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收益保粮仓 中国副财长细算农业保险账
中新社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赵建华)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参加农业保险的中国农民可能颗粒无收,但不会血本无归。今年起,中国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稳定种粮农户收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全国种粮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可在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中自主自愿选择险种投保,但不得重复投保。3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算了一笔账:
全国平均而言,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障水平分别约为每亩525元(人民币,下同)、1125元,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障水平与完全成本保险大体相当。目前,全国保险费率平均水平为4.9%。保费由各级财政承担约80%、农民自交约20%。其中,投保物化成本和完全成本保险的农民每亩分别承担约5.1元、10.9元;农民每亩多交5元多钱的保费,遇到同样等级的灾害获得的赔偿将翻倍。
廖岷举例说,去年8月,哈尔滨遭遇洪涝灾害,一家种植了900多亩玉米的合作社投保完全成本保险,几千元的保费换来了数十万元的赔付。去年河南遭遇“烂场雨”,成熟小麦霉变,农业保险赔付26亿元。
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2023年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1.58亿亩。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负责人王衍表示,农业保险为种粮农民提供了灾害风险兜底保障,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可能颗粒无收,但不会血本无归。农业保险可以帮忙农民恢复再生产。
金融部门的数据支持上述观点。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在同一场吹风会上介绍,去年农业保险赔付1124亿元,惠及5772万农户。今年1-4月,农业保险赔付294亿元,惠及农户813万农户。
农业保险得到政府财政支持。中国财政部最早于2007年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累计拨付保费补贴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22%,推动中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稳居全球前列。廖岷介绍,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562亿元,其中超过200亿元用于支持三大主粮保险发展。
中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属于“绿箱”措施。廖岷强调,根据世贸组织农业协定,“绿箱”保险主要有两种:自然灾害保险和收入保险。目前,中国实施的物化成本和完全成本保险,都属于自然灾害保险,在农业保险中的占比超过98%。这些都是属于世贸组织认可的“绿箱”措施,与国际规则高度契合。(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蹭老式学习走红,老年大学为何“圈粉”00后
- 浙江大学首次实现汉字书写脑机接口 “意念写字”成现实
-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9周年红场阅兵开始
- 让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江苏浙江古建筑老街区保护探行
-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
- 人民网评:心中有爱 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 第30届美国影视演员协会奖颁奖 《奥本海默》风头无两
- 丝路重镇甘肃武威开启高铁生活
- 北京暴雨致列车停驶 多方联动安置滞留旅客
- 汤加议会选举艾萨克·埃凯为新首相
- “南北文化巨擘”书画作品在吉林省博物院展出
- 巴西“中国移民日”:龙舟竞渡激荡中巴交流活力
- 舞剧《歌唱祖国》再现经典诞生历程
- 5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新版舞剧《千手观音》公开排练 多场好戏“扎堆”新春
- 乌干达媒体: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提供和平解决争端新方案
- 关注中国“春节游” 海外市场聚焦“定制版”服务
- 中国多地博物馆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他们给人干了活儿 为何却不是“员工”
- 西班牙媒体:中国经济以超过最乐观预测的扩张来庆祝新年
- 热门推荐
-
- 西宁火车站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 哈萨克斯坦推出“数字游民”签证
- 广东结束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第三届海峡两岸五显文化(上饶)交流会开幕 深化两岸文化交流
- 青春小店在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
- 中外专家联手提高中国基层角膜病诊疗水平
- 【中国那些事儿】巴西学者:巴中民间交流刷新巴西年轻一代对中国的认知
- 湖南用“中国芯”育“中国粮” 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居全国第一
- 北京建标准、搭平台 探索两业融合发展创新机制
- 山西吕梁以赛促学育能人 架起就业“立交桥”
- 哥伦比亚一小型飞机坠毁 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 数字技术加持 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 浙江:一场小镇“中秋联谊会”缘何开展十余年?
- 海地反政府抗议活动持续 已造成6人死亡
- “彰显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 河北地震局:经分析研判,河北近期发生5级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
- 央行7月31日起陆续发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纪念币
- 天域航通大型无人运输机生产基地落户新疆石河子
- 秘鲁阿亚库乔大区交通事故已致13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