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术面世 有望促进生物医学等领域发展
科技日报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术——卷对卷连续液体界面生产(r2rCLIP),其每天可打印100万个极其精细且可定制的微型颗粒。这一成果有望促进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相关论文13日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3D打印技术制造出的微颗粒广泛应用于药物和疫苗输送、微电子、微流体及复杂制造等领域,但大规模定制生产此类颗粒极富挑战。
r2rCLIP是基于斯坦福大学迪西蒙尼实验室2015年开发的连续液体界面生产(CLIP)打印技术,CLIP可利用紫外线光照,将树脂快速固化成所需形状。
最新研究负责人、迪西蒙尼实验室詹森·克南菲德解释说,他们先将一张薄膜送入CLIP打印机。在打印机上,数百个形状被同时打印到薄膜上;随后,整个系统继续清洗、固化并移除这些形状,这些步骤都可根据所需形状和材料进行定制;最后,薄膜被卷起。整个过程因此被命名为卷对卷CLIP,能大规模生产形状独特、小于头发宽度的颗粒。
研究人员表示,在r2rCLIP面世前,如果想打印出一批大颗粒,需要人员手动处理,这个过程进展缓慢。现在,r2rCLIP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每天制造出多达100万个颗粒。借助新技术,他们现在能利用多种材料,快速创造出形状更复杂的微型颗粒,如利用陶瓷和水凝胶制造出硬颗粒和软颗粒。其中硬质颗粒可应用于微电子制造,而软颗粒可应用于体内药物输送。
研究团队指出,现有3D打印技术需要在分辨率与速度之间找到平衡。有些3D打印技术可制造出更小的纳米级颗粒,但速度较慢;有些3D打印技术能大规模制造出鞋子、家居用品、机器零件、足球头盔、假牙、助听器等大型物品,但无法打印出精细的微型颗粒。而新方法在制造速度和精微尺度之间找到了平衡。(科技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藏拉萨市市场主体达167165户
-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 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铜锣山隧道提前10个月贯通
- 全国首座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气库群先导试验工程在川投运
-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桂平“稻虾共作”蹚出乡村振兴路
- 多彩未来电视亮相数博会 引领电视行业新变革
- 10月18日央行开展1084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京津冀环三界碑乡村旅游联盟成立
- 广东多地遇暴雨 广州最大降雨量达175.6毫米
- 河南鲁山县对“牛郎织女爱情主题雕塑”事件展开全面审查
- 中秋点亮长三角“月”经济 潮流美食新式“夜游”受热捧
- 阿富汗发生6.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创投”项目开启征集
- 智美雪域 数迎新局:2023华为中国行·西藏数字论坛成功举办
-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湖南今年已查办“两反”案件255件
- 俄乌局势进展:“黑海谷物倡议”再延长两个月 乌否认“爱国者”防空系统被毁
- 博物馆里过大年 瑞龙寄托美好祈愿
-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48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
-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现代科技助力龙门石窟“芳龄永续”
- 湖南浏阳多样旅游业态推动民宿产业加速崛起
- 热门推荐
-
- 流感后病危的患者上海获救
-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研究新成果:“免疫燃烧”肿瘤突破免疫疗法临床瓶颈
- 山西大同市浑源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4千米
- 时速120公里!铁路快捷物流示范班列今天起开行
- “黑龙江博物馆之旅冬季文物旅行箱巡展”启航 尽展冰雪魅力
- 小区门口的净菜机,你会光顾吗
- 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下)
- 好评中国·主题教育青年漫评④|赓续历史文脉,担当青年使命
- “中国黄花之乡”山西大同推出《萱草正青》MV
- 四地联手侦破非法经营“笑气”案
- 2000亿元、500万人……从“颜值”到产值 “美丽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 游牧民族摇篮/安全屏障/共有家园…北方边疆还有这样一个“斜杠之城”!
- 持续增多的国际航班为柬埔寨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 侨领述震后的瓦努阿图:四层楼房变成三层
- 中国铁路多项指标居世界前列
- 内部分歧较大 欧洲强化防空合作步履维艰
- 加拿大外长:不排除任何反制措施应对美国关税威胁
- 云南公开销毁毒品29吨
- 海南三亚:旅游项目人气攀升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