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丨60年,中国一直在做这件事
在阿尔及利亚,当地很多孩子被父母取名为“西诺瓦”,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中国人”。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医护人员已经在这个国家接生了207万多名新生儿,累计诊治患者2700多万人次,成为中国援外医疗60年成就的一个缩影。
近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会议代表。中国高层充分肯定援外医疗工作成绩,鼓励他们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这句话点出了为什么这件事中国能默默坚持60年,并且还将继续做下去。
60年的坚持,源于中国外交始终胸怀天下。上世纪60年代初的新中国亟待发展,并不富裕。但是,面对刚刚宣告独立的阿尔及利亚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全世界发出的紧急医疗援助呼吁,中国第一个站出来,宣布选派优秀医生组成援外医疗队。世界也许没想到,援外医疗,中国一干就是60年。
2011年,坦桑尼亚发生震惊世界的沉船海难事故。中国医疗队三天时间的救援让400多名伤者陆续康复。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肆虐,很多国家的援外医疗队和专家纷纷撤离,但中国援助几内亚的医疗队如期参加工作,成为第一支由几内亚总统颁发共和国勋章的医疗队。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顶住自身疫情防控压力,迅速向34国派出38支专家组,展开了新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从援非抗击埃博拉,到协助多国防控黄热病、鼠疫、寨卡,再到支持非洲疾控中心建设、开展抗疫国际合作,60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因为你们是中国医生,我相信你们。”一名卢旺达妇女手术前说道。许多国家称中国是“真正的朋友”。此外,中国与坦桑尼亚合作的桑给巴尔血吸虫防控项目,成功将地区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从8.92%下降到0.64%,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肯定。
60年的援外医疗成绩,成为外界观察中国担当的一个窗口。从时间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长期、持续地向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的国家。从数据看,中国已经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援外医疗队队员3万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从贡献看,中国援外医疗的领域和内容在不断丰富,特别是近10年来,中方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援外医疗也从救死扶伤,升级为帮助受援国构建医疗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从“输血式”援助转向可持续“造血式”合作,支持受援国实现跨越式发展。
比如,在中国医生的帮助下,几内亚医生独立完成了该国第一台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国在坦桑尼亚建立的心脏病中心,大大减少了该国患者赴海外就医的需求。断肢再植、脑动脉瘤手术、超声介入治疗、肿瘤放疗等多项新技术在非洲从无到有……中国搭起的这座人类健康之桥,创造了非洲医疗史上的多个“第一”。
如今,中国正在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自身发展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援外医疗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跨越山海,60年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从中国援外医疗的故事里,世界读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读到了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也读到了中国对世界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际锐评评论员)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黄山三大主峰之一天都峰“轮休”5年半后开放
- 西藏林芝:旅游经营、林下资源等成当地民众“致富法宝”
- 量子计算国际最新研究:向可扩展量子纠错进展更进一步
- 跨国公司瞄准河南重点布局产业 签下超440亿元“大单”
- “碳”路先行|荒芜之地蝶变新生 内陆小城山西原平的绿染之路
- 2024年两岸(厦门)艺术节圆满落幕
- 七国外籍学员壮乡“寻医问药” 感受民族医药文化
- 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一图看懂如何防治
- 加快完善银发经济支持政策体系 重视科技第一动力作用
- 北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复苏 上半年接待人次超千万
- 武汉顶级节点累计标识注册量三年增长50倍
- 2024数字经济产业年度盛典厦门举办 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继续高位运行!今天民航预计运输旅客238万人次
- 大数据观察:示范物流园区 助力经济发展
- 研究指北京是数字金融“独角兽之都” 行业现十大新趋势
- 俄国防部称一夜间摧毁75架乌军无人机 乌方暂无回应
- 贵州盘州一煤矿发生事故 被困16人已无生命体征
- 湖北“守信包工头”2年多还清80余万元债务
- 中国仍是外商投资兴业沃土
- 2023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将举办 共话中国“剧制”新气象
- 热门推荐
-
- 和评理|西方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不会得逞
- 妻子考驾照多次未过 丈夫深夜陪练被交警查处
- 数字银行卡将如何影响你的支付和生活
- 我与国家一起前行丨“解锁”和美乡村
- 多国专家学者聚焦亚洲象 探讨野生动物迁移与生态保护
- 吉林首个光储微电网投运 绿电助农业生产更低碳
- 陪产假有了,“奶爸”们休上了吗?
- 江西南康:滑翔伞高手云端竞技背后 小城崛起大产业
- “瓦尔特”扮演者之子:中国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 《诗经·采薇》在宜宾上演 古老诗歌与现代音乐剧碰撞出火花
- 四川出台建设行动方案 推动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 家门口享“文化大餐” 山西7年免费送戏下乡进村超10万场
- 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扩大会议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幕
- 助民企 “建”行动丨毫不动摇出实招,力助民企强筋骨
- 浙江创新“国潮”消费新场景 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
- 2024年“海之春”新春文化季火热开幕 近三百场活动持续上线
- 邮储银行连续三年荣获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案例
- 2023年中国科学院科普讲解大赛顺利举办 6位选手获一等奖
- 打通天山,意义何在?
- 寒潮、暴雪黄色预警齐发 中国中东部开启“速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