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应开拓出数字化和智慧化管控道路
中新网上海4月8日电(记者 陈静)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是重要环节。
“水处理化学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性,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分析测试技术等学科的快速迭代为水处理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关小红教授8日对记者说。
刚刚在沪落幕的第十七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以“绿色水化学,低碳水处理”为主题,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海外专家学者、青年才俊逾700人齐聚上海,聚焦水处理化学领域的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
关小红教授介绍,本次大会设置了机器学习赋能水污染控制、先进分析技术、产学研用专题研讨等特色环节,为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不断优化水处理化学科研范式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徐祖信围绕管网这一未来水环境治理的主战场指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应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开拓出一条数字化和智慧化的管控道路。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张波认为,应坚持精准、科学、依法、系统、协同、共赢的基本方针,从技术、经济及管理三个维度寻求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洪强指出,为满足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科技创新需求,需要从知识、学科、人才、科研、产业、标准等不同角度进行系统性、变革性的思考。尤其是构建与国际对口的、完整的国家水处理与水回用标准平台将有效助力中国水处理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为应对“双碳”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大会设立了饮用水水质风险与控制、生活污水低碳处理与资源化、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新污染物溯源、健康效应与控制等10个专题分会场。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研究生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进行了100余场口头报告和30张墙报展示,他们紧密围绕水处理化学的中心议题,勇于提出创新性的学术见解,与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同行、朋辈直接对话,彰显了水处理化学领域的青春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教授对记者表示,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方,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是国内重要的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学科优势。经过30多年的建设,学院形成了以学科相融合为特色的“生态—环境—工程”学科群。近年来,学院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致力于推动水处理化学领域的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焦点访谈:“机器人+”加速前行
-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 今年前十个月起诉电诈犯罪三万余人
- 日本自民党总裁、首相岸田文雄会见刘建超
- 香港金管局:美联储何时减息存变数
- 从小渔村到长江中上游第一港,看阳逻港如何打造中西部最佳“出海口”
- “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在蓉开展 展出苏轼传世真迹
- 梅琳达·盖茨退出盖茨基金会 将获125亿美元用于慈善
- 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36698亿元
- 四川古蔺:100多只野生猕猴现身 与村民和睦相处
- “沙县小吃”再出发:质量管理提升
- “建行-万得投资级债券分析引擎”创新发布
- 上海建设人民城市: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 科学运动,提高基础代谢率
- 成都连续5年推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海拔4300米 青海玛多警民携手冰湖救牦牛
- 中国牡丹文化绽放巴西圣保罗
- 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 多产业综合产值破10亿
- 助养老事业产业发展 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 新疆吉木乃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揭牌
- 热门推荐
-
- 重庆涪陵龙头港开行“点到点”快速货物班列 助跨境货运降本增效
- 安徽旌德:慢城,“不慢”
- 香港廉政公署出手!华晨中国董事会主席被查,发生了什么?
- 全球聚焦乌镇峰会:中国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助力全球数字化发展|世界观
- 多地楼市放大招,释放了什么信号
- 陕西首趟汉唐文化主题旅游专列开行
- “北溪”是否将被封存 俄方:由全体股东决定
- 以色列北部加利利地区响起防空警报
- 三秦沃土吸睛欧洲 中欧企业西安共话农业合作
- 糖尿病治疗药物在减重圈“爆红” 这些人别尝试!
- 广铁大幅提升端午假期运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 唐代茶饮如何走向了边疆塞外?
- 中芭《红楼梦》升级版掀起观演热潮
- 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开始征集
- 外媒:以军已攻入加沙最大医院,敦促哈马斯投降
- 重庆石柱启动土家文化旅游季 助推文旅发展
- “三九”开场冷空气送来寒冷“暴击” 南方2025年首轮大范围雨雪来袭
- 1.23亿人次!春运启动以来 文旅景点迎来显著客流增长
- 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开幕 为乡村播撒艺术的种子
- 新站、新线“首秀”多地将迎来春节出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