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泉“三根竹”促共富
中新网丽水7月17日电(邵燕飞 傅飞扬)“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竹子意寓高雅、纯洁、有节,自古以来为人所喜爱。
放眼浙江丽水龙泉,作为该省第二大毛竹产区,其域内竹材资源尤为丰富,享有“中国特色竹乡”的美誉——当地共有林地393.41万亩,其中竹林61万亩,总立竹量9600万株,年产竹材1800万株。
夏日的阳光下,一根根碧绿的竹子迎来生长旺盛期,在林间孕育着龙泉竹木业的新未来。赋能产业提质升级的“科创之竹”、“加码”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共富之竹”、不断激活资源优势的“政策之竹”……近年来,该市以“林长制”为牵引,抢抓“以竹代塑”发展新机遇,奋力推动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科创之竹”赋能发展
走进位于龙泉的浙江千束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下称:千束家居)智能工厂,机械臂高速运转,砧板在流水线上有序移动。
“我们主营新材料砧板、整竹砧板、拼接竹砧板、竹牙签、擀面杖、刀架等产品加工。”千束家居公共事务总经理蔡潇影受访时表示,在竹木领域,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词,涵盖产品开发、技术革新、设备升级、人才管理等方方面面。
蔡潇影介绍说,比如通过“机器换人”,公司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数字化车间的产量足足翻了两番,“如今,我们每年仍然要投入1500万元用于技术改革,转型升级永远‘在路上’。”
从毛竹到生产工具,再到生活用品乃至艺术品,一根竹子的“蝶变”折射出龙泉竹木业从“制造”到“智造”的思维转变,也为龙泉竹木产品“走出去”提供了更多底气。
“我们借力‘企业挂榜、高校揭帅’的科技创新联盟,研发防腐防霉阻燃剂技术应用于生产特种竹材,帮助相关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取得了优势,成为竹制品中的世界级奢侈品。”龙泉市亿龙竹木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汤荣芳介绍说,企业的产品出口至欧美、中东等地区,今年已签订超2000万美元的意向订单。
“科创之竹”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近年来,龙泉推动招才引智“专业化”,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合作共建实体化研究院,联动实施“乡土人才培养、企业家素质提升、技能产业工人培育”工程,累计委培、引进林业专业紧缺人才33人,培育国家级乡土专家1名、浙江省级乡土专家15名。
在此背景下,该市成功举办第七届“龙韵杯”国际(龙泉)竹木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征集作品1600余件,实现作品产品“设计+转化”的可能性,增强创新成果可转化水平,推动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们2021年开始和浙江农林大学合作,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还在2022年通过了FSC认证。”汤荣芳表示,高校出技术、企业出实践的模式是一种“双赢”。
“共富之竹”藏富于民
每天清晨,龙泉市上垟镇五都楼村村民郑香花都会前往当地的通天桥竹材加工点“共富工坊”(下称:“共富工坊”),开始竹材加工工作。她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各类机器设备,对竹材进行切割、剖分、切片、拉丝等,为竹木精深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初加工产品。
从深山里的毛竹到种类丰富的竹产品,竹子“变形记”的背后,是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康庄大道。
“我每天大概能在这里赚到300多元,最少的时候也有200多元。”郑香花曾是一名低收入农户,在“共富工坊”就业后,勤劳肯干的她成了模范工人,每月的收入足以支撑生活所需,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五都楼村群山环绕、“竹海”翠绿,周边有竹林面积6.8万亩。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丰富的毛竹资源一度面临“老在深山无人问”的窘境。
2022年,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协调下,龙泉市众欣竹木有限公司承建“共富工坊”,由五都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筹村集体的毛竹山林资源为其提供毛竹加工原材料。“共富工坊”则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通过项目联建、场地出租、厂房招商、定向招工、光伏增收等方式,实现了村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我们一年可加工150万株毛竹,共3.6万吨,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该工坊负责人钟国华表示,“共富工坊”已累计带动周边4个村8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约5万元。
同时,伴随产品良好的销售势头,五都楼村的毛竹原料价格也从每吨不到500元上涨至每吨800多元,村民们感受到了“共富之竹”的发展壮大,逐渐加强管理,主动更新、抚育毛竹林,促进了毛竹资源的优化发展。
据介绍,龙泉计划到2025年建成竹初加工点45个,实现竹初加工能力3000万株,持续探索创新竹产品生产、供应保障机制,构建完备的竹产业加工体系,以保护竹林资源永续开发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政策之竹”激活优势
2023年,龙泉竹木全产业链产值67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然而,“光环”之下,当地也注意到仍有部分经营单位没有自有生产场所,靠租赁厂房、搭建违法建筑进行生产,存在工艺、装备、产品落后等“低小散”问题和安全生产隐患。
今年5月,龙泉下发了《竹木产业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对该市369家竹木“低小散”企业进行整治提升;同时结合今年迭代升级的产业扶持、招商引资、生态工业等政策建成小微园14个,采取“引导入园一批、整合转型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方式,加速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在龙泉市安仁镇昌文木制小微园,浙江凰艺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梁娟对此深有体会。
“原来的厂房用铁皮棚搭建,冬冷夏热,还要担心雨水漏进来淋湿机器。入驻小微园后,公司投入100多万元购买自动化设备,并淘汰了一部分老旧设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得到了同步提升。”她说。
龙泉市林业局副局长张志勇坦言,当地出台多项针对竹木企业的扶持政策,就是为了激励企业更好地融合一二三产,实现可持续性的共同富裕,“我们还配套完善林区基础建设,修建了林区道路3385公里,降低农民运送竹子下山的成本。”
一根竹子,无法拥有一片竹林蕴含的气势。而竹木产业的“单打独斗”,也不如“抱团发展”带来的强大合力。
如今,龙泉加快构建现代林业市场营销体系,成功打造“龙尚竹”区域公共品牌,建成竹木产业数字化决策系统,推动竹木产品供需匹配,拓宽销售路径。
截至目前,该市培育竹木电商销售企业超1000家,电商年销售额最高达26亿元,竹小家具销量占全国同类目产品60%以上。
随着“政策之竹”越长越旺,龙泉2023年已为65家竹木加工企业兑付扶持资金900余万元,累计培育规上企业38家,超亿元企业5家。“江南一枝竹,节节日高升”,可以预见,一如山间挺立的翠竹,龙泉竹木业的未来也将蒸蒸日上。(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空间教育:打造面向未来的学习中心
- 第21届长春汽博会开幕 新车型与前沿技术密集亮相
- 和评理|美新法案禁止国防部采购六家中企电池:于人无益,于己不利
- 杭州湖畔居开采西湖龙井 茶艺大师:市场需求旺盛
-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湖北湖南等地部分地区将有雷暴大风或冰雹
- 以岭药业向衡水捐赠价值1100万元药品
- 黑龙江同江:探寻东北传统年味 邀你回村过大年
- 国考报名时间过半 热门岗位竞争超“千里挑一”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图书《中国字 中国人》正式发布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在土耳其办“丝路对话”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
- 长三角铁路2024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8900万人次
- 【光明时评】开拓数字文化消费更广阔天地
- 百事公司出席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共谋绿色未来
- 商务部:所谓“产能过剩论”有悖常理和常识
- 安徽坚持生态优先 已修复废弃矿山2980个
- 浙江启动“千方百剂”下基层 让中药制剂成“共富好药”
- 为穿行风雪的高铁列车“体检” 他们是深夜除冰人!
- 司法部:力推知产保护、上市融资、破产重整等涉企公证服务
- 青年设计师推动汉服时尚化:让中式审美“出圈”
- 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组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沪召开
- 热门推荐
-
- 两名地矿勘探人员被困无人区 民警紧急救援脱险
- 十年演绎音乐剧《罗阳》 筑梦航空强国
- 广西与马来西亚彭亨州再续“山海之约” 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 “背篓专线”+免费摊位 这里的故事很温暖
- 苏丹突发武装冲突致约两百人死伤 联合国吁对话解决危机
- 湖南华容团洲垸排涝有序紧张进行 已累计排水2000余万立方米
- 中芭交响芭蕾《世纪》主创访谈活动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 三中全会牵动世界目光 外媒称新质生产力或成关键词
- 你的保鲜袋、保鲜膜真的“保险”吗?
- 让病历具有灵魂
- 保护孩子远离烟草:北京清理校园周边无资质售烟点
- (新春走基层)广西客家铁警守护春节返乡路 每天巡线10公里
- 中国国家统计局:开展数字经济统计核算
- 法国官方调整退休制度改革方案部分内容 旨在争取更多议员支持
- 中国再度刷新单结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 公示期后半年无进展,这个小区电梯加装“卡”在哪?
- 商务印书馆“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推出《从狭义价值论到广义价值论》(修订版)
- 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2.04亿亩——“三夏”机收快速推进
- 非洲医学留学生毕业感言:若继续在华深造 盼对中医药文化加深了解
- 广东遭遇持续强降雨 局部发生漫堤、决口、塌方等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