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一渠通南北 清流润万家
向北京输水达10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1600万
南水北调:一渠通南北 清流润万家
央视网消息: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10周年。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6月12日下午3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向北京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
最新数据显示,6月12日下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向北京市调水量达100亿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3,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韦耀国:北京城区供水七成以上为南水北调水,北京市年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极大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形势,有力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也为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等重点区域,提供了水源支撑。
目前,北京市已逐步构建起与首都定位相适应的水资源保障体系。近日,位于北京昌平地区第一个以南水北调为水源的水厂——昌平新城地表水厂完成调试运行。正式通水后,覆盖范围将达60万人。至此,北京接纳南水的水厂已达15座。
北京丰台河西第三水厂用水居民 李书英:我们原来(烧)水的时候,用那水壶(烧)开了(水)以后还得沉淀,沉淀十几分钟以后再灌暖壶,但是暖壶里水碱也特别多,现在通过南水北调,水质比原来好多了,水碱比原来大大减少。
目前,北京市的最大供水能力,基本稳定在平均需水量的1.3倍左右,对南水的日处理能力达到470万立方米。基于充足的南水保障,北京市在制水和配水环节下足功夫,让更多市民喝上了安全高品质的市政自来水。
不仅如此,南水也为城市发展注入“生命水脉”。北京连续多年地下水位明显回升,多条河流重现生机。
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评价科科长 赵洪岩: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7年,北京市经历了一个长达九年的持续干旱期。这期间北京市地下水水位呈一个逐年下降的态势,南水北调水进京以后,我们是加大了地下水的压采力度,适时进行生态补水,让地下水得到了比较大的涵养,特别是从2015年以后,地下水埋深从25.75米,已经回升到了2023年的14.74米。
“南水”的到来,也助力了北京水生态的改善。通过多水源跨流域生态补水,北京五大河流时隔26年,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连续3年贯通入海,有水河长较十年前,增加了464公里。
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调度管理科科长 李述:我们按照优水优用、分质利用的原则,按照节、喝、存、补的这个顺序使用原则,优先用足用好南水北调水源,将原来挤占河流的生态水量归还给了河道当中,河湖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也有了一个极大的丰富和改善。
南水北调:一渠通南北 清流润万家
一泓碧波三千里,川流不息,润泽沿岸民生。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的战略性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其中,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这条输水生命线。
中线工程:输水干线总长1432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横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丹江口水库调水,输水干线总长1432公里。自2014年12月12日,渠首开闸放水以来,汩汩丹江水一路北上,15天后注入北京团城湖,为京津冀豫沿线26座城市输水近650亿立方米,相当于4400多个西湖,直接受益人口超1亿人。
黄河水和长江水在郑州“相遇”
来自丹江口水库的长江水自渠首出,一路自流向北,黄河成为阻碍南水北去的天然屏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穿黄工程”由此诞生。“穿黄”顾名思义就是“穿越黄河”,黄河河床下复杂的地质条件,注定了穿黄隧道不同于一般的交通隧道,也造就了隧道非同寻常的构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在郑州花园口西黄河河床底部40米深处开凿两条隧道,穿黄隧道为双线有压输水隧道,单个洞长4250米,内径7米,这样的内径可以满足洞内跑汽车。有了“穿黄工程”,北上的长江水通过两条穿黄隧道与黄河立体交叉相遇,平时,黄河水在上面流,南水北调的长江水在河底隧道中流过,两者上下而过,犹如一条巨龙在黄河之下隐去了身影。
南来的江水如何“喝”“存”“补”?
南水北调极大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紧缺形势。目前,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0%以上。
在储存南水方面,北京市利用南水北调配套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反向输水,累计向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大宁调蓄水库、十三陵水库等存蓄水量约8亿立方米。另一方面,北京还对有条件的地下水源地开展了试验性补水,水位回升明显。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蓝厅观察丨美国军工复合体驱动战车 危害世界安全
- 中央气象台暴雨、强对流天气、大风三预警齐发
- 潘展乐速度!滴滴无车赔,叫车就是快
- 妈妈带娃“犯迷糊”,法院要她进“学习沙龙”
- 叙利亚发生5.5级地震 首都大马士革有震感
- 3月谣言榜丨泡发的木耳都有毒?吃香椿会致癌?不可信
- 菲律宾塔阿尔喷发火山烟雾 周边多地紧急停课
- 三江源国家公园:逐步实现国家公园监测全覆盖
- 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就伊尔-76运输机被击落一事与美方举行会谈
- 产假每月仅预支2500元生活费?法院:协议无效 公司要赔偿
- 火锅店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 清明假期福建口岸出入境旅客预计超6万人次
- 新时代全国优秀杂技节目展演在京上演
-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幕 “电影之城”展现文化魅力
- 宁夏奶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 8省260余件套文物亮相河南 展现中华礼乐文化
- 山西文旅冬季再发力:多彩活动续写“悟空”传奇
- 7月1日-7日国家铁路累计运输货物7562.5万吨
- 高端访谈丨专访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 中新健康丨国家卫健委: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下降
- 热门推荐
-
- 3天长出浓密卷翘睫毛?睫毛生长液宣传太离谱!
- 中俄美术联盟成立:为两国培养高水平、高素质艺术人才
- 中新教育|上海229个爱心寒托班开班 预计服务小学生约1万人次
- “遇见科学、预见未来” 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将开放近百处科研设施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世界的香格里拉”走进美国
- 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论坛在巴黎举行
- 武汉专家团队发现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新方法
- 世界唯一女性文字的“喜”与“忧”
- 边疆云南秀出国际范儿:开放包容、互利合作“友”活力
- 2023年上海有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逾1.1万户
- 外媒:叙利亚首都传出巨大爆炸声
- 金观平: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 舞剧《千手观音》首次复排 张继钢呈现“中式浪漫”
- 防汛关键期 河北继续发布多预警
- 为家乡文旅产业代言 “全国各地来上分”刷屏网络
- “电子榨菜”也要美味且健康
- “魅力山西·晋品惠享”旅游消费月启动
- 北京昌平警方辟谣“回龙观某酒店发生命案”
- 西藏定日震区已设立187个转移安置点 转移安置4.6万余人
- 中新教育丨“科学与中国”之“嘉庚讲堂”青海行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