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1900万亩玉米春播接近尾声
中新网通辽5月11日电 题:内蒙古通辽1900万亩玉米春播接近尾声
记者 刘文华
5月11日,记者从通辽市农牧局获悉,今年当地1900万亩玉米春播接近尾声。
通辽市地处中国东北玉米带的中心位置,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玉米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800万亩左右,总产量181亿斤以上,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2%。
从2019年起,通辽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合作,进行玉米技术攻关,多次刷新东北春玉米区千亩方和万亩片大面积单产纪录。
眼下,正值春耕春播的关键时期。通辽市各地正抢抓农时,推进大田玉米播种。
在科左中旗腰林毛都镇的田间地头,智慧农业设施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腰林毛都镇政府副镇长邢浩介绍:“目前镇内智慧农业平台硬件设施已经全部安装完成,现在将开展网络软件的设施搭建,完成后可实现我们项目区的农田全自动化。”
在通辽市西南部的库伦旗,120万亩大田玉米播种作业正有序推进。
库伦旗库伦镇瓦房牧场村民鲁平今年采用了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管理服务,每天有两台播种机同步作业,他家400多亩玉米的播种任务大约会在5天之内完成。“种子、化肥、农药都是通过合作社统一购买的,我家400多亩地一年能省16000元。”鲁平说。
在科左后旗原种场二分厂的田地里,农技人员在田间“传技”,为春耕播种现场“把脉”。“同样的玉米种子,用不同的化肥,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今年咱们每种化肥试验一亩地,一共19种化肥实验19亩地,不用到秋天大家就能看出对比效果。”科左后旗农业推广技术中心技术员张洁和科技特派员蒋礼通过现场讲解的方式,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种植技术进行传授。
通辽市农牧局副局长马俊岭表示,春播期间,通辽全市土壤墒情较好,整体气温比常年略高,光照充足,气候和墒情有利于大田玉米播种。(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画面公开!胡塞武装称首次用自产高超音速导弹袭击货轮
- 第十一届海归论坛在湖南长沙开幕
- 尼泊尔坠机事故致4名中国乘客遇难 尼泊尔总理表示哀悼
- 能源转型加速,“中国发生的事将真正影响世界”
- 今日芒种:仲夏至,农事忙
- 草原“陶人”闫强:用泥塑讲述“神舟家园”的故事
- 助力铁路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同济大学成立高铁及站城融合研究院
- 广东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在广州启动
- 不卖木头怎么赚钱?停伐十年,林区职工解锁这些新身份
-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变与不变
- 中国友谊关—越南友谊国际口岸新增通道启运
- 2023年福建九个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8.5%
- 海南岛内三大机场春运期间加班超过2200架次
- 湖南开展“监管护棉”专项行动 规范市场秩序
- 上海“菜篮子”多措并举保民生所需
- 乍得一弹药库发生火灾致多人伤亡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七起网络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 广西和柬埔寨媒体携手合作讲述中柬友谊好故事
- 11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7.1% 增速基本稳定
- “我们金色的友谊:携手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媒体智库论坛”在曼谷举办
- 热门推荐
-
- (第六届进博会)服贸展商携前沿方案亮相 欲与全球伙伴发展共赢
- 德国3月通胀率预计同比上涨2.2%
- 尼日利亚100余名被绑学生返回卡杜纳
- 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核心竞争力
- “同心号”盾构机穿越津京唐高速公路,助高水平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 “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展览开幕
- 北京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建设一批古树名木公园
- 首都机场国庆假期预计运送旅客131.95万人次
- 广西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面提质增效
-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5000万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云南省做好地质灾害救灾工作
- 2023第九届中欧“欧洲论坛”在巴黎和上海双城连线举办
- 全力支持保交房 兴业银行为“白名单”项目投放超250亿元
- 音乐节市场下半年现疲软
- 安徽完成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摸底调查
- 中国专家多中心研究或颠覆辅助生殖领域反复种植失败的常规治疗推荐
- 虚标成分表、篡改出厂地 “黑心”宠物粮乱象曝光
- 施普林格·自然宣布收购一知名实验方案共享平台 继续推动开放研究
- 福建前三季度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额逾7400亿元
- 收藏门类更多样 北京今年首批11家类博物馆获授牌
- “真正的突破性文件” 俄朝新签署的这份条约聚焦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