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天下)美联储生变,年内降息何时来?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夏宾)美联储变了。纽约时间12日,如市场所预期,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的水平,这已是其连续第七次“按兵不动”。但变化在于美联储对降息的预期:最新公布的点阵图显示今年可能只有1次降息。
对于降息,美联储为何犹豫不决?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在决策依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态充分体现了当前政策两难,但通胀可能仍是相对重要的决策目标。
鲍威尔称“美联储会高度关注经济下行风险”,同时强调“当前工资增速仍然太高,对通胀回落仍未有充分信心”。不过他最终指出,“虽然高利率给居民部门造成了负担,但长远来看通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大。”
换言之,对于美联储来说,一方面要支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防止通胀“回温”,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境地。中信证券海外研究首席分析师崔嵘表示,鲍威尔的最新讲话总体中性,其发言对美国经济、劳动力市场和金融稳定的信心较强,在双重使命中较为偏向继续控制通胀风险。
美联储的降息时点仍备受关注。鲍威尔没有提及具体时点,依旧遵循“数据依赖”的模式,再次表示通胀回归可持续降到2%的路径上,或劳动力市场显著走弱会触发降息。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对中新社记者表示,由于劳动力状况依然强劲,美国的抗通胀路径更加缓慢且更为复杂。美联储通胀风险规避情绪弥漫,就业水平是决定何时可以预期降息的关键。
赵耀庭还说,虽然美联储可能需要看到通胀连续数月出现具体回落才会降息,但一旦劳动力市场出现疲弱迹象,美联储很可能就会启动降息。
李超认为,今年三季度具备降息一次的可能性,近期偏弱的制造业和通胀数据为降息提供了支撑。综合政治压力和通胀走势来看,其所在研究团队继续维持前期对美联储年内降息一次的判断,即美联储三季度可能启动降息,四季度在通胀反弹、美国大选结束的背景下未必连续降息。
崔嵘则提到,最新点阵图显示在通胀有所降温的情况下仍有4名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预计今年不降息,相关预测数据也显示美联储对后续通胀走势的判断仍较为谨慎。此外,鲍威尔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强劲但逐步降温”的态度较为乐观。
由此,崔嵘维持其此前判断,即美联储偏向控制通胀风险,年内或不降息,“以时间换空间”,继续压制美国需求和通胀。
“总的来看,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降息时间会迟于去年底的预期,降息幅度也会不及预期。”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如果美联储降息,则可以打开中国的降息空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不一样的太原:“山河之变”开锦绣
- 宁夏“煤城”闲置老矿区变身“网红打卡地”
- 11月4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五下降0.79个点
- 青海首部援青题材民族音乐剧《遇上你是我的缘》开启江苏巡演
- 杭州首份城市萤火虫调查报告发布
- 浙江南浔:“田秀才”探索农业种植新“稻”路
- 政策加力带动增长加速 一揽子增量政策助力实现全年目标
- 越动越胖怎么回事?
- 专家:细胞免疫治疗受益者渐多 维持治疗为患者生命续航
- 油菜花只有黄色的?这里的油菜花姹紫嫣红
- 江西萍乡发生爆炸事故造成民房倒塌 已致两人遇难
- 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口等从事家政服务
- “建行-万得投资级债券分析引擎”创新发布
- 百年老戏院开辟新赛道 多业态迈出转型第一步
- 父母签证要等50年? 澳洲技术移民或“另觅出路”
- 浙江:“风貌一新”将“安居梦”照进现实
- 菲律宾8月外贸额温和增长 贸易逆差加剧
- “游戏出海”受海南市县两会关注 各地竞逐数字经济
- 大风沙尘天气 北京疾控提醒健康防护五注意
- 韩媒:尹锡悦弹劾案被提呈国会全会 最快6日表决
- 热门推荐
-
- 宣布攻占首都,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是何来头?
- 开启中国传统文化之旅 香港举行“全港小学校际中国语文常识问答比赛”
- 三代护林人的绿色坚守
- 安徽省文博系统春节期间将展出130多个展览
- 为了开玩笑发布“杀人预告”? 韩国警方:将严惩!
- 交通运输部:自动驾驶汽车应以醒目图案等明确其身份
- “卡努”和“兰恩”同时逼近 日本将遭遇双台风袭击?
- 奶茶我喝、周边归你 有人做起代喝生意
- 浙江上虞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证案 涉及20余个省市
- 《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中国画天津特展开幕
- 全国专家学者厦门共话毒品治理前沿议题
- 陕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福岛核电站一名工人受伤 已被紧急送医
- 美式“小圈子”只能套牢自己
- 新疆南部多地迎来入冬首场降雪
- “数字世界”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特斯联与港科大(广州)携手共建
- 国科大2023年度毕业学子近1.3万名 在读期间申报专利超6000项
- 广州三元宫木刻版道经孤本“回归”
- 酒泉新观:建“绿色矿山”升级资源开发 标本兼治地质环境问题
- 红土地上振兴路:烟稻产业融合发展 让村民腰包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