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列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问世
科技日报青岛6月26日电 (记者宋迎迎)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该车较传统地铁车辆减重11%,将引领地铁列车实现全新绿色升级。
该车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联合青岛地铁集团研制。目前,列车已完成厂内型式试验,按照计划,年内将在青岛地铁1号线投入载客示范运营。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碳纤维地铁列车主任设计师刘金柱介绍,该车的车体、转向架构架等主承载结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具有更轻更节能、强度更高、环境适应力更强、全寿命周期运维成本更低等技术优势。与传统金属材料的地铁车辆相比,碳纤维地铁车辆的车体减重25%、转向架构架减重50%、整车减重约11%,运行能耗降低7%,每列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1亩。
“我们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选择、设计、制造、仿真、试验全流程、全链条自主化,系统解决了电磁兼容、隔声、隔热等问题,构建了基于碳纤维复材的轨道车辆系统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列车运营能耗,减少轮轨磨耗。”刘金柱说。
此外,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通过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了碳纤维列车SmartCare智能运维平台,实现了整车安全、结构健康及运用性能的自检测与自诊断。该车全寿命周期检修成本降低了22%。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技术中心高级主任设计师吕晓俊介绍,车辆的轻量化是实现轨道车辆绿色化、低碳化的关键技术。碳纤维具有轻质、高强度、抗疲劳、耐腐蚀等优点,其强度是钢铁的5倍以上,但重量不到钢铁的1/4,是轨道车辆轻量化的绝佳材料。
“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的问世,标志着车辆主承载结构从金属材料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革新性转变。”吕晓俊认为,这一跨越不仅突破了传统金属材料结构在减重方面的瓶颈,更引领了我国地铁列车轻量化技术迈向全新高度,对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转型、助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特写:莲鹤方壶出土100周年 一莲一鹤成“绝唱”
- 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奖获得者丁健:首创新药不是叫出来的
- 98岁中国著名岩土及地下工程专家孙钧院士在沪逝世
- 多股冷空气先后影响我国 全国雨雪趋于减弱
- 俄总统助理:朝鲜人民军2025年或参加俄胜利日阅兵
- 中国竹产业总产值达4153亿元 “以竹代塑”倡议取得新成效
- 陕西检察机关提升调查取证科技化水平 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 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激发巨大市场活力
- 优化支付服务丨建设银行联合多方打造“张家界匠心服务”品牌
- 被骗、涉黄……“旅游搭子”暗藏多少陷阱?
- 齐车公司首次出口冷藏箱运输车装船启运
- 广州交警通报:“宝马出租相撞” 暂未发现开“斗气车”证据
- 新一季《欢乐饭米粒儿》赵刚子陷左右为难
- 美国学者:中国进入重要转型期 期待释放更多潜力 | 2023,我的中国记忆
- 芬兰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 北约秘书长、美国国务卿欢迎
- 东盟果商探访三亚榴莲园
- 跨越2000公里的春节“差异游”受“Z世代”追捧
- 中国首制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试航的所有验证项目返回上海
-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建设在长春启动
- 热门推荐
-
- 泰媒:汇权区成为曼谷第二个“唐人街”
- 三球不敌西班牙 中国女足见差距
- 学者:数智赋能,点亮红色名村振兴之路
- 52年前欠下100元医疗费 八旬老人带着一沓现金医院“还钱”
- 澳大利亚总理宣布订婚 多名政要表示祝贺!
- 电力建设可持续发展(ESG)会议在京召开
- 第十二届中欧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
- 中国博物馆协会考古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
- 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音乐厅版在天津首演
- 坚守施工一线的工程人:二十载如一日践行工匠精神
- 首趟中欧班列(西安—贝尔格莱德)陕西制造定制化班列开行
- 广东建成22个医疗废物处置设施 涉疫废物“日收日清”
- 深圳欢乐谷:三家医院共接诊28人 目前17人留院诊治
- 滇藏铁路丽香段开通在即——香格里拉要通火车了
- 《民国时期沈阳县域治理档案汇编(一)》编研成果发布
- 美国学者发文:为何民众认为“美国朝着错误道路前进”?
- 京津冀将构建协同保障的区域能源体系
- 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与中国合作,惠及全球健康与发展
- 坚决斩断虚拟货币洗钱产业链
- 中新人物|迪丽热巴:出道十年,失意得意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