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揭晓
中新网1月12日电 2024年1月12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办公室组织行业有关专家和媒体代表共同评选出的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正式揭晓。
当选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的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超精密研磨特级技师叶辉、中国航发沈阳黎明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发动机装配特级技能师李志强、中国船舶集团第719研究所船舶动力研究员柯汉兵、中核地质科技有限公司矿岩分析正高级工程师李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材料研究员杨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数控加工研究员刘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焊接特级技师陈久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首席技师王士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飞机功能试验与检测特级技术专家姜文盛、北京理工大学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创制教授王博。
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简介
1、超精密研磨特级技师 叶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
叶辉是新中国第二代研磨师,将追求极致精度刻进骨血之中,为国之重器打造标准,在超精密研磨领域守护“中国精度”。二十六载研磨之路,他耐得住寂寞,终日与长度标准为伴;意外突发,手筋断裂,被医生判定伤残,历经艰难康复,问鼎研磨巅峰,精度达头发丝直径的七千分之一;他爱国奋斗,淡泊名利,无视多家企业高薪诱惑,发挥“传帮带”作用,以一颗赤子之心续写“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的奋斗华章。
2、航空发动机装配特级技能师 李志强(中国航发沈阳黎明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李志强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李志强班”首任班长,公司特级技能师,高级技师。他在航空发动机总体装配领域经验丰富,总结的“应力、缺陷、配合”三维分析法,成为装配检测基本分析模式;“李志强锁片钳”、“李志强锁刻刀”等改进工具显著提高了装配效率;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为航空发动机生产和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3、船舶动力研究员 柯汉兵(中国船舶集团第719研究所)
柯汉兵长期奋斗在船舶动力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一线,以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带领团队完成20余项国家重大专项、预先研究等重点项目攻关,主持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为国家船舶装备技术创新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4、矿岩分析正高级工程师 李婷(中核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李婷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中,将核技术运用于深空研究,成功发现并确定中国第一个月球新矿物“嫦娥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新矿物的国家。她已主导和参加发现“嫦娥石”、铌包头矿等7种新矿物,用不懈奋斗在科研路上展现着军工巾帼的“硬核”力量。
5、钛合金材料研究员 杨锐(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杨锐长期从事钛合金和钛基复合材料研究,在飞机、航空航天发动机和载人深潜器用新材料和成形技术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发明了系列新材料和新成形方法,应用于“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长江1000航空发动机等工程型号任务中。
6、数控加工研究员 刘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刘争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响应“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号召,18年来扎根运载火箭零件制造车间一线从事工艺工作,面对多家单位抛出的高管高薪诱惑都不为所动,脚踏实地解决一个又一个制约型号研制生产的工艺技术问题。他自行开发出国内领先的角铣头五轴联动加工技术,让机床灵活高效,产品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为后续加工奠定了技术基础。
7、焊接特级技师 陈久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
陈久友作为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特级技师,是中国航天复杂构件高性能焊接专业的领军人物,从业二十多年,始终扎根基层、埋首一线。在他带领下,先后完成了众多产品的焊接攻关及课题技术研究,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大幅提升了航天装备焊接质量和效率,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航天科工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8、中国兵器首席技师 王士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王士良从业至今,只干了车工一件事,一干就是二十一年,做到了择一事终一生精一业。他在苦练加巧练、练技与练胆中练就一身“绝技”,加工关键重要零件,其他工友用三四个小时才能选择出合适的刀具,他仅凭几分钟就能迅速找到,3千多种刀具和刀片的型号、加工范围已“刻在他的DNA里”。他在岗位建功立业,攻克了数百项难题,为企业节约创造价值近亿元。
9、飞机功能试验与检测特级技术专家 姜文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姜文盛三十多年来始终奋斗在航空工业技术一线,参与和主持了多个型号飞机有关系统的工艺设计,为歼-10等专项任务提供了技术支持保障。他带领团队成为听党话跟党走的排头兵、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力量。
10、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创制教授 王博(北京理工大学)
王博教授长期从事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和能源储存转化理论研究与设计,以及其在氢能、化学电源和绿色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在氢能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带领团队为我国新型纳米多孔材料的发展以及能源动力系统革新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三方认证评估通过!海南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
- 贝鲁被任命为法国新总理
- 中国“陆地海鲜”兴起 养殖方式“以鱼为本”
- 河南举办生物医药产业对接活动 签约金额达436.29亿元
- 6000年前的这朵“花”何以芳香华夏?
- 探访医院里的“隐身人”:是医者,亦是心灵守护人
- 中老铁路“云贵·澜湄线”国际货运专列首发
- 海南拟启动住房公积金贴息贷款
- 泰康保险集团快速应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
- 河南多地7月雨量破纪录 8月上旬豫北降水仍偏多
- 熟悉又陌生 创新原生态音乐如何吸引年轻人
- 新闻观察丨加沙地带停火谈判为何难以取得成果?
- 步入快车道的NOA智能驾驶是引擎还是陷阱
- 7月新疆独库公路“堵哭”:民宿一房难求,导游戏称“羊圈都住满了”
- “浙里记忆”高品质中国游人文观光产品首发仪式在韩举行
- 吉林白山“水上警务室”实现水上事水上解
- 上半年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2.5% 工业经济向好
- 父子因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捕获野猪、猕猴获刑
- 中国葡萄酒品鉴会活动在杜塞尔多夫举办
- 共谱“山海情” 鲁渝东西部残疾人帮扶协作落地见效
- 热门推荐
-
- 国际最新研究:全球缺水预计将加剧
- (两会访谈)张云泉:“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 蜂蜜可预防脂肪肝?忽悠你的!
- 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启幕 将持续至3月12日
- 2024全球“招才引智季”系列活动启动 上海奉贤推逾1200个人才岗位
- 价格低、保障高 “物美价廉”的惠民保如何持续“惠民”
- 在葫芦岛,原来可以这样过年!
- 辽宁“最强大脑”团队征战国赛 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创历史新高
- 交通部门增运力强服务 应对客流高峰
- 全球专家学者齐聚江苏盐城 探讨滨海区域可持续发展
- (第六届进博会)“全勤生”们携创新产品和服务续写“进博之约”
- 广西桉树育种材料首次飞向太空
-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 美媒前高管:2023年中国这五件大事,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2023,我的中国记忆
- 黄山市逾20.6万人受灾 40家景区因暴雨暂停开放
- 2018年以来外地企业迁入广州逾1.1万户
- 2022年人均快递使用量78.3件
- (聚焦博鳌)全球贸易碎片化 各方吁确保WTO正常运转
- 2023年以来宁夏警方破获经济犯罪案件800余起 挽损6.2亿元
- 青海农业农村部门协调落实项目资金2.3亿元助企暖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