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严”字当头:监管2个月内开出33张罚单
IPO“严”字当头:年内已有55家撤回申请,监管2个月内开出33张罚单
2024年开年审查“严”字当头,IPO申请频现撤否(含撤回、被否、注册终止,下同)。
澎湃新闻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已经有55家企业IPO终止,监管执法力度同步加大,2024年开年以来,不仅证券机构迎来严监管,出具33份相关罚单,证监会还查办首例(未获注册前)欺诈发行案件。
此外,随着IPO全链条收紧,行业受限的企业,纷纷转道北交所、港交所寻求上市机会。
今年已有55家企业IPO终止
2月最后一日,3家IPO企业同步撤单。
2月29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山东华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菱电子”)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原因系公司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的发行上市审核。与此同时,拟申请北交所上市的安徽商信政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恒丰特导股份有限公司也选择主动撤回。
随着3家企业的撤单,今年已经有55家企业IPO终止。澎湃新闻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1月共有35家企业IPO终止,去年1月(正值春节假期)共有25家IPO终止;2月共有20家企业IPO终止,去年同期水平为22家。
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共有55家企业IPO终止,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7家企业IPO终止数量略有升高。不过,1月及2月单月撤否情况并未超过2023年高峰数值。2023年的3月与12月,共有37家、50家企业撤否。
实际上,澎湃新闻注意到,2022年开始,IPO撤否情况量持续走高,共有257家企业IPO终止。2023年,市场震荡之下,IPO全链条收紧,撤否情况更为突出,全年高达262家企业IPO终止,撤否数量也创下近十年以来最大撤回潮。
监管2个月内开出33张罚单
2023年年初,全面注册制落地后,虽然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包容,但审核把关和法治约束也更加严格。尤其是2024年以来,不仅证券机构迎来严监管,证监会还查办首例(未获注册前)欺诈发行案件。
根据澎湃新闻统计,2024年以来,就IPO发行保荐业务,证监会及三大交易所合计对券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开出33张罚单。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在2024年开年首周开出了19份罚单,涉及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垠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芯天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IPO项目,且多数被抽中现场检查或者现场督导后撤回。
此外,2月9日,证监会通报了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尔芯”)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其中,思尔芯被处以400万元罚款,时任高管被处以100万元-300万元不等的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该案系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对IPO审核从严进行表态。
1月19日,证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综合业务司主要负责人周小舟表示,要坚持“申报即担责”,严惩“带病闯关”“一查就撤”。
1月25日至26日,证监会召开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压实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坚持“申报即担责”,对“带病闯关”的,严肃核查、严厉惩治。
2月4日,证监会官网刊发《证监会依法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一文,强调贯彻“申报即担责”理念,“一查就撤”休想“一走了之”。
2月23日,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在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表态。他表示,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我们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我们也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的关切。”严伯进称。
多家企业改道北交所、港股
除了带病闯关导致IPO撤否外,部分企业因为行业受限不在鼓励上市范围内以及其他原因而撤回。其中,澎湃新闻通过大智慧VIP及Wind数据梳理发现,2023年,共有40家“衣食住行”、38家医药企业IPO密集折戟在2023年。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些受限企业,将IPO的目光转向北交所、港交所。
2024年2月1日,沪市主板IPO失利的老娘舅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老娘舅”,874418.NQ)在新三板正式挂牌,随后向证监局报送了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同样在2月,江苏特味浓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海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五峰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爱得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祺龙海洋石油钢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北交所直联审核。
有投资机构人士向澎湃新闻坦言,他们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密切关注北交所,甚至与券商的保荐业务部门合作,引导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我们会把早期基金投资的项目推动上北交所,单笔投资规模在一两千万的项目,很容易在北交所退出来。”
无锡新尚资本的投资人也向澎湃新闻说道,北交所对体量较小的公司相对友好,他们优先推动几十亿元估值的公司在北交所上市。
“出于上市的压力,很多企业家还是会选择便利的通道去走。我们投了一些企业也在往北交所报,目前北交所流动性也挺不错。”另一位业内人士也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们鼓励企业能上尽快上,不过核心还是看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况。”
天启资本董事长王静远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其他板块上市大门虚掩的情况下,要抓住北交所机遇。至于有人士担心估值和流动性,他认为:“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取决于资产的质量,北交所在优质资产足够多的情况下,流动性不会差。”
除北交所外,港交所也是行业受限的企业上市目标地之一。2022年,曾谋求在A股主板上市的新茶饮龙头——蜜雪冰城,在全面注册制落地后并未实现平移。2024年1月,蜜雪冰城也正式向港股递交了招股书。此外,北京华昊中天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派格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均在2023年折戟科创板,如今已有两家企业在今年选择转战港交所。
澎湃新闻记者 戚夜云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宁夏石嘴山:葫芦是“福禄” 亦是“致富路”
- 以色列否认同意从“费城走廊”撤军
- 掌墨师遇到建筑师 能”整”出啥”新活”?
- 江西深入推进生态环保督察 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 中国官方公布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方案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康绘就乡村振兴“莓”好“蓝”图
- 评论丨“胖猫”事件真相厘清,“情绪”之下没有赢家
- 第31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厦门启幕 探索营销新征程
- 十一假期黄山市对外地游客自驾车轻微交通违法不处罚
- 广西百色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助优质蔬果行销海外
-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势良好 新兴市场正成为拉动外贸新增长点
- “两路”通车70年 传唱藏汉情缘佳话
- 去年以来北京警方侦破环境生态领域刑事案件190余起
- @技能人员:小心“山寨证书”,这些分辨方法快收藏
- 这4类人群最易患上类风湿 早发现早治疗!
- 甘肃酒泉成为中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 “格美”致广东局地雨量“破三百”
- 中国成品油价迎年内最大幅度下调
- (新春见闻)在云南迪庆见证藏历木龙新年“新鲜事”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创新融入城市基因,杭州高新区(滨江)“国际范儿”何来?
- 热门推荐
-
- 买预制菜当年夜饭,你能接受吗?
- 报告显示常州蝉联全国音乐节城市票房第一
-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新疆伊犁:在“奶茶议事会”上坐一坐 问题就解决了
- 多个场景“首秀”,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怎么走?
- 电影《不止不休》首映好评如潮,平凡人的逐梦人生直戳泪点
- 前三季度陕西GDP同比增长4.6% 经济运行质效齐升
- 广东河源万绿湖发现罕见“翠金鹃”
- 调查称:消费者AI认知崛起,应把握“兴奋情绪”的机遇
- 特写:豫北小麦晾晒“图景” 村庄街道满目金黄
- 杭州临平一地疑似涉黄场所?警方通报:不实
- 中国巴新友好微创外科中心首届培训班开班
- (经济观察)稳就业力度加码 中国人才市场现新变化
- 生活成本上升、信用卡债务增加、贫富差距拉大 美媒:美国梦已死!
- 新疆独库公路: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自驾的“网红公路”
- 马来西亚马六甲州拟以钓鱼比赛应对河鱼大量死亡
- 银行业危机暴露美国弊政恶果
- 菲律宾农业与食品商会呼吁扩大国家食品管理局职权
- 安徽:智慧气象助农绘“丰”景
- 三亚发布海鲜诚信守信公约 商家必须严格执行海鲜品调控价格
- 道指收涨0.8% 银行股集体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