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雪糕”消失,谁是真正的赢家?
中新网6月5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雨晴)钟薛高老板的“真还传”才刚刚上演,茅台冰淇淋又被传出多家门店暂停营业。而在多地气温逐渐攀升下,雪糕又再度成为热销的“消暑神器”。
在经历“天价雪糕”后,“冰淇淋重回5元时代”登上热搜,这一市场上谁是真正的赢家?
数家茅台冰淇淋门店暂停营业?
周六(6月1日)下午的北京朝阳大悦城,前来逛街的消费者熙熙攘攘,一楼一家网红面包店排起了长队,而旁边同样“红过”的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却空无一人,显得十分冷清。
中新财经注意到,有两个年轻女孩曾在门店口驻足了一会儿,但最终离去。“想请朋友吃,但她不太感兴趣,我是以前吃过了,如果只是自己吃,花五六十元有点心疼。”其中一名女孩向中新财经表示。
茅台冰淇淋店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财经,现在店内有长期优惠活动,“买1杯冰淇淋赠1支冰棍,另外杯装冰淇淋买3赠1,冰棍买2赠1。”
近日,茅台冰淇淋再度引起广泛关注,原因却是其线上小程序显示,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地的7家门店暂停营业。中新财经致电多家门店,发现其门店均正常营业。一名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线下营业正常,只是线上无法正常下单。“具体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还不清楚。”
尽管“暂停营业”只是虚惊一场,但想靠冰淇淋打入新生代内部的茅台,想要获得年轻人长久喜爱,却并非易事。
冷饮店、便利店“天价雪糕”消失
“老板,有东北大板吗?”在北京一家新开不久的冷饮批发店内,一位顾客进门便询问。
中新财经注意到,该店内十几个冰柜中,雪糕的批发价格多在5元以下,部分高端品牌的产品价格在5-10元之间,超过10元的雪糕则鲜有,最贵的则是德芙冰淇淋,50g的雪糕单价15元,批发价也要12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带东北印记的东北大板和中街冰点占据了整整两个冰柜。一位女性正将一款“老中街冰棍”装满购物篮。
批发店老板告诉中新财经,目前最受欢迎的是3-4元价位的中档雪糕,最畅销的单品则是来自中街冰点的“老冰棍”。“老款的冰棍都卖得比较好,‘老冰棍’批发价只要0.6元,不少人会批量购买。”
他表示,除经典产品外,一些老品牌推出的新口味也颇受欢迎。“比如‘冰+’新出的霜脆冰莓,也有很多人喜欢。”
此外,中新财经还走访了多家便利店。曾经动辄十几元、二十几元的冰棍如今已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1.5-3.5元价位的低价雪糕。其中,一家便利店售卖的十几款雪糕中,只有两款价格突破了十元。
高端雪糕品牌纷纷折戟
从年销量2.2亿支到月销量几百支,从全国20个仓库到多地撤仓无法发货,曾经的网红雪糕钟薛高运营难以为继,其他雪糕品牌也是“冰火两重天”。
伊利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冷饮业务营业收入106.88 亿元,同比增长11.72%,成为国内市场上首个营收突破百亿的冷饮品牌。蒙牛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冰淇淋收入为人民币60.263亿元,同比增长约6.61%。
与此同时,一些走高端路线的雪糕品牌则近期表现不佳。
和路雪母公司联合利华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冰淇淋业务营收为18亿欧元(约合14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基本销售额增长2.3%,销量下滑0.9%,定价增长3.2%。其中,梦龙销售额跌幅为低个位数,定价增长未能完全抵消销量下降的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冰淇淋企业的联合利华,如今将冰淇淋业务视为包袱。今年3月,联合利华宣布拆分冰淇淋业务。
哈根达斯母公司通用磨坊在财报中指出,在截至2024年2月25日的九个月内,其国际净销售额增长仅3%,而这一成绩受召回哈根达斯问题产品影响。2022年7月,哈根达斯冰激凌产品曾被检出一级致癌物环氧乙烷,此后该公司宣布召回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产品。
“天价雪糕”还会出现吗?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早在2021年,中国冰淇淋行业市场就已达到1600亿元的规模。市场扩容也给了品牌更多发展机会。近年来,飞鹤、认养一头牛等国产品牌,玛氏、联合利华、明治等外资企业试水或加码冷饮赛道。
那么,竞争愈加激烈的雪糕市场,“天价雪糕”还可能会卷土重来吗?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中新财经表示,网红雪糕之所以能走红,是因为新生代消费思维以及消费行为的变化,以及对网红雪糕话题感和社交属性的追求。
“国内的冰淇淋行业在近三年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呈现出高速创新、高速升级、高速迭代的特点。长期看,网红类雪糕还是会层出不穷,但是从网红到长红怎么做,这是个问题。”
他认为,今年整个冰淇淋行业的主流趋势是“掐头去尾”:“也就是说,价格的两头在往中间靠拢,未来超高端的冰淇淋基本没有太大的市场,主要定位变为中高端产品。”(完)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中新财经本文作者左雨晴:zuoyuqing@chinanews.com.cn)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证监会举办2024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
- 大型现代曲剧《鲁镇》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 2024北京国际美食荟启动 共享环球臻味
- 双台风接踵来袭 “海葵”逼近中国东南沿海
- 投洽会观察:全球发展倡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 扬州中院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一场“推介会”获全国法院推广
- 铁路端午假期运输启动 郑州局增开66列热门区间临客列车
- 上海发布“吴淞口日出指数” 邀游客新年共赏日出
- 北京中轴线带火老字号,“中轴美食”相关搜索量增长365%
- 广西高速公路突破1万公里 出省出海出边大通道达41条
- 【跨国企业在中国】外企在华投资“五星项目”的背后:中国工厂产品出口近3年增长10倍
- 韩最大在野党:尹锡悦被捕是恢复宪法秩序的第一步
- (乡村行·看振兴)正“柿”好时节 福建屏南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 “不老”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如何赋能浙江台州发展?
- 乳房再造“援”梦公益救助行动:医学专家建言“开花结果”
- 浙江首票内河运费扣减落地湖州 新举措助力企业新发展
- 西藏藏北赛马节:马背少年驭风闪耀
- 坚守生产一线 唱响劳动赞歌
- 除夕北京大风相伴阵风将达7级 部分路段仍有结冰需防范
- (新春走基层)福建永定:蝴蝶兰小镇兰香醉客
- 热门推荐
-
- “乌菲齐大师自画像”展开幕 《拉斐尔自画像》首次亮相上海
- (走进中国乡村)“中国大白菜之乡”的“玉菜”冬储之乐
- 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 105岁黄埔老兵:日寇轰炸大后方,文科生投笔从戎
- 寻美中国旅拍大赛在丽江收官 民族歌舞打造视听盛宴
- 历史有答案 “显微镜”没看清大明
- 2024,这些动作温暖人心!
- 中证协:2023年证券公司助力实体经济直接融资6.39万亿元
- 北京构建居家养老市场化运行体制
- 广东754家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服务体系实现四级覆盖
- 特朗普选定前阿肯色州州长赫卡比担任美国驻以色列大使
- 台风“海葵”影响趋于结束 广西解除洪水蓝色预警
- 外籍人员来华热情升温
- 越剧《苏秦》杭州首演:梅花奖得主领衔 将全国巡演
- 吃辣会长痘?证据不足!
- 【地评线】荔枝网评:春运之窗,映照超大规模市场“独特风光”
- 博物馆里的“乐龄”生活
- 《阿凡达:水之道》绝妙水下表演是如何捕捉完成的
- 经济日报评论员:有力有效扩大内需——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足迹遍布全球1754个城市 春节出境游预订量创近4年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