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动越胖怎么回事?
面对超重、肥胖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运动的方式来达到减肥的目的。然而很多人在运动的路上,体重不降反升,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来复习下怎么才算“肥胖”?
判断是否肥胖可以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BMI,体脂率,腰围,臀围等指标来判断。
BMI指数简单实用,日常我们主要使用它来判断肥胖。它的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简单来说就是用体重除以身高后,再除以身高得到的结果。
不同地区对于肥胖程度的界定不同,我国采用的标准如下:
BMI<18.5 偏瘦
18.5≤BMI≤23.9 正常
24≤BMI≤27.9 超重
BMI≥28 肥胖
BMI≥24已经进入超重、肥胖范围。如果是老年人的话,正常体重的BMI范围可以到26附近。导致超重、肥胖原因很多,涉及到遗传、饮食、身体活动、心理、环境和社会等复杂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简单而言,就是“多吃少动”。
那看到“多吃少动”,超重、肥胖人群心里还是明白得很,放开手脚好好运动起来,增加运动带来的能量消耗,这种体重不佳的局面就会扭转。道理是这样,但是减肥的路上还是有很多的问题,越运动反而体重增加,这让很多朋友感到困惑,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1.动少吃多
健康的体重一定是吃动平衡的。“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一直在我们的居民膳食指南中所强调。吃动不平衡带来了体重的增加或降低。然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吃和动这两方面因素,从控制体重的效率上来讲,“动”的效率还是比较低,很多人在运动之后,往往因为身体饥饿疲劳的原因或者是心理上要犒劳自己的原因,都要给自己大吃一顿找个理由,往往觉得“跑了这么久,练了这么多,吃点东西应该没问题”。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运动消耗的热量根本无法抵消自己饮食摄入的热量,辛苦锻炼1小时,不及奶茶、烧烤、泡面带来的能量增加。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一方面要在减肥这件事儿上,下功夫多思考:计算能量。搞清楚自己的运动可以消耗多少能量,而要吃的东西能带来多少能量的增加,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面对嘴馋的问题,可以把原来吃的总量保持不变,分开吃,少吃多餐,这样能让自己在运动后有所补充,促进身心的恢复,而没有额外能量的增加。
动得少,增加运动,这是我们的简单想法,实际上“动”也应该考虑各种体力活动。比如外出时尽量少开车或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增加步行的机会;在商场或者写字楼中,可以考虑增加楼梯的使用而替代乘坐电梯;在办公室,可以经常起来活动一下,去饮水间喝喝水,做做工间操。
2.生理原因
越运动,体重反而增加的情况,还出现在减肥初期或者是平时缺乏运动锻炼的减肥者身上。这些人在运动减肥初期,身体活动突然增加,而肌肉的供能物质糖原储存较少,这个阶段,我们的身体就会基于变化,在运动锻炼后,身体比以往更多地储存糖原物质,为后续锻炼做好准备。而因为能量代谢的需要,身体每储存1g的糖原,就会同时储存3g的水分。因此,运动后的体重增加,主要是糖原和水分的增加。
但是不要害怕,我们身体合成的糖原增加了,在原有饮食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用于合成脂肪的能量就会相应地减少,一方面运动消耗了一些脂肪,另一方面脂肪的合成减少,我们的身体成分会变得相对健康。因此大家不需要太多关注这样的体重上涨,这些是我们身体对运动减重的适应和调整。
3.压力与过劳
肥胖人群也要面对生活工作的压力。即使要运动,要减肥,工作任务少不了,家庭琐事少不了,都需要合理分配精力去应对。
工作多了,往往需要熬夜完成,压力大了,睡前刷刷手机慰藉下心灵,当然第二天按时打卡上班还是少不了,再加上还要安排时间运动减肥,结果是每天睡眠时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会越练越差,越减越肥,造成这种问题的元凶就是皮质醇。
皮质醇属于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又被称为“压力荷尔蒙”,是人体重要的机能调节荷尔蒙,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和抗压能力相关。皮质醇会因压力而释放身体原已储存的能量来供身体的紧急使用,同时也会储存能量来应付身体未来的需求,简而言之,皮质醇能燃烧脂肪供能,也可以加速脂肪的储存以备身体所需。此外,运动也与这个激素关系密切,运动后肌肉微小损伤的炎症反应会刺激皮质醇的分泌,同时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的运动也会增加皮质醇的分泌,而导致肌肉的分解。
肥胖人群面对工作的压力,锻炼的刺激,睡眠的缺乏,皮质醇分泌会增加,它刺激了我们食欲,促进了脂肪分化增生,分解了肌肉,降低了基础代谢,一切都向负面发展,体重就会持续增加。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带来的熬夜与焦虑。另外,可以在锻炼内容上,丰富形式,除了有氧运动外,增加力量训练,使睾酮分泌增加,抵消皮质醇的害处,有氧运动之外也可以多安排些间歇训练内容。还有就是丰富生活,让自己开心起来,听音乐,养宠物,去社交,积极为自己减压。
4.补偿机制
所谓的补偿机制,主要是指运动增加能量消耗,机体就会从其它方面降低能量消耗,或补充能量,这样的补偿机制存在个体差异,它也是一个小众、新颖的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运动是人们保持健康生活状态重要方式之一,而“运动反而变胖”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不同的人都通过运动来减肥,大多数人会轻微减重,小部分人会大幅减重,也存在很小部分人的体重不减反增。《当代生物学》发表的研究认为,运动会降低基础代谢水平,因此降低了运动带来的燃脂效果。这种现象在肥胖者和老年人中最为显著,其中对肥胖者的影响最大。
这也说明,肥胖的人想通过运动来减肥的话,相对于其他人难度更大,因此在考虑减肥策略上或分析肥胖的原因角度,应该有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才能找到最有效的减肥路径。
最后,无论怎样,保持健康体重还是我们努力去实现的重要目标。大家一起来学习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准则内容:吃动平衡,健康体重,需要: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扬子晚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锦绣太原”国际文旅推介盛会:山西魅力吸引全球目光
- “资华筠舞蹈艺术馆”开馆仪式及资华筠舞蹈艺术思想研讨会在德清新市古镇举行
- “海洋石油123”将在江苏南通交付
- 新疆青海等地有中到大雨 江南华南等地多分散性对流
- 山西盂县发布《太行古村落保护白皮书》 助力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
- 京剧文化之旅特展将亮相服贸会 现场首发京剧主题智慧地图
- 菲律宾一架载有5人的医疗救护直升机失联
- 数说经济:“三驾马车”齐发力 中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
- “‘链’出新动能”网络主题活动在山东淄博启动
- 假期前4天广东重点景区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
- 积极进取实现合理增长
- 国产操作系统生态步入爆发期
- 文化出海 江西南康城市超级IP《天才小鲁班》入围多项国际大奖
- 瓜子二手车大数据:二手极氪001“准新车”抢手,价格最高省一半
- 谷歌发布最新人工智能模型Gemini 声称性能超越GPT-4和人类专家
- 旅客突发不适 东航航班上演高空救助
- 中国台湾附近发生6.1级左右地震
- 多国代表在约旦讨论如何实现叙利亚政治过渡
- 菲律宾中南部多地洪灾已致8死多伤
- 向拜登施压?采购美战机受阻 土耳其考虑购买欧洲战机
- 热门推荐
-
- 联合国大会默哀一分钟 悼念土耳其和叙利亚地震遇难者
- 江西与东盟国家对接产教融合发展 共谋“职教出海”
- 新疆戈壁滩上的养老“双赢”之道
- 成都通报在建地铁站路面塌陷:系自来水管自然爆管导致
- 中疾控回应所谓删除GISAID平台数据:数据及访问链接一直存在
- 广州官宣入冬 自1981年以来最早
- 近视高发于小学低年级 专家建议每3个月筛查视力
- 新疆吐鲁番多举措护航迎峰度夏电网安全
- 123米超长海上风电叶片组在连云港港启航
- 国道109新线高速节日不停工
- 电瓶车充电酿火灾 车主夫妇被判赔近百万
- 河北雄安新区行政区划代码正式用于户籍管理工作
- 舞蹈诗剧《敕勒川》首演告捷:舞韵展草原独特魅力
- 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拜会东盟新任副秘书长纳拉里亚
- “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大型原创交响音乐会在京上演
- 消夏、展览、演出场景焕新 夏日文旅消费热力涌动
-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召开 交流探讨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 中方代表:决不接受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对华甩锅推责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中澳关系再出发
- 助企燃动绿色引擎,招行打造绿色金融特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