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下》探索京味话剧新表达
本报记者 李俐
临近农历新年,北京人艺的排练厅里,主创和演员们在为开年大戏《正红旗下》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这是北京人艺2023年推出的首部新戏,也是冯远征担任院长后首次执导新戏,除了青年导演闫锐,更集合了濮存昕、杨立新、梁丹妮、王茜华、于震、王刚、傅迦、吴珊珊等实力演员,1月18日起在首都剧场陪伴观众共度新春。
老舍先生的家国情怀
去年是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一系列高潮迭起的院庆活动之后,如何在新的起点继续出发,是这座有着光荣传统的剧院必须思考的问题。
“北京人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用什么样的戏开局?这很重要。”冯远征表示,选择《正红旗下》作为开年大戏,首先是为了向北京人艺第一部戏、老舍先生的《龙须沟》致敬,同时,《正红旗下》本身也是剧院一直想要搬上舞台的一部作品。所以在首都剧场大幕重启、新春佳节将至的节点上,这部戏的上演可谓恰逢其时。
“老舍先生自传体小说”,其实是《正红旗下》最能打动冯远征的点。“在这部小说里能看到老舍先生的影子,能看到他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以及他对亲人的那些眷恋。他的一生当中经历了动荡的年代,经历了悲欢离合,从中也能看到他为什么最后能成为人民艺术家。”
创排《正红旗下》,冯远征认为首先要忠实于原著,忠实于老舍先生写这篇小说的初衷。“其实他写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家族,这里头有家国情怀,有民族命运。比如,戏里讲到当时正红旗下那些人的愚昧,会让你觉得可恨、可笑、可悲又可怜。今天再看,我们现实生活中可能也会有这样自我满足的人。”
在舞台上展现八国联军入侵情节时,冯远征用了一些“很刺激的方式”,表现当时国人的反应是麻木的。“其实这也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反思,为什么历史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今天应当如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该保持着危机感和辨别力。”
探索京味戏新表现形式
老舍原著是以自传式的视角讲述出了父辈的人生轨迹,同时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进行了一番展示与解读;李龙云的剧本,则在原著的基础上,续写了前辈的半部残卷,将一个时代的末路以人物串联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形成了一幅真实而深刻的群像。
“这个戏的难点就在于它是散点式的,它跟《茶馆》有一点不谋而合,《茶馆》是众生相,这个戏其实也是众生相,而《正红旗下》可能更散一些。”冯远征透露,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这次创排首先对剧本进行了一些缩减,同时选择了一个特别恰当的表现形式,“李龙云先生在剧本里加入了老舍的自述,但看起来像是‘报幕员’,说两句就撤了。我们则是把老舍先生放置于‘众生相’当中,有时候是旁观者,有时候会和剧中人交流,有时候是他在自省。”于是,在整部戏中,观众将会经常看到“老舍先生”出现在舞台上。
在剧中饰演老舍的濮存昕因此感慨,“每场演出的时候,老舍先生的魂应该都在。”这也和冯远征的感受不谋而合:“真的是这样。我们全剧第一次完整联排的时候,到老舍先生最后那段独白时,底下看戏的很多演员都流泪了。”
京味戏,一直是北京人艺的长项和传统。但冯远征说,希望这一次《正红旗下》的京味能有所不同:“无论是表现形式、舞美设计还是演员的表演呈现上,既有人艺的传统,又有一些新的探索。”
以四合院的“屋顶”作为全剧的核心视觉元素,是冯远征很满意的一次舞美设计。“就像我们站在景山上俯瞰北京的时候,周围都是那种屋顶,青砖灰瓦。”这样的舞美既有鲜明的北京元素,又不同于北京人艺以往擅长的现实主义实景风格。
人艺70岁生日后加速奔跑
新年伊始,《正红旗下》的演员阵容一经曝光,就备受期待,九场演出更是在开票十分钟后便告售罄。记者注意到,除了濮存昕、杨立新、梁丹妮、王茜华、王刚等资深演员加盟,众多年轻的面孔也出现在了排练厅里,其中甚至包括几位去年12月刚刚入职北京人艺的新演员。
“今年我们剧院会退休20多人,未来两年可能会更多,所以我们急需补充年轻的力量。”让年轻演员多演戏,多在排练厅里、舞台上耳濡目染,是冯远征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的方式,“人艺不会断代,这一点可以请大家放心。”
谈到今年的演出计划,冯远征透露,至少会有八部新戏、500多场演出在人艺的四个剧场与观众见面。“我们今年可能还会走出去,给国内其他地方的观众演出,也会请进来,所以今年北京人艺的舞台一定会丰富多彩。此外,开办第二期表演学员培训班,也是今年的一个亮点。”
对于过完70岁生日的北京人艺来说,2023年是一个新的时间起点。“我相信北京人艺这次没有助跑,是直接起跑,而且是加速的。”冯远征对北京人艺的未来充满信心,“人艺似乎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剧院,但其实人艺一直在大胆创新。希望未来的三到五年,我们会有大量的新戏好戏呈现给观众。”
(《北京日报》 2023年01月16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鸢都”潍坊丰富文旅新业态 “烘热”端午假期消费市场
- 二连浩特口岸中欧班列十年间贸易值超2000亿元
- 2024年春运川渝黔累计发送铁路旅客5350万人次
- 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现身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 罗中立:被油画《父亲》改变的一生
- 尹锡悦举行就职两周年记者会 谈民生和韩美同盟关系
- 节后旅游热度持续 错峰游成部分民众新宠
- 改善生活方式,预防血管钙化(名医讲堂)
- 浙江文旅观察:乡村与青年如何搭建“鹊桥”?
- 第四届中澳经贸峰会暨首届海丝郑和论坛在悉尼举行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座谈会在京举行
- (身边的变化)“中国大黄鱼之乡”唱响“海洋牧歌”
- 期待深圳“痛经假”带动更多“女性卫生福利”落地
-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4万亿美元
- 浙江经济观察:“外贸大市”宁波何以再出发?
- 新模式启动 沪苏船载“新三样”危险货物水水中转审批时长或减半
- 南非开普敦连发火灾致2人死亡
- 经费包干 科研“松绑”(身边故事看改革)
- 美以领导人通话 拜登称袭击人道主义工作者“不可接受”
- “舌尖上的中国”还用米其林认证?
- 热门推荐
-
- 中小银行隐秘加息: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超7%
- 吴哥古迹入遗30周年 中国援柬专家获骑士勋章
- 中国用事实揭穿西方“中国威胁”谎言
- 江苏扬州用“绣花功夫”治理交通 着力破解城市交通“硬骨头”问题
- 专家支招后奥运经济发展: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娄烦:“红”“绿”融合绘富民“山水田园”
- 报告:中国已成为新西兰科研出版第四大合作伙伴
- 耕地总量实现连续三年净增加
- AI用单次X光预测心脏病风险
- 川渝打造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 泰国举办规模最大旅游B2B销售活动对接全球旅游业
- 2024甲辰新春中国城墙全球征春联活动正式启动
- 中新健康|生命岂能成为交易的筹码
- 黑龙江发布大雪预报 局地降雪量达10毫米以上
- 柿子+海鲜同时吃 真的会中毒吗?
- 江苏私企和个体工商户超千万家 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 广西南宁深化与东盟产业合作 打造跨境物流快速通道
- 巴西暴雨已致至少20余人遇难 1600多人无家可归
- 广西推行有温度执法 提振经营主体活力
- 重庆市沙坪坝区“和顺茶馆”:三治融合新场景,为民服务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