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找钢集团王东: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牵引行业转型升级
中新网1月2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目前很多钢铁制造企业正在调整自身生产结构,这是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有实力的企业方能度过这个时期。”
作为国内钢铁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找钢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东接受中新网专访时如是表示。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钢铁行业高速发展。自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跃居全球第一位以来,我国已连续28年稳居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首位。
虽然钢铁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这些年,钢铁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为此,我国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由高速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
找钢网于2012年初成立,一路见证着钢铁业转型升级过程。在谈及当前钢铁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王东表示,这有利于保障行业供给侧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重要一环。作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之一,钢铁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
王东表示,在钢铁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应该先从贸易数字化开始,逐步推动物流、金融的数字化,最终实现上游工厂数字化。“这是一个传统产业数字化更合理的发展步骤,能够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钢铁行业如何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单看钢铁行业的话,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是很明显的,建筑类的钢铁市场需求在下降,不过,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类钢铁需求依然旺盛。”王东称,这也意味着行业需要积极开拓新市场,服务于新崛起的产业。例如,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兴行业。
在王东看来,企业也需提前进行布局,应对这样的需求变化,“如果你没有提前应对,可能会错失机会,经营或也会变得困难。及时调整的企业,未来会越来越好。”
找钢网对接着十几万企业用户,深刻感知着行业的变化。“目前很多钢铁制造企业正在调整生产结构,把过去生产建筑钢材的生产线调整成生产工业钢材的生产线。”他表示,这样的调整,将有助于企业度过阵痛期。
近年来,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众多中国钢铁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中国钢企从以前的“点状出海”向“全面出海”转换。
“目前我们合作的很多供应商都在海外进行布局,出海也是我们重视的发展方向,未来会围绕客户的出海布局做好一些服务。”王东提到。
“出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些国家的基础加工服务业相对落后,并存在着汇率不稳定的风险。同时,我们也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和法律政策。”王东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哈萨克斯坦议会下院议长:愿与中国坚定相互支持
- 东阳市首家“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成立
- 日媒:驻日美军计划将司令部搬到东京市中心
- 美国专家:中国提升治理能力增进民生福祉
- (新春走基层)不停产不停工 福建蕉城跑出新春“加速度”
- 超1100亿元材料化工项目将落地四川
- 主产区合力抓好田间管理 秋粮丰收基础持续夯实
- 石家庄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 英格兰和威尔士公司破产率2月同比增长17%
- 出版社和平台吵架,谁的锅?
- 陈佩斯西安谈话剧:《惊梦》是用喜剧包裹的悲剧
- 贵州积极做好困难民众兜底保障工作
- 7月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升至历史新高
- 前11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商品车超37万辆
- 超市、菜市场等场所现金支付是否顺畅?记者实地体验
- 莞惠城际北延线开始全线铺轨
- (新春见闻)北京首趟春运列车载客暖心归乡
- 中国国家统计局:CPI同比下降主要是结构性、阶段性的
- 人民艺起评:刷新历史最好成绩,2024春节档的变化值得关注
- 扬州将启动2024年“春风行动”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 热门推荐
-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巴黎奥运会刮起“中国风”
- “中国故事”之“淮扬药膳”讲座在吉隆坡举办
- 哈萨克斯坦将选派139名运动员参加哈尔滨亚冬会
- 涉案手机号拍出2614万高价后遭悔拍?多方回应
- 内蒙古将“非遗”融入教育:让“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 纽约爱乐乐团登陆广州大剧院 再现“神级”音乐现场
- (新春见闻)观文博、看美展成大都市热门年俗
- “非遗+旅游”双向赋能 新疆阿合奇猎鹰文化“破圈”出彩
- 刘晓庆坚持吃鱼上热搜 网友:就需要这样的旅行搭子!
- 柬埔寨庆祝“国戈寺”古迹申遗成功
- 6户中央企业外部董事职务变动
- “大金砖合作”不断展现大气象(和音)
- 肉眼可见!今晚将有木星伴月天象现身夜空
- 翻白眼有助视力恢复?网红说法求真
- 【地评线】有声漫评 | 青年夜校,点亮年轻人的夜生活
- 如何让培养肉产生传统肉香?国际最新研发出一种可切换风味支架
- “新农人”助力“云品出滇” 云南茶叶咖啡坚果畅销网络年货节
- 四川万源成功避险一起山体滑坡 22户34人提前撤离
- 大熊猫“星秋”“怡兰”抵澳 开启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合作
- 海内外专家学者“云”研讨“李贽思想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