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奶商指数公布 Z世代掌握“牛”量密码
上班时用来提神的拿铁、健身离不开的蛋白粉、社交平台的顶流“酸奶碗”、人人都爱的“网红”奶茶……不知不觉中,人们生活中的“奶含量”正在逐渐提升。
近日,荷兰皇家菲仕兰联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在北京合生汇共同发布了《2024中国奶商指数报告》。在该报告连续发布七年后,今年的奶商指数出现了增长新高点。
公众日均摄入乳制品量达历年最高
“中国奶商指数”是从喝奶意识、喝奶知识、喝奶行为三个维度,通过数据量化方式客观衡量公众乳制品摄入的表现和特征,洞察乳制品消费的新趋势,助力公众养成足量多元摄入乳制品的健康饮食习惯。
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奶商指数得分为66.8分,比上一年增加2.7分,为七年来最大增幅。其中,喝奶知识指数为58.7,比去年增加了2.7,为六年来最大增幅。
总体来看,公众喝奶呈现出“摄入量更多,达标率更高,喝奶更普及”的趋势,国民喝奶意识、知识与行为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进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中国居民每人每天摄入的乳制品为300-500克。调查显示,达到这一标准的公众比例为35.6%,为历年最高,去年仅为24.1%。从平均量来看,公众平均每日摄入乳制品约为266克,为历年最高。
“2024年,中国奶商指数出现新高点,说明我们一直以来的乳制品科普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原理事长、国际乳制品联合会(IDF)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宋昆冈认为,自2018年奶商指数首次发布以来,公众对乳制品的认知程度、消费习惯都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每天500克、终身不断奶”的重要性。
Z世代成消费主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Z世代喝奶行为超出公众总体1.6分,成为奶商指数提升的驱动者,是名副其实的“行动派”。
报告指出,功能、品质、情绪,是Z世代乳制品消费的三大关键词。他们追求“养生朋克”,奉行悦己主义,喝奶可满足营养补充的基础需要,功能价值成为了驱动喝奶的基本原因;他们追求品质,对乳制品的营养成分、奶源地、环保包装格外“较真”;他们还追求情绪价值的满足,讲究喝奶的个性表达,在游戏、观影等不同场景都有乳制品的“陪伴”。
在养育下一代方面,Z世代同样精挑细选。报告显示,超九成Z世代父母注重科学喂养,会主动学习育儿及喂养知识;Z世代父母还是“成分党”,格外关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奶”娃也是“技术活”;超四成Z世代父母存在育儿焦虑与选择困难症,产品如何选择、代际观念差异、喂养方式选择都是焦虑的主要来源。
“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正以敏锐的健康意识,积极的生活态度,推动奶商指数持续提升;同时,不同学历、城乡人群的奶商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这些积极的变化将为我们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宋昆冈表示。
新时代乳制品产业链:助力科学喝奶
乳制品是世界公认的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重要产品。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牛奶产量达4197万吨,同比增长6.7%。这意味着我国整个乳制品行业的生产、市场逐步转旺,呈现出稳定向好的形势。
然而,目前我国城乡居民膳食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居民膳食中缺乏乳品或其摄入量低是导致钙、维生素A等营养素摄入不足的直接原因。2022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42公斤,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6.0%,亚洲平均水平的45.3%,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日常接触的奶制品,都拥有优质的蛋白质,包括乳铁蛋白、乳清蛋白、乳蛋白,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成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指出,目前市面上的液态奶、奶粉、酸奶、奶酪、稀奶油等乳制品类,都有助于人体健康。
在年轻人开始引领乳制品消费潮流的当下,乳制品行业如何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和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升级,乳制品行业迎来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了一些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任发政认为,乳制品行业应打破传统生产模式的局限,通过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构建起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乳制品产业链;同时,这一突破又要契合公众不断变化的乳制品消费需求。
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高级副总裁杨国超表示:“2024中国奶商指数报告客观反映了乳制品消费的现状和趋势,今天的发布会和牛奶生活嘉年华也是非常创新的形式,希望给行业的发展提供助力,也帮助更多人实现科学喝奶、健康生活。”(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年云南39.5万人报名高考
- 33家越南旅行社组团赴广西考察
- 世界经济论坛专家麦伦姆:中国技术创新或将重塑全球能源市场 | 世界观
- 自然资源部:加大对“问题地图”监管力度
- 清明假期期间中国南方多地将迎来雨纷纷
- 河南省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 哈郑直流累计外送电量突破4000亿千瓦时
- 北方高温将持续至14日 华北东北多午后强对流天气
- 特朗普宣布参议员万斯为其竞选搭档
- 临近春节假期 广西部分口岸将迎出入境客流高峰
- 中国春招市场供需两旺 高端制造业人才走俏
- 新疆克拉玛依市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 《至少还有文学》推出: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文学?
- (第七届进博会)渣打银行(中国)行长鲁静:人民币“朋友圈”越来越大
- 存款利率“随行就市”更稳健
- 巴基斯坦姑娘田花花学中医:希望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 与高塔相伴17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的瞭望员
- 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以“更新·共生”为主题
- 陈伟霆刘雅瑟携手上演跨时空缉凶 《太阳星辰》开播
- (乡村行·看振兴)“文旅热”助推吉林传统村庄“吸睛”又“吸金”
- 热门推荐
-
- 网传有人吃凉皮中毒死亡?河南永城通报
- 亚运冠军林雨薇为家乡景区代言 盼乡村游促振兴
- “虚假凶铃”频现,美国校园成惊弓之鸟
- 北京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发布 至2027年产前筛查率将保持在90%以上
- 中新健康丨如何看待“缴纳医保后没生病,吃亏了”等言论?国家医保局回应
- 浙江衢州水亭门城墙局部坍塌
- 任兴磊:中小企业要做好一毫米宽、一万米深的事情
- 未成年人看短视频 为何不爱用青少年模式
- 免签政策发力 通关流程优化 外国人来华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 全链条协同打造冰雪新业态
- 中越跨境班列上的“90后”越南语翻译
-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在南京下线 将于6月正式上市
- 中国驻日使馆发言人就福岛第一核电站工作人员遭受放射性废液溅射污染答记者问
- 浙江:到2025年打造约400个城乡风貌样板区 推动浙派民居建设
- 广西友谊关口岸今年出入境车辆突破40万辆次 居中越公路口岸首位
- 中证A50指数2024年1月2日正式发布
- 当一件事,坚持做到第18年 中国人寿客户节长路长情
- 天津宏观经济论坛举办 2025年“十大看点”值得关注
- 话剧《半个月亮掉下来》将于五月登台首演
- 云南破获特大跨境网络赌博案 资金流水逾2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