为西藏民族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她是家族里第一个走出高原的大学生;
“我想考进区外的学校!”这是许多西藏小学毕业生的梦想与希望。2019年,格桑的二孙女久啊顺利通过考试,幸运地成为珠海市第四高级中学的一名学生;
2022年,格桑的大孙子米玛考入西藏大学,成为该校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
饮水思源,缘木思本。如今,对于孩子们的未来,77岁的格桑有着自己的打算——学成归来,建设家乡。“如今,孩子们能读书,读好书,靠的是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不能忘本。”
“哪怕是一件小事,嬷啦都要求我不但要用心做,还要做好。”如今,格桑的大孙女格桑美宗是色务乡玛毛许那村科技专干,主要负责乡里的党建、妇联等工作,琐碎而又繁杂,可每项工作,她都做得很好,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在校时我要好好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预防医学人才,为健康西藏建设贡献力量。”将奶奶的手攥在怀里,孙子米玛的眼神更加坚定。
“我上学时还没有专门的学校,如今,在西藏,修得最结实、设施最好的是学校,能上学、上好学的梦实现了!”打开手机,格桑开心地展示着她和孙子、孙女在西藏大学门口拍的照片,照片上,她的笑容畅快、惬意。“现在,农牧民的孩子上学有‘三包’,上学期间需要的被褥学校也全部提供,甚至连牙刷、牙膏都不用家长买,实在是太幸福了!”格桑一边给记者一张一张翻看着孩子们上学期间获得的荣誉,一边诉说着国家的优惠政策。
格桑家的教育喜事,反映的是西藏数十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民主改革65年来,西藏的教育事业如平地起楼台,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稳步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全区各族群众受教育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的生动影像。(记者 王莉 中国西藏新闻网)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菲律宾中部发生醉酒驾驶事故致3人死亡1人重伤
- 重大项目发力,多地下好明年投资“先手棋”
- 《汉语新词语词典(2000—2020)》列出十大“时代新词”
- 五组数据透视广东“双节”消费强劲动能
-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南联合工作站在滇挂牌成立
- 武汉公安出入境推出学生办证夜场
- “我们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友好”交班在即,李显龙再谈新中关系
- 菲律宾中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
- 新闻周刊丨一体化的高层次发展“串”起长三角
- 大学生读书调查:近五成每天读书不足半小时
- 多举措推动消费持续扩大 政策“组合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 冬季流感高发,流感疫苗您接种了吗?
- 多国文艺团体海艺节泉州献演 展现文化交融之美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发布对华投资限制最终规则答记者问
-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附近发生6.2级左右地震
- 人人都能当作家,文学进入全民创作时代
- 中国生态旅行秋季榜单发布:胡杨林获推“最美秋色”
- 中新健康丨中国疾控中心:进入夏季需关注手足口病、百日咳等疾病
- “阳康”后多久才能“动起来”?
- 局势升级!伊朗对以色列展开打击行动 多国宣布关闭领空
- 热门推荐
-
- 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聚焦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
- 国家统计局: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
- 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开幕 非虚构类童书“打开”大美世界
- 通讯:355米内看到《清明上河图》的背后
- 江苏“最美巾帼奋斗者”徐玲:扎根乡村书写“她”力量
- 智能家具、智能服装、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系统等一批国家标准发布
- 1—8月份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
- 玻利维亚发生未遂政变 前陆军司令被捕
- 首届“索尼—《自然》技术女性奖”入围名单公布 7人将角逐3获奖名额
- 要枪炮还是黄油?西方面临严厉拷问
- 刘烈宏履新,国家数据局迎来首任局长
-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山东藏粮于技赋能“齐鲁粮仓”
- 中国援柬中医医疗队赴中资机构义诊
- 南非驻华大使: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 从高冷到受捧,博物馆热如何“保温”
- 云南西双版纳:打洛边检站开通绿色通道 帮助重伤旅客就医
- 山西石楼:一条“幸福路” 擘画“共富图”
- 国家邮政局:1-4月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1.7%
- 出境游重启一周年加速复苏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国货潮品全拼图”融媒体行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