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市场每卖出2辆车 就有1辆来自国产品牌
2023年,中国市场每卖出2辆车,就有1辆来自国产品牌——
超一半!更多人选择国产汽车品牌
本报记者 徐佩玉
2023年,中国每卖出2辆车,就有1辆来自国产汽车品牌;国产汽车品牌每卖出2辆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跨越。中国是汽车生产大国、消费大国。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市场上,国外品牌更受欢迎,销量占据主体地位。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不断做大做强,中国品牌乘用车凭借优秀的品质和合理的价格,逐步成为许多消费者首选。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2023年累计销售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年度市场份额达到56%,比上年攀升6.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品牌的销量占比达到49.9%。
国产汽车品牌日益崛起
2月26日,华为与赛力斯汽车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M9正式启动全国规模交付。一个月来,用户口碑持续向好,目前累计订单突破6万辆。自比亚迪各个车型的2024荣耀版上市以来,市场反馈火热,门店客流旺盛,预计3月销量还将迎来一波攀升。
“我今年6月能排上新能源车牌,最近已经开始看车了。”北京市民小刘告诉记者,他主要考虑国产新能源汽车,“比亚迪、问界这些国产品牌我们准备挨个试驾。国产新能源品牌很多,各有优势,像问界的车机系统、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这些都很吸引我。”
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其中,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达80.6%。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从动力方式看,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销售的新车中,纯电、插电混动、增程混动等各种动力组合都有所突破。从品牌看,头部企业贡献明显。2023年纯电车型销售494万辆,同比增长24.4%,新增销量一半多来自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销售174万辆,同比增长65.8%,增量同样多是来自比亚迪;增程式电动车销售62.7万辆,同比增长174%,销量增长多来自理想汽车。
国产品牌汽车崛起的同时,日系、美系等曾经的“销量大户”出现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
2023年,日系车在华零售约370万辆,同比下降9.9%,销量份额连续3年下滑,降至17%,处于低点。美系车的福特和通用销量同比有所下滑,法系车呈现收缩状态,德系车在华销量同比微增。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近年来,日系品牌在与自主品牌的竞争中,优势被逐步追平。尤其在中低端消费市场,中国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以及价格、配置等方面都占有明显优势。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增长态势还在延续。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59.4%,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59.9%,同比上升7.6个百分点。瑞银中国方面预测,2024年自主品牌将继续抢占合资品牌市场份额,2024年全年市场份额预计或达到63%。
从追求德系车、日系车,到合资品牌随处可见,再到国产品牌成为众多消费者首选,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迈上新台阶。
汽车工业体系升级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与中国整个汽车工业发展体系升级息息相关。
赛力斯汽车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近年来,中国乘用车研发和智能制造能力加速提升,缩小了与外国优势车企之间的差距。同时,中国品牌通过与智能网联加速融合占据先机,打造出盈利的新增长点。此外,长期形成的本土供应链优势,支撑了新车的高效生产和高质量交付。
智能制造的巨大推动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加突出。今年2月初,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建成投用。按照国际领先标准及工业互联网要求建设,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运用行业首创的质量自动化测试技术,实现100%质量监测追溯。智慧工厂的投用为中国品牌乘用车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放眼整个国内汽车产业,目前共有6个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制造业集群,13家汽车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7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5G工厂。
中国自主品牌紧抓智能网联转型机遇,产品和品牌竞争力实现跃升。麦肯锡相关报告显示,中国本土的高端新兴汽车品牌正在抢占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其中,“更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也是国产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悉,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智能网联系统前装搭载率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组合辅助驾驶技术(L2级)搭载率超过50%。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汽车产业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和生产基础。
比亚迪有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2023年比亚迪销量达到302.4万辆,同比增长61.9%,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300万辆目标。这一成绩得益于比亚迪专注技术研发,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掌握先进核心技术,拥有全产业链和规模优势,就拥有了定价主动权。而在整个汽车行业,有一批以比亚迪为重点服务对象的标志性供应链企业,让比亚迪有能力让利于消费者。”这位负责人说,2023年比亚迪位列全球汽车品牌销量榜第九,成为首个进入世界销量前十的中国品牌。
中国鼓励绿色发展,叠加庞大的国内市场,也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提供强大支撑。中国兴建了大量充电桩,让新能源汽车可以更好地跑起来。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庞大用户数据又给自主品牌车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可以进一步提升技术,塑造竞争力。
出海成为新增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介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不仅实现了国内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出口量也不断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乘用车累计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其中自主品牌汽车数量稳步增加。
“中国乘用车品牌已经完成早期的经验积累,产品力、品牌力均不断增强。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出海已经成了一个必答题。”赛力斯汽车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车企在电动车新产品的投放、成本优化和智能化配置等方面,相比全球其他竞争对手有较明显的优势。
在这方面,比亚迪已率先布局海外市场。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海外6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墨西哥、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日本等重点国家市场;还在泰国、巴西、匈牙利建设工厂,进一步完善本地化供应链,积极与当地优质合作伙伴展开紧密合作,持续开拓并深耕海外市场。凭借对海外市场的精准洞察与布局投入,2023年比亚迪出口新能源乘用车达24.27万辆,同比增长334%。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随着供应链体系的发展,国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迫使企业不得不加速产品力的提升,同时积极“走出去”,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但在出口方面,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出海主要还停留在贸易方面,远未达到日本、德国等汽车工业强国在出口领域的地位,需要打造全球化的生产基地。
据悉,中国品牌汽车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正大力推进本土化。赛力斯汽车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包括设立当地销售公司、建设海外工厂等,拓展海外市场,提升海外用户体验。上汽集团在伦敦等地建起设计中心,在东南亚等国建起生产基地,并宣布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海外制造量与国内出口量1∶1的比例。奇瑞、吉利等企业也加快了海外工厂的建设步伐。
未来,随着中国汽车供应链基础持续完善、智能网联技术不断突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将走上更大的国际舞台。(人民日报海外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故宫博物院藏甲骨历经十年整理初现成果
- 湖南6月举行夏季文旅盛宴 展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成就
- 世界的香格里拉|“我心中的香格里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 屡败屡战被疯狂吐槽 东野圭吾改编热为何不退潮
- 外媒:克罗地亚一家养老院发生枪击事件 致5人死亡
- 中国空天信息领域首个产业共同体、基金群在渝发起
- 市场迅速回暖,今年以来中国电影票房已超500亿元
-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3.9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发展Web3.0等产业 启建七大使能平台
- 年轻人为何喜欢“黄永玉金句”?
- 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等地 西南地区东部黄淮等地将有较强降雨
- 诺奖得主:美国民主承诺“四大支柱”似都已坍塌
- 美媒:消息人士称以色列对伊朗进行了有限军事打击
- 中国工艺美术馆里看皮影赏彩灯 市民热衷博物馆里过大年
- 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主桥在安徽合龙
- 这次护士“蹲跪授帽”为啥网友看了不舒服?
- “不见外的老外”聂子瑞:我在中国18年 见证许多奇迹 | 世界观
- 汝州卫健委通报41人遭清退:招聘违规、结果作废、责任人被处理
- 国考报名时间将过半:热门岗位竞争超“两千挑一”
- 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
- 热门推荐
-
- 深港绿色能源供应链交流会共议海事活动脱碳路径
- 【环时深度】欧美在西非驻军,为什么纷纷被下“逐客令”?
- 【绘梦丝路·文萃篇】以“和”为弦 东西文明共奏和合乐章
- XBB毒株致病力如何?如何预防?张伯礼院士解读
- 萨尔瓦多总统宣布成功连任
- 原创音乐剧《将进酒》9月将演 郑云龙领衔“诗仙”李白
- “天下第一好事”,原来是这事?
- (寻味中华 | 文博)展七米漕运图卷 览千年运河胜景
- 2024湖北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发布
- 众多外企加大在华研发投入 抓住数字化转型发展“新高地”
- 菲仕兰联合大客户开展亲子公益自然探索营活动
- 三亚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涉客船舶禁止开航
- 全新科学数据平台亮相WAIC2024 夯实大模型基础设施
- 端午节期间日均132.1万人次出入境 较去年增长约2.3倍
- 海地遭洪水和山体滑坡侵袭 约1.9万人流离失所
- 西藏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局地最大风力可达12级
- 宁夏固原市发布四项预警防范强降水致灾风险
- 新疆昌吉州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中国是全球创新的领导者 中国市场无法取代
- 重庆市升级并启动部分区县地质灾害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