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从全球最大碳市场起步走稳看中国“双碳”答卷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 题:从全球最大碳市场起步走稳看中国“双碳”答卷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运行以来,促进企业减排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作用逐步显现,尤其是今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碳配额交易价格涨势超出预期并持续高位。中国碳市场正以强大的市场力量推动中国向实现“双碳”目标更进一步。
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2013年起,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上线交易,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奠定了基础。
2020年,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21年以来,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中国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华清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研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不仅体现了雄心力度,还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全国碳市场已经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约51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今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5月1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说,现在国家有两个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一个是强制性的碳市场,一个是自愿性的减排市场,标志着中国碳市场的体系基本构成。
“碳市场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目前已经建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陆新明说,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建立“一网、两机构、三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包括全国碳市场信息网,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管理平台,碳排放权核算和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陆新明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利用市场手段推动企业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和较低的成本实现减排,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各国普遍采用的降碳政策工具。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马爱民表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市场等多方面有效的措施,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作出努力。中国已经完成“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制定了在相关重要领域的行动计划,各省区市也发布了行动方案,为落实“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八个行业占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亟待将更多符合条件的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今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铝冶炼行业、水泥熟料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此举被理解为碳市场扩容的强烈信号。
“应在2030年前完成碳市场扩容目标”,马爱民表示,建设更加有效的碳市场要求扩大市场的覆盖范围,适当收紧配额分配,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增加交易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作用。(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小村大债”之困
- 酷暑难耐 给牙套族提个醒
- 观察中国、体验中国、融入中国 他们在异国他乡追逐梦想
- 新复合光催化剂能分解难降解污染物
- CPI环比连续两个月上涨 社会有效需求温和复苏
- 美国“最危险”列车爆炸,发布会记者被捕!四大疑问待解
-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 陷入争议的“蓝兔”生肖票
- 上海迪士尼:禁带外食且翻包安检被起诉
- 突发!俄罗斯一架米-8直升机失联 机上三名机组人员
-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效应
- 晋港文旅再“互动”:“山西好风光”入港邀客、深化交流
- 海南荔枝走俏东盟市场
- 特斯联数字化赋能武汉智慧城市发展
- 上半年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服务业总收入达6683亿元
- 城中村蝶变“科创高地”
- 从“留守”到“相守” 172名留守学生有了“爱心妈妈”
- 追寻先辈足迹 史迪威将军与美军观察组成员后代共同访渝
- 【新春走基层】秦岭深处巡护忙
- 今年一季度欧盟非法入境人次同比下降12%
- 热门推荐
-
- 内蒙古美术摄影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130余件作品弘扬蒙古马精神
- 内蒙古兴安盟稻田里的“美丽乡村”
- 兰州榆中打造高原夏菜种业科创谷 引优质品种提供发展“芯片”
- 国际博物馆日:福建宁德以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
- 钉钉总裁叶军策划、秦朔主编,国内首本AI办公图书上市
- 全国智能光伏项目和企业代表齐聚昆明交流经验
- “中国智造”受拉美市场青睐
-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雄安新区活动启动
- 俄外交部就“部署F-16战机”消息召见摩尔多瓦临时代办
-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五周年:广西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
- 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在青岛召开
- 走近一线地震观测员:为地球“把脉”助力短时速报
- 巴勒斯坦教育部:近万名学生在本轮巴以冲突中死亡
- 沪苏湖铁路铺轨施工首入浙江
- 清明假期北京接待游客903万人次 旅游收入逾百亿元
- 开启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新征程 各界同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 孩子眼珠常跑偏? 当心患上间歇性外斜视!
- 把冬天过暖:天津沙窝萝卜“赛鸭梨”
- 多哥医生研学山西:带回所学 造福家乡
- 短则3天、长则30天 婚假怎样调才能让职场人愉快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