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 快舟火箭发力新赛道
中新社武汉4月23日电 题:聚焦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 快舟火箭发力新赛道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张芹
创造“8战8捷”的发射佳绩、7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通过长程热试车考核、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完成垂直起降试验……近年来,快舟系列火箭发射履约能力持续提升,并在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的新赛道上持续发力。
在2024年“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了解快舟系列火箭研发的最新进展。
积跬步:快舟系列火箭累计发射31次
积跬步,以至苍穹。截至目前,快舟系列火箭是中国发射次数和连续成功次数最多的固体运载火箭,累计发射次数达31次。
当前,快舟系列火箭投入商业运营的共有快舟一号甲和快舟十一号两款型号。快舟一号甲火箭已完成26次发射,将5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快舟十一号火箭已于2022年成功完成发射。
值得一提的是,快舟一号甲火箭曾创造“一次进场、18天4捷”的发射新纪录。2024年1月11日,快舟一号甲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天行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该型火箭18天内在同一发射场连续第4次发射成功,凸显了快舟火箭一系列发展变革取得突破。
“一次进场、18天4捷”的实现,也标志着快舟火箭正式迈入批量生产、批量总装、组批发射的产业化“快频”发射阶段。而快舟火箭“快”人一步的背后是发射履约能力的持续提升。
2016年,快舟系列火箭的研制方——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签下首个商业发射服务合同。当年的合作模式主要采用签约一单、生产一发、履约一次的“零售”方式。如今,该公司正向着产业化批量生产模式转型,通过提前投产、滚动批产、批量总装火箭通用化部分,提供“货架”火箭产品,更好地满足卫星客户急迫的组网需求。
“批量投产、先产再签、有备无患,订单一来,只用进行定制化部分设计和生产即可,从供给方式上大大缩减履约时长,提升发射服务效率。”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少君说。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快舟一号甲火箭副总指挥赵爽向记者透露,今年快舟系列运载火箭计划完成8-10次发射任务,发射卫星数量预计将超过30颗,目前已成功完成2次发射任务。
迈大步:聚焦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
近年来,面对未来市场大规模、密集的星座组网需求,为解决低成本、高频次进入空间难题,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在持续强化固体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的同时,正加快布局新一代液体火箭,突破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关键核心技术。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已与湖北省联合成立航天液体动力湖北工程研究中心,不断提升液体发动机冷态试验和热试验能力,各项关键技术验证正稳步推进。
2023年11月,由快舟火箭团队自主研发的7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顺利完成200秒全系统长程热试车。时隔不久,该型发动机又圆满完成多次启动、变推、额定等多工况热试车考核,实现了多项技术指标的验证。
“试验飞行时间22秒,空中悬停9秒,悬停高度精度0.15米,试验箭着陆姿态平稳,着陆位置精确,箭体状态良好。”2024年1月,快舟团队再传捷报,快舟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顺利完成垂直起降试验,实现了新的跨越。
赵爽表示,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展公里级回收飞行试验产品研制,试验箭采用7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作为主动力,计划于今年完成飞行试验。
在原有火箭型号的基础上,快舟火箭团队勇于“迈大步”,实现了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着陆技术领域的多项突破,正积极抢占未来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制高点。(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长三角春节假日经济红火 文旅消费“热辣滚烫”
- 广西崇左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双创历史同期新高
- 中证协修订发布《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 202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 中国新能源车企蔚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设用户中心
- 贝壳发布2023年度ESG报告:以长期主义为发展路径,迈向“安居乐业”新愿景
- 限量特价9.98万元起 别克纯电轿车2024款微蓝6上市
- “国潮”文创产品为文旅消费添活力
- 上海无线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 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 OPPO发布首个端侧应用7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手机Find X7
- 广西弄岗保护区首次监测到倭蜂猴疑似繁殖行为影像
- 美媒:美一旅游巴士发生严重侧翻事故 多人死伤
- 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首批12件(套)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正式发布
- 中国首个“海洋装备数智安全实验室”揭牌成立
- 布林肯抵达卡塔尔 将商议加沙停火问题
- 两部门派出多个工作组实地调研 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 四川剑阁万人诵读《蜀道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匈牙利国会批准瑞典加入北约的申请
- 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 擦玻璃、全屋清洁、整理收纳 家政服务成“年货”新选择
- 热门推荐
-
- 发展特色农业 来看一颗芒果里的“经济密码”
- 暴雨中粤北韶关4小时安全转运逾4500名滞留旅客
- 《家有儿女》后多年难出精品 儿童剧市场亟待重振
- 中消协:养老辅具市场规模跃居万亿元级 应加快完善消费保障制度
-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广州出新招解决难题
- 巴黎奥运会倒计时100天 新一批超25万张门票开始发售
- 太平洋罕现“四台共舞” 广东维持海面风大应急响应
- 专家学者齐聚山西杂粮之乡兴县 共话粟米作物与全球粮食安全
- 工信部:加快制定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 俄罗斯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6%
- 广西以优质涉外司法服务护航“一带一路”建设
- 语言打开世界之窗 华语与西语热络“对话”
- “控糖奶茶”被罚,“健康骗局”当破
- 青海海东:打造人才磁场 谋新质海东、绿算沃土
- 广东省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
- 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将发布一揽子惠农助农措施
- AI为何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 黄淮地区强降雨天气何时休?气象专家解读
- 吉林露水河多人非法狩猎野生中华蟾蜍被捕
- 95后川妹子“带薪撸猫”假期日入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