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新质生产力列中国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释放重要信号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李金磊)新质生产力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在受访代表委员和业界专家看来,这释放出鲜明信号,凸显中国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视和迫切感,意味着中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便成为中国经济热词。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政治局今年首次集体学习时亦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词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被热议。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具体部署,进一步填充细节,路径愈加清晰。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已明确,其中有不少提法引人关注。
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下,新质生产力顺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这是强国建设的战略机遇。
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被称为“新三样”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2023年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打造新质生产力成效初显,同时又布局多个新赛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新”,关键在于科技的先进性、创新性、引领性。只有形成新赛道,才能够摆脱原有赛道上别的国家设置的制度框架约束,在新赛道上用更加节约高效的发展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中新社记者说,中国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种子选手”,这些产业不仅代表着科技前沿,更是未来全球竞争的关键领域,这无疑是在为未来经济发展储备能量。
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
金李认为,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后发优势和规模经济潜力条件,这是弯道超车的巨大机遇。中国的超级大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要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让国内大市场的潜能充分释放。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对于创新模式、要素配置和产业组织有着全新的要求,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金李表示,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大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张翼建议,在大国科技竞争过程中,要以举国体制推动“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努力使更多领域从跟跑转为并跑乃至领跑。(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英国学者:全球南方的崛起为消除和平障碍带来新希望
- 冯巩:让曲艺牡丹之花永远为人民绽放
- 多部大片齐发力 2023暑期票房有望冲新高
- 塞尔维亚总统与科索沃当局领导人会面
- 00后青睐的“音乐疗法”,有效吗?
- 东西问丨邵怡蕾:为什么人形机器人将引发人类对自身的重新思考?
- 国家移民管理局:暑期超8200万人次出入境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在江西景德镇成立 中外58城共续丝路精神
- 第三届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演唱大赛颁奖
- 叙利亚第一夫人确诊白血病后首发声:将与疾病抗争
- 前10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创新高
- 2023海南自贸港咖啡文化节开幕 市民游客尽享咖啡“盛宴”
- 大英博物馆藏品被盗或为“内贼” 一名员工被解雇
- 母亲节消费新热点:年轻人带妈妈共追潮流
- 广东省东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 “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湖北襄阳
- 癌症晚期患者被拒乘飞机引热议,国内多家航司称医生开证明可乘机
- 全国个体工商户达1.25亿户 占经营主体总量66.9%
- 文明遇鉴|绝美中国,一组海报领略中华千年文脉
- 侨乡广西北海侨港:“龙飞凤舞”的别样端午
- 热门推荐
-
- 世界濒危物种黑叶猴贵州喜添“新丁”
- 南非国际工业博览会:200家知名中国制造商确定参会
- 巴基斯坦西南部一警车遇袭致12人受伤
- 山东深耕营商“沃土” 助力发展质效跃升
- 2024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开幕
- 甘肃“双十一”物流时效提速:快递坐上“数智化分拣快车”
- 10月上半月中国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
- 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展在京开幕 300余作品再现三地优秀传统文化
- “二创”比原作更受欢迎?版权保护还须快步跟上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一棵树,长出了年产值超10亿的“大产业”
- (乡村行·看振兴)从田间爬上餐桌 江西彭泽小龙虾“链”成大产业
- 2023年青海文旅业强劲复苏 呈三大特点
- 浙江制造大市“破茧”向新 “借梯登高”加速产业升级
- 做“行走的文化宣传画”她身穿汉服走上英国街头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江西:让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 云南丽江永胜县3次地震暂未造成人员伤亡
- 中国创新潜力吸引跨国药企提升在华研发能力
- 美国会两党就债务上限达成原则性协议 金融市场或传坏消息
-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两融”融资业务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 中泰免签首月昆明口岸入境泰国旅客131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