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勾勒“China Travel”火爆生动图景 多举措推动“打卡中国”欣欣向荣
央视网消息:国家移民管理局7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90.1%。得益于我国目前实施的一系列的免签政策,“China Travel”(中国游)正成为网络热词,“打卡中国”火爆社交媒体。
国家移民管理局:下半年外国人来华热度将持续升温
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在7月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相关介绍。
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林勇胜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对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上述国家人员持普通护照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可免签入境停留15日;新增与新加坡、泰国等7个国家互免签证。
发言人还介绍,相关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增进国家互信、经贸交流、人员往来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预计今年下半年外国人来华热度将持续升温。
林勇胜称:“近日公布的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旅游业发展指数》显示,中国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位列全球第八,是前十名中唯一的发展中经济体。预计今年下半年,外国人来华热度将持续升温。
入境免签带火“China Travel”
从2023年初开始,我国陆续出台或恢复各类免签政策,成为了今年入境游持续升温的直接动力。目前,我国实施的免签政策有互免签证、单方面免签、过境免签以及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我们通过短片来具体了解。
2023年1月,我国恢复24/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2023年3月,恢复海南入境免签、邮轮入境免签、港澳地区外国人组团入境广东免签、东盟旅游团入境广西桂林免签政策;
2023年7月,恢复对新加坡、文莱实施单方面免签;
2023年11月,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扩展至54国,中哈(哈萨克斯坦)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
2023年12月,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试行单方面免签;
今年2月9日,扩大部分国家免签入境海南事由,中新(新加坡)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
今年3月1日,中泰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
今年3月14日,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国试行单方面免签;
今年7月1日,对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3国试行单方面免签。
“144小时过境免签”受欢迎
在一系列的免签政策中,“144小时过境免签”给外国游客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来中国走走看看、了解中国,受到许多外国游客欢迎,也让入境的外国游客数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等15个省(区、市)的34个对外开放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美国、加拿大、英国等54国公民持普通护照等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前往第三国(地区)的联程客票,从中国过境的,可在口岸办理免签过境手续后,在规定区域内免签停留不超过144小时。外国人过境我国期间,可以从事旅游、商务、访问等短期活动。
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大 外国人来华更便利
中国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大,让更多外国旅客享受到“说走就走”来中国的便利。外交部、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新闻发言人也纷纷表态,欢迎大家来中国做客。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称:“很高兴看到外国朋友们在中国享受美景美食,亲身感受真实生动的中国。中国就在这里,欢迎大家来!”
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林勇胜称:“在此,我们也真诚邀请更多外国朋友来华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目前,“China Travel”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各家有国际业务的旅行社都是订单满满,一大波外国友人都想来中国转转。
“China Travel”给外国游客留下什么印象?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也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探索中国的绝佳机会。那么,外国游客们在中国的旅游体验如何?“China Travel”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继续来看。
大量外国博主以“144小时过境免签”为主题,拍摄自己的中国旅游视频,他们镜头里的中国立体丰富、多姿多彩:在街头学会了广场舞、被夜市里的美食征服、跟大熊猫亲密合影、被路过的老奶奶热心指路等等,“来过都说好”的外国友人纷纷成了中国旅游的“最强嘴替”,也引来大量外国网民一边点击收藏“旅游指南”,一边“实名羡慕”。
除了美食和美景,中国高效便捷的高铁网络,随手使用的移动支付,酒店里的智慧服务机器人、无人机送快递、无人驾驶出租车等等,一系列新奇的变化也让外国博主纷纷感叹,在中国,未来已来。
专家解读:外国游客希望亲身感受中国的意愿强烈
“China Travel”(中国游)持续火爆,甚至还成了网络热词。那么,这反映出了什么?如何来看待?来听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的解读。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受媒体的影响,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是不够全面的,是不够立体的。当他们看到中国的“嫦娥”从月亮上回来的时候,他会很震惊。有的人在海外看到我们现代化的建设成就,包括机场、高铁,他会觉得这是中国吗?但是,这个就是当代真实的中国。我们经常讲百闻不如一见,来到了中国,在城市、在乡村、在景区、在度假区、在街区、在商圈,他们感受到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一个立体而真实的中国。只有他们来到中国,看到日常的景象和每一个身边的国人进行互动,才有利于大家更好地去了解中国。所以更多人希望了解中国的时候,他们才会愿意到访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中国政府也通过单方面免签、相互免签,还有邮轮入境免签等一系列便利化的政策以及消费便利化的政策,让更多人在中国感到方便,感到旅行更自由。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外国人到访,让今天的中国,让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更重要是展现一个开放、包容、自信的中国形象。
持续推出举措 便利外籍人员来华
口岸是外国游客来华入境的第一站。今年上半年,上海口岸免签入境的外国旅客数量大幅增加至39.7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40倍。广州白云机场免签入境的外国旅客达到了29.4万,是去年同期的10.5倍。面对热度持续高涨的入境游,各大口岸也在不断优化服务,打造“便利来华第一站”。
6月29日,从白云机场口岸入境的英国籍旅客在成功申请办理144小时过境免签后,对着记者手动比赞。
为了能让外国友人在入境的第一站就体验中国的便利和美好,各口岸边检部门纷纷“上大招”,推出了多项通关便利举措,广州口岸为入境旅客提供多语种翻译,北京口岸为为所有航司配发外国人入境登记卡。目前,全国各大空港口岸平均查验1名过境人员所用的时长从6分钟缩减至2分钟。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口案为例,截至6月底,共有10万余名过境旅客享受到便利,累计节约通关时间近6700个小时,大幅增加了外籍游客的在华有效时间。
解锁新玩法:乘邮轮来华 享免签入境
除了在空港口岸进入中国,今年还多了一种玩法,就是坐着邮轮来可享免签入境。5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的公告,乘坐邮轮来华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可从我国沿海天津、辽宁大连、上海等13个邮轮口岸免办签证入境。政策发布后,上海、天津等地的邮轮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坐着邮轮从海上来也成了外国友人的热门选项。
“乘邮轮免签入境”的政策主打一个“便利”,在新政发布之前,乘坐邮轮旅游入境的旅客需要填写外国人入境卡、按规定留存指纹生物信息、办理临时入境许可或者申办停留证件等手续,新政实施后,这些手续都没有了。同时邮轮在港停靠的时间也相对延长,还可以对外开放游览,国内旅客也可以登上邮轮参观。
新政实施的9天后,搭载2400余名旅客的巴哈马籍“地中海”号邮轮靠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近800名外籍旅客快速入境开启中国之旅。6月27日“爱达·地中海”号邮轮靠泊青岛邮轮母港;6月28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迎来了新政实施后的首艘外籍访问港邮轮“寰球号”;6月29日,“亚洲旗舰”荣耀号靠泊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近万名外国游客享受都了新政实施后的便利。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天津邮轮口岸共有来自法国、俄罗斯、美国等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00名旅客到访。上海邮轮口岸查验入境外国人超10万人次。随着新政的逐步实施,下半年,天津国际邮轮母港预计将接待邮轮80余艘次,上海将接待邮轮180余艘次,邮轮入境游将进一步带动地区间旅游经济的联动效应。
如何进一步提升外国人来华旅游意愿?
我们看到无论是入境政策放宽,还是支付等服务的便利举措,我国不断优化政策,为外籍人员来华旅游创造更加便利舒适的环境。那么,我们还能够在哪些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外国人来华旅游的意愿呢?继续来听专家的解读。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称:“要提升海外游客来华旅游的意愿,首先要进一步扩大海外旅游办事处和中国文化中心的数量,使之成为海外旅游宣传推广的主力军,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第二,要进一步统筹我们对外宣传推广的力量。让海外的媒体,特别是旅游相关的媒体能够不断地显示跟中国旅游有关的话题。第三,要发挥民间外交的力量,要进一步去使用好我们留学生、海外的华人华侨,特别是旅行商等市场主体的力量,让他们也成为讲好‘风雅华夏,你好中国’的积极的参与者。我们还要善于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去讲述他们感兴趣的故事。也就是说我们的营销工作要通过我们日常的传播,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等游客进入到中国以后,我们还需要在消费、支付、语言、互联网环境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让他们在中国感到更加方便。我们还需要开放更多的旅游场景,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评论员观察)
- 拉美地区加快推动初创企业发展(环球热点)
- 春解冰封 内蒙古翁牛特旗千亩稻田迎来天鹅北归
- 辽宁省残联启动灾后重建项目助残疾人家庭提高生活质量
- (新春走基层)智慧农业显身手 浙江数字化小番茄走俏年货市场
- 北京多家酒店未按要求履行防控责任被通报
- 张家界文化旅游推介会在韩国首尔举办
- 2023第十一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举办 360智脑构建生产级大模型
- “最大规模空袭”?外媒:乌克兰称俄向乌发射超百枚导弹
- 注意防范!甘肃五县区发布冰雹橙色预警
- 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揭晓
- 透明木材有望很快取代塑料
- 美众议院道德委员会对履历造假议员桑托斯展开调查
- 韩济州航空就航班因起落架故障临时返航致歉
- 上海直面孩子身心健康 呼吁关注家庭防控近视
- 新疆首次将“爱眼护齿”列入民生实事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俄罗斯重返黑海粮食协议
- 大脑细胞基因“时间规划表”首现
- 影剧联动,郑棋元等领衔原创音乐剧《消失的她》8月在京首演
- “月薪14万招丫鬟”为什么令人反感?
- 热门推荐
-
- 福建部署防御台风“贝碧嘉” 部分海域作业渔船撤离
- 美联邦调查局:袭击特朗普枪手作案动机仍不明
- 贵州“毕货”亮相广州 订单金额达2.57亿元
- 恶犬小区内伤人物业公司要担责吗?专家解读
- 扎根基层金融的“老黄牛”:逾40载坚守彰显“人生价值”
- 辽宁沈抚示范区奏响春日项目建设“奋进曲”
- 外媒:英国和德国签署联合防务声明 承诺加强合作
- “曲阜尼山号”特色专列开行 同游客一见“儒”故
- 广西农机化信息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 多国客商聚焦广交会!“我希望能在广交会上寻找到合作伙伴”
- 中国黑水摄影探索者张帆:回归海洋,奔赴未知
- 菲律宾榴莲将首次亮相东博会
- “揭榜挂帅”激活青年人才“一池春水”
- 南非西开普省遭强降雨 多地降雨量超200毫米
- 宁夏:“小红果”的别样出海路
- 第30届古镇灯博会启幕 21个项目现场签约
- 刘作虎看手机市场:明年大盘不会有太大变化
- 春分究竟“分”什么?平分了整个春天 平分了昼夜时间等长
- 通勤打车这些细节你做对了吗
- 国家税务总局简并居民企业报告境外投资和所得信息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