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惠企利民 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稳健动能
【央广时评】“两新”惠企利民 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稳健动能
“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扩大内需、拉动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切口。在10月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提供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近期我国汽车、家电产品销量回升较快,预计9月份主要厂商乘用车零售量比上月增长10%,接下来还将推出一揽子宏观政策计划,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今年我国经济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体而言,突出强调“稳”与“立”。揆诸眼下,目前我国经济大循环中还有很多梗阻亟待打通,而“两新”连接供需两端,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恰可以进一步激活经济发展潜能,使我国经济肌体中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释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是最直观的证明。今年8月份,在设备更新等因素带动下,我国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和皮革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17.1%、10.5%、10.3%,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以旧换新等因素刺激下,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比上月小幅加快。“两新”带来的经济刺激效应正在持续释放。
推进“两新”工作,不仅惠企,也在利民。“两新”工作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是靠实打实的财政、金融等工具实现的。财政支持方面,目前中央用于“两重”和“两新”工作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和地方,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金融支持方面,“两新”政策实施以来,央行持续为中小企业融资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截至今年8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1%、16%,均显著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总的来看,推进“两新”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不只是当前的,也是长远的。“两新”不是简单的同类设备、产品置换,而是顺应更高端、更智能、更环保、更个性化的需求趋势,进行生产资料与消费品的迭代升级。
在8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方面表示,国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这也显示了未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两新”工作便是其中重要着力点。接下来,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政策与市场便利,积极为“两新”工作创造条件,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稳健动能。(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王言虎)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藏S5线拉萨至泽当快速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3.2亿元
- A股沪指“四连涨”重返3300点
- 记者手记:沿中老铁路感受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
- 淡水河谷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发布
- 网约车平台订单未上传监管平台 浙江开首张罚单
- 黑龙江省开行今年首趟新疆旅游专列
- 中方签约163亿元 2023中国“二洽会”发布签约成果
- 秘鲁暴雨泥石流灾害已致40人死亡
- 专家学者南京共话博物馆建筑设计与展览策划
- 河南保税物流园区“双11”业务同比增长超九成
- 南方地区雨势逐渐减弱 广东福建及海南岛等地仍有大到暴雨
- 新漫评:美国大选,选票还是钞票?民主还是金主?
- 休一天假花半天开证明 记者调查“小众”假期落地难
- 南宁国际航空货邮稳定增长 往返东盟货量占比过半
- 试驾锋兰达:体验全能战神的真实触感
- 日本对四名以色列定居者实施制裁
- 京味儿话剧《清水堂》用细节还原老北京澡堂文化
- 青海西宁:医疗集团药品“六统一”为基层用药疏“痛点”
- 涉“世越号”公文造假案 韩国前青瓦台秘书室长终审被判无罪
- 约瑟夫·马奥尼:无法有效解决自身问题的社会,往往喜欢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 热门推荐
-
- 新一轮加沙地带停火协议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 中新真探:颈肩按摩会导致脑梗?
- 供电危机下南非国家电力公司CEO提前离职引关注
- 首届国际乳业创新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 江苏扬州用“绣花功夫”治理交通 着力破解城市交通“硬骨头”问题
- 余秋雨再访宁波天一阁 携好友捐赠16米书法长卷
- 广交会中国家居“绿色智造”拓展外贸“新蓝海”
- 中国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产能占比达59.5%
- 北京海关缉私局劝返一名外逃六年的走私犯罪嫌疑人
-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 福建将迎来明显降水过程
- 斐济前总理因妨碍司法公正被判一年监禁
- 戈壁滩现万亩果园 新疆泽普“小苹果”如何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
- 百岁“书痴”沈燮元逝世 临终前挂念的仍是最爱的书
- 大运河沿线古镇美食聚杭州 擦亮运河美食名片
- 富士康郑州工厂已累计生产智能手机超12亿部
- 沉浸式亲子演艺大秀《飞象星球》首演:在“象往之地”与象共遨星际
- 中企TCL中环拟成立合资公司并在沙特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
- 美国同意、德国跟进,西方武器对准俄境内军事目标?
-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永康夏溪村培育农民“书法家” 发展传承楹联文化
- 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浙江 研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