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避开“付费内推”的坑,不能只叫学生“擦亮眼”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梁小燕 王庆凯)毕业季来临,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给毕业生挖“坑”设“陷”,“付费内推”“有偿就业”等乱象时有发生。有报道显示,一些网络平台上,不乏“X万元进入电网、烟草、铁路、石油等好企业”“只要报了3万多元的全流程服务班就有98%的上岸率”等信息。
“付费内推”指某些机构向求职者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就业岗位,但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不过,“捷径”未必是最近的路。每年毕业季都有不少学生受“付费内推”“虚假招聘”等求职陷阱诱惑,导致身陷骗局、错失就业良机。在花钱“抄近道”的同时,也要警惕自己成为不法分子和无良机构的“盘中餐”。
综观市面上不少中介机构推出的“付费内推”,其常以高薪、大厂、“保全职转正”等为诱饵吸引即将走向就业市场的学生。然而,大多数知名企业实际上并未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付费内推”等项目,腾讯、中信建投证券等就曾先后发布声明,提醒求职者不要轻信“付费内推实习”的骗局。
现实中,虽然一些中介机构和付费学生签订了服务合同,但由于资源、渠道的缺乏,在实际进行维权时,学生往往寻诉无果,最后只能“吃闷亏”。
今年4月,教育部专门发布提示,提醒大学生要警惕“付费内推”“实习生套娃”“虚假招聘”“非法传销”等求职陷阱。由于大部分学生涉世未深,要精准“避坑”难免存在难度。
从提醒到惩治,破解“付费内推”等求职问题,仍需高校、企业、监管等多方共同发力,建立教师指导、校企对接、劳动保障、权益维护等多位一体的实习就业规范体系。对“付费内推”等求职陷阱予以更加有力的制约和规范,特别是要加强对“虚假招聘”“虚假内推”等乱象的惩治力度。避开这些坑,仅靠学生“擦亮眼”远远不够。高校“扶上马”,企业“多帮扶”,监管“加力度”多方合力,才能真正实现人才的有效流通,帮学生走好从校园到社会的第一步。(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史铁生:当代青年的“嘴替”和“人间清醒”
- 空调维修被多收费5261元,家庭维修行业乱象为何治理难?
- 专家:中国“技出豆进”助推全球大豆产业发展
- 他们为小朋友建起线上“天文馆”
- 乌媒:俄军“米格-31”战机升空 乌克兰全境拉响防空警报
- 正月十五闹元宵 各地欢度佳节
- (两会访谈)河南博物院院长:唤醒“橱窗中的历史”
- 深深扎根乡土 电视艺术铺展大美乡村画卷
- 海南文昌:不得直接对观看火箭发射收取费用
- 广东:到2035年建成示范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百个以上
- 广西女孩摆摊筹钱为弟弟治病 过路人只付钱不要甘蔗
- OMEN暗影精灵10 SLIM 14第十代游戏新品正式发布
- 保加利亚青年在华扎根:用镜头见证城市发展
- 西安市“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示范活动举办
- 暨南大学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升国旗仪式
- 第十四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启幕 海内外弦友共祭郎君
- 上海市中心繁华商圈腾起光影巨龙 数字年画融入民俗艺术
- 特朗普与黑莉将出席同一活动 共和党内部拉锯战升温
- 江西乡村振兴见闻:“新农人”的“创业带富经”
- 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累计投资额超210亿美元
- 热门推荐
-
- 浙江迎“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实施后首艘访港邮轮
- “欢迎回家” 五粮液盛装喜迎第二十七届12·18共商共建共享大会
- 出口“新三样”彰显中国制造新优势
- 最高法:三名强奸未成年人的罪犯今天被依法执行死刑
- 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山东菏泽深耕“绿色赛道” “碳”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港股收市报19450点 三大指数齐跌
- 中外专家在沪探讨老子思想的域外传播之路
- 滴滴上线亲友守护工具,行程自动分享家人还可代付车费
- 一颗火锅肉丸到底有多少肉
- 真相 |70年,美国神职人员伸向儿童的“黑手”斩不断
- (文化新纪行)650余岁南京明城墙:墙外“开花”墙亦香
- “喜剧片”与“熟面孔” 电影春节档预售开启
- 重视剧本,制作精品 港片迎来“小阳春”
- 外媒:以色列警方称逮捕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的妹妹
- 对标“花呗”?微信“分期”开启灰度测试,暂无明确上线时间
- 与孩子一起读书 儿童文学作家张国龙分享会举行
- 俄罗斯“进步MS-25”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
- 山西今秋再办文博会 首设“一带一路”文创专区
- 美国枪支暴力问题恶化!2021年死于枪下的儿童青少年人数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