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铁开行货运转型以来首趟“白货”班列 货品总重1405吨
中新网鹰潭4月29日电 (刘力鑫 吴朋珊 黄雄飞)29日9时23分,随着笛音长鸣,一列编组54车的18013次列车缓缓驶出江西鹰潭站,这标志着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铁”)货运转型以来的首趟“白货”班列成功开行。该趟班列上装有轮胎、鞋服、箱包、婴儿用品等340多个品名的“白货”,直通发往成都的城厢站和重庆的团结村站,货品总重1405吨。
记者了解到,此趟“白货”班列开行是南铁和中铁快运南昌分公司加速推进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现“公转铁”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举措。铁路部门通过开行“点对点”快运班列,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大运能、全天候、绿色环保的优势,提供更多快捷、准时等时效性强的货运产品,进一步满足企业货主运输需求。
在铁路运输中,将货物运输品类分为26类,其中1至14类称为“黑货”,包括煤、石油、焦炭、粮食,钢铁、金属矿石、水泥等,“白货”主要指除了“黑货”以外的工业机械、农副产品、纺织品、医药等货品。
为更好服务企业货主,中铁快运南昌分公司立足市场定位,强化助企纾困,成立班列开行工作专班,深入开展赣闽两省“白货”市场调研,全面对接生产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运输需求。该公司充分发挥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优势,积极向企业代表了解有关货源结构、运输时效、服务价格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货源确认书,为广大企业货主提供政策支持和专业保证,制定全程科学化、普惠性的物流解决方案。同时,安排业务骨干全程盯控装车、货物加固等作业环节,严把作业质量关,全力确保列车顺利开行。
为确保货物运输安全,南昌铁路物流中心针对混装货物品类繁杂、大小体积不统一等特殊情况,提前做好装车安全管理预案、集装箱装载加固方案、混装货物安检方案,对340多个品名货物逐一审核、逐一检查,并对部分混装货物集装箱进行开箱抽查抽验,确保班列安全平稳开行。
南铁相关负责人表示,此趟“白货”班列开行,铺设了一条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经济、便利运输新通道,实现了产品物流的无缝对接,为后期班列编入运行图稳定开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企业货主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运力保障,将大幅提高赣闽两省至西南城市群间的“白货”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区域贸易和经济发展,为推动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助力铁路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穿山越岭 “追光”前行——龙龙高铁梅龙段下黄田隧道施工侧记
- 新冠遇上高血压 这种情况要提防心肌炎
- 银杏染秋!广东多地彩叶纷飞
- 浙中医大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对话中医 领悟“医者仁心”
- 中国驻棉兰总领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
- (寻味中华|非遗)简牍载春秋 方寸览千年
- 最新奶商指数公布 Z世代掌握“牛”量密码
- 万玛才旦遗作《雪豹》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映
- 伊拉克巴格达东部街区无人机袭击事件已致4人死亡
- 2023“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在京启动
- 澜湄合作启动七周年交流活动暨民族文化汇演在南宁举行
- 陕西省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A股又迎一轮退市潮,全面注册制下优胜劣汰加速
- 经济观察:中美商务部建立新沟通渠道有何考量?
- 美国总统拜登首次访问加拿大 两国承诺在多领域推进合作
- 大师加盟 新生代绽放《唐·帕斯夸莱》+《丑角》音乐会版歌剧上演
- 复古市集玩转复古美学 东城持续推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集群
- 领取电子社保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 中美科学家联合公布最新全球红树林分布数据集
-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首次设立北斗应用专业赛
- 热门推荐
-
- 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市场占有率等均创历史新高
- 不吃不睡不长个,肝脾同治“补霜降”
- 宁夏银川:风吹麦浪庆丰收
- 涉案金额5.03亿元 西安高新警方破获一起特大洗钱案
- 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到北京动物园 目前健康状况稳定
- 上海分层分类推进高水平中医院建设 积极探索数字化建设新场景
- “2023冲绳中国音乐节”10月举办 导演蔡国平“剧透”幕后故事
- “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出炉 黑龙江省两地入选
- 中国音协:不得以中国音协小提琴学会等名义开展活动
- 美媒:哈里斯卸任前将访问新加坡、巴林和德国
- 杭州亚运会博物馆迎首批“橙衣客”
- (经济观察)沪深港“互联互通”新政频出有望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 砍价越来越难!“517”楼市政策满月 买卖双方心态有变化
- 农业银行全面开展“五进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 日本千叶地区发生6.2级地震
- 上影节圆桌论坛徐峥分享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秘决
- (新春走基层)北方农村锣鼓响 敲起铢铢镲贺新春
- 搭载四驱系统,MAZDA CX-50行也HEV正式下线
- 进“网红餐馆”讲毒品危害
- 我们的人民城市丨上海:“两张网”里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