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避开“付费内推”的坑,不能只叫学生“擦亮眼”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梁小燕 王庆凯)毕业季来临,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给毕业生挖“坑”设“陷”,“付费内推”“有偿就业”等乱象时有发生。有报道显示,一些网络平台上,不乏“X万元进入电网、烟草、铁路、石油等好企业”“只要报了3万多元的全流程服务班就有98%的上岸率”等信息。
“付费内推”指某些机构向求职者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就业岗位,但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不过,“捷径”未必是最近的路。每年毕业季都有不少学生受“付费内推”“虚假招聘”等求职陷阱诱惑,导致身陷骗局、错失就业良机。在花钱“抄近道”的同时,也要警惕自己成为不法分子和无良机构的“盘中餐”。
综观市面上不少中介机构推出的“付费内推”,其常以高薪、大厂、“保全职转正”等为诱饵吸引即将走向就业市场的学生。然而,大多数知名企业实际上并未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付费内推”等项目,腾讯、中信建投证券等就曾先后发布声明,提醒求职者不要轻信“付费内推实习”的骗局。
现实中,虽然一些中介机构和付费学生签订了服务合同,但由于资源、渠道的缺乏,在实际进行维权时,学生往往寻诉无果,最后只能“吃闷亏”。
今年4月,教育部专门发布提示,提醒大学生要警惕“付费内推”“实习生套娃”“虚假招聘”“非法传销”等求职陷阱。由于大部分学生涉世未深,要精准“避坑”难免存在难度。
从提醒到惩治,破解“付费内推”等求职问题,仍需高校、企业、监管等多方共同发力,建立教师指导、校企对接、劳动保障、权益维护等多位一体的实习就业规范体系。对“付费内推”等求职陷阱予以更加有力的制约和规范,特别是要加强对“虚假招聘”“虚假内推”等乱象的惩治力度。避开这些坑,仅靠学生“擦亮眼”远远不够。高校“扶上马”,企业“多帮扶”,监管“加力度”多方合力,才能真正实现人才的有效流通,帮学生走好从校园到社会的第一步。(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皖开展电力置换互济 应对夏季用电高峰
- 吉林省一季度居民消费呈恢复性增长
- 多地出现新兴运动热带火城市游 掀起消费热潮
- 大型声乐套曲《可克达拉组歌》将在京上演
- 俄战略轰炸机巡航黑海和巴伦支海
- “中国在文化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
- 广东预制菜瞄准“好吃难做” “差异化”是“法宝”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将举办万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江西省第四家“盒马村”落户泰和县 助力老区好产品触网上云
- 这位西班牙摄影师,拍下了30余张中国民族音乐家的面孔
- 四川阿坝州开展应对多灾种叠加应急演练
- 横店国际短剧联盟成立 推动中外短剧产业交流
- 经济观察:7月中国经济稳定恢复 政策“组合拳”料持续发力
- 北京门头沟严查销售受污染食品行为
- 尼泊尔“中国电影日”在加德满都拉开帷幕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
- 拉萨市政务服务建设“一网通办” 避免民众办事“两头跑”
- 青海黄南特色非遗亮相北京 展示民族艺术魅力
- 未成年人看短视频 为何不爱用青少年模式
- 英国调查记者:加沙人道主义危机暴露美国真面目
- 热门推荐
-
- 渤海油田首口超深井诞生 井深6088米
- 收割、脱粒、粉碎稻秆……多地紧抓农时抢收早稻
- 美国俄亥俄州自然资源部:“毒火车”事件已造成近4.4万只动物死亡
- 陕西白水一女子疑遭丈夫灌面汤呛死 公安部门:案件已移送起诉
- 各地扶持政策密集出台 做大低空经济产业蛋糕
- 《新疆是个好地方》文艺演出亮相土耳其
- 灵绍直流年度外送电量居全国16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第一位
- 华罗庚先生科教事业成就展举行
- 俄乌局势进展:俄向IAEA转达扎波罗热核电站安全区意见 日本追加禁止对俄出口种类
- 对华“脱钩断链”,说易行难
- 天津组建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中心 引领中药产业创新发展
- 又到换季整理衣柜时 给旧衣服找个好去处
- 中新真探:非原装充电器会充坏手机吗?
- 从广交会看中国外贸向“新”而行
- 安徽铜陵:550吨!架梁吊机成功整体转场
- 珠江委指导帮扶广西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 高压不减!开年已有多名医疗系统干部落马
- openai创始人将离开公司?本人回应…
- 青海进疆旅游专列和游客人数创新高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