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北三县 北京通州六大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2012年6月,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将通州区打造为“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到2016年5月,正式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之城从此奏响建设序章。
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通州区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阵地:这里汇集了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产业集群。随处可见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北三县)的协同效应。
通州区还成为了北京与周边的交通枢纽,其与重要区域间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如通州区与北三县建成跨界道路10条、跨潮白河桥梁5座,保障20余条跨区域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加快建设,大厂县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车程将缩短近半个小时。
有数据显示,2023年,通州区与北三县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突破两千亿元,是2013年的2.1倍。
通州区与北三县数字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通州区和北三县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人加智能机器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嘉俊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他是在去年7月将公司总部搬至通州区,而让他最先将目光锚定通州区的是公司下游的产品代工厂已扎根与通州区协同发展的北三县地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企业也正在向通州区和北三县地区聚集。
李嘉俊随后还研究了北京各城区的发展规划,其中通州区着重发展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这正与公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也可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与机会。
通州区在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探索建设数据专区,完善数据共享开放机制,促进数据要素流动,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应用与企业,拓展数字经济新增长点。
事实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各区域积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各类产业合作项目先后签约落地。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通州区与北三县连续5年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项目签约211个,意向投资额超1500亿元。
文旅产业带动京津冀消费增长
文化旅游业正在成为通州区主导产业之一。根据通州区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区2023年“文体娱乐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7.3%,连续两个季度增幅超30%,上拉GDP增速1.58个百分点。
建设大型的主题公园成了通州区文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通州区加紧谋划环球影城二期三期建设,而海昌海洋公园也已官宣落地于此。
“着重发展这些大型主题公园,可以带动通州区配套产业链集群发展,如酒店民宿、娱乐等。这在解决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也能够快速带动当地城市热度和人气。”劲旅集团副总裁陈杰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透过大规模投资,能够拉动大交通、基建、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的建设,尤其是专线地铁的开通,直接拉动当地房地产价值提升,从而吸引更多优质人口进入。
借助日益便捷的交通路网,京津冀旅游协同质效不断提升。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环球度假区已成为文旅打卡新地标,两年来有超千万游客体验了高品质沉浸式主题公园之旅。
陈杰认为,通州区的文旅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向外延展,将成为提升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他预计,未来将形成以环球影城为核心的主题公园或主题娱乐竞技群聚效应,通州区有可能发展成美国奥兰多那样众多主题公园聚集的城市;国内可以参考的就是上海临港地区,上海迪士尼和上海海昌两大公园成为这个偏僻地区的经济引擎,吸引更多类似项目聚集。
此外,通州区文旅局副局长盖畅在专场发布会上介绍,城市副中心逐步构建起集创意设计、原创艺术、演艺娱乐、休闲度假、主题旅游、数字文旅、购物消费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条,形成通州区“总体疏朗有致、主题集聚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未来城市副中心将加强消费配套布局,促进文旅消费升级。
通州区为京津冀商务增添活力
谈及通州区近年来的变化,北京市民欧女士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以前周末只能去西单等传统的商圈,如今通州区各类商圈众多,基本实现了“一刻钟服务圈”,无论是吃饭、购物还是周末休闲,都能在通州区满足。
随着企事业单位搬迁到通州区,通州区常住人口增加,这让通州区的“烟火气”越来越浓。胡延旭对此感受颇深。他从2013年开始就职于通州区的一家呷哺呷哺火锅店。
“近15年来,呷哺呷哺在通州区的门店从1家增长到17家,总体客流增长13倍。”胡延旭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消费者的年龄层在拓宽,消费力在增强,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群体增长显著。
在承接非首都功能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共同带动下,通州区与北三县的“人气”不断上升,而让人才留住,则需要城市通达的交通与便利的生活服务。
在交通方面,通州区与北三县联通道路体系不断完善,建成跨界道路10条、跨潮白河桥梁5座,保障20余条跨区域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加快建设,大厂县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车程将缩短近半个小时。
为了进一步推动通州区的“烟火气”,通州区大力推进特色“夜食”、风情“夜游”、精品“夜购”、多彩“夜娱”“四夜”行动,培育深夜食堂、风情夜市等多样化业态,构建汉唐文化、运河夜游等多样化消费场景,助推多街区开展亮化提升改造,形成与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匹配的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夜间经济体系。
通州区商务局此前明确,该区要聚焦服务便利化、智慧化、国际化、特色化和规范化“五化”要求,针对北苑和九棵树两个传统商圈深入实施“一圈一策”改造升级方案,打造休闲有场、创新有壤、经营有道、品牌有名的“四有”新型高端商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沈阳“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以文化视角展现城市之美
- “陪诊师”悄然兴起 让“孤独就诊”者不再孤独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机器人成“上海制造”转型新引擎
- 步步生莲 部部生辉为什么出圈的总是舞剧?
- 专家学者呼吁: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价值挖掘
- 山西:对新评定5A级旅游景区奖励500万元
- 顶尖杂技演员齐聚济南 展现杂技艺术魅力
- 湘鄂赣三省联动中老铁路出口面包车专列从湖南发出
- “一点花游记”深度推介敦煌文化 《乐动敦煌》带来洞窟式沉浸体验
- 数据要素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带去新理念 福建福鼎唱好“海之歌”
- 春节假期超3亿人次出游 旅游“迎春”开门红如何持续?
- 全球面临多重风险 合作倾听预防危机
- 住房城乡建设部:保交房有力推进 全国已交付285万套
- 2023WAIC观察:大模型勿成“脱缰野马” 人工智能何以“上善若水”?
- 陪伴读者十五年 《宽恕之城》“方木”有何魅力?
- 27个特别“菜市场” 日均供应物资29吨
- 合肥新桥机场S1线先行段五里墩站“先锋三号”盾构始发
- 拉萨拉鲁湿地与驻地森林消防联合开展冬季防火演练
- 毕业季,他们怎样犒劳自己
- 热门推荐
-
- 北京拟对全市用水设置总量控制指标
- 共话跨域合作,哈佛美亚可持续发展峰会举办
- 广东药监局:化妆品会过敏?注意这6类成分
- 春节档电影市场延续火热态势 消费“主引擎”活力旺、动能强
- 煤市“旺季不旺”:煤价不断刷新年内新低,供应宽松或是主因
- 坚持创新引领、强化链群思维 多地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 巴黎地区多家华人店铺遭抢劫
- 浙江入秋 台风叠加冷空气助假期凉意浓
- 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7月20至24日在青海西宁举办
- 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接待677.95万人次
- 福建永定“米腊尝”:传统年味的延续
- 留学中国的菲律宾师生:和美好“不期而遇”
- 广州中秋灯会“鱼龙舞动” 明朝花灯复刻古人浪漫
- 央行: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
- 特殊人群用药切记“谨遵医嘱”
- 《陈嘉庚文集》新书在福州首发 不少文章为国内首次公开
- 年中大促喜报后 白酒行业有隐忧
- 克里米亚称当地一港口遭乌军袭击 乌方暂无回应
- 广州地铁9号线发生持刀伤人事件 嫌疑人被当场控制
- 浙江启动“千方百剂”下基层 让中药制剂成“共富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