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常州蝉联全国音乐节城市票房第一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灯塔专业版日前发布国内首份城市文旅综合消费报告《何以常州:“青春乐都”的出圈密码》(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2024年上半年,常州分别以突破1.9亿元和1亿元票房规模蝉联全国音乐节城市票房榜首。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大型音乐节票房近32亿元,是2019年的8.5倍;场次为2019年的6.2倍,观演人次为2019年的7.2倍。其中,常州作为黑马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力压广州、天津、南京、青岛等城市,一跃成为全国大型音乐节票房冠军。
报告显示,2023年常州音乐节演出票房达1.9亿元以上,占江苏音乐节票房的32.5%,占全国音乐节票房的6.3%,总观演人次超28万。
进入2024年,常州音乐节发展势头依然迅猛,据灯塔专业版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常州仍然是全国音乐节城市票房第一,全市上半年音乐节票房占江苏省内音乐节票房52.3%,占全国音乐节票房8.5%,两项占比均持续上涨,增速态势强劲。
从观众构成上看,常州音乐节观众比演唱会更为年轻化,18-29岁观众占比达75.5%,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正在成为常州音乐节、演唱会消费的又一大主力军。
从地域分布来看,常州音乐节观众以江浙沪乐迷为主,同时也辐射到了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常州音乐节观众当中本地观众占比仅为25.7%,74.3%为跨城观演。
从消费粘性来看,常州音乐节观众复购率高于周边城市,同时,双人结伴观演比例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2023年以来,常州共举办大型音乐节、演唱会40余场,累计吸引来常乐迷及游客超80万人次,带动周边景点、酒店、交通等综合消费近100亿元。
报告认为,整体看,常州已迈入文旅事业融合发展的快车道,“以文带旅,以旅促文”正在释放常州文商旅融合的“乘法”效应。(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藏阿里消防“六进”入人心 筑牢安全“防火墙”
- 巴黎地区多家华人店铺遭抢劫
-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侦破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虚开犯罪案件70余起
- 海南发布台风四级预警 启动海上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 暴雨笼罩海南岛 23日强降水天气持续
- 陆克文反驳“中国见顶论”:只要…
- 受热带低压影响 广铁部分列车调整运行区段或停运
- 春运前三天广铁预计发送旅客522.8万人次
- (第七届进博会)大虹桥中日企业交流联盟成立三周年 日企深耕中国市场信心强
- 免签新政试行 入境延吉首批韩国籍旅客顺利通关
- 中国四大海域进入伏季休渔期
- 我国10余省份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 最高报销可达45万
- (两会现场)“部长通道”再启,集中回应关切
- 截至8月10日,河北此次暴雨洪水因灾死亡29人
- 农业银行牵头为中国铝业组建全国最大规模、行业首单ESG挂钩人民币银团贷款
- 宁夏多项数字领域研究中心揭牌运营
- “春菜自由”催热时令经济
- 一部手机游武昌 吃住行都能搞定
- 我国外贸三大支撑力凸显 六方面实现促稳提质
- (经济观察)重庆引金融“活水” 助企发展向“新”而行
- 热门推荐
-
- 美国肯塔基州发生火车脱轨事故 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
- 中国贸促会:2月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环比上升66.9%
- 谷建芬作品交响合唱音乐会上演“绿叶对根的情谊”
- 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9月下旬在北京举办
- “洗耳恭听”后失望,韩国舆论批“尹岸会”成果干瘪
- “中国最北自贸区”发布18项省级创新实践案例
- 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开幕
- 中国首个高山松露博物馆落地昆明
- 央行1月25日开展4660亿元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7天
- 首届912睡眠文化节启幕
- 5月20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第二届爱莲国际青少年芭蕾舞比赛面向海内外启动报名
- 国庆假期新疆旅游市场火热 游客解锁“新玩法”
-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赢得总统选举
- 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设计方案面向全球征集
- 院士专家为广西林业发展献智献策
- 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话说新农村)
- 高校该不该开放?有商家将高校参观做成“付费生意”
- (乡村行·看振兴)点“栗”成金 江西安远千亩高山锥栗迎丰收
- 2023年云南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