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探路可持续发展
◎洪恒飞 马超奇
本报记者 江 耘
2月22日,记者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浙江海卓氢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科研人员连日来专注于一款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的性能测试。这是浙江省湖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得益于该市“南太湖精英计划”B类人才资助,与该成果配套的一座2000平方米的中试基地预计3月份开工建设。
“市面上的制氢催化剂,多由铂之类的贵金属制成,单克价格1000到1500元左右。我们公司团队应用纳米材料研发的制氢催化剂,可以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有效地降低成本。”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浙江海卓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贾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浙江湖州,创新资源与自然生态正加速融合,并释放出澎湃动能。
自2022年7月国务院批复湖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浙江湖州围绕“绿色创新引领生态资源富集型地区可持续发展”主题,重点针对以生态资源为支撑的绿色转型步伐不够快等问题,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探索适用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
加快节能减碳技术转化应用
“作为电解制氢工艺中的核心设备,电解槽的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很高。改进其中的关键零部件——电极片,是提高电流密度、降低电耗的关键。”贾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基于上述催化剂,浙江海卓氢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湖州德清县本地企业研制的新材料电极片,已进入5000小时的长寿命、高循环测试,在制氢应用下使得单槽性能大幅提升。
以绿色技术创新为特色,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近年来持续聚焦德清县地理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3大核心产业领域以及碳中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湖州导入国家绿色技术银行等创新资源,启动开发了绿色低碳技术库,全力攻坚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绿色技术的转化应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成果和产业化项目落地。”湖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可持续发展处处长王国洪介绍。2023年12月,科技部公布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湖州在全国11个示范区中排名第一。
湖州年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赖周年介绍,全国范围内的水泵总耗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但水泵与系统不匹配、水泵偏工况运行等情况,导致水泵效率低的问题。大多数水泵通常的设计效率在80%以上,但实际运行效率仅40%—60%。
2021年,依托浙大湖州研究院,湖州年轮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凭借技术团队研发的基于自适应变压及泵组协同优化的新一代水泵节能控制技术,公司在浙江、湖北、山西等地有多个技改项目落地,涉及电力、钢铁、化工等各行业。
以湖北黄石某市政污水泵站应用项目为例,赖周年给记者算了笔账。湖州年轮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对3台水泵并联系统进行了技改,其中1台为备用,合计技改费用为6万元。相比改造前,全年节电量约7万度,可省下电费4万元。
“创谷”牵引高能级平台汇聚
2022年1月,湖州出台了《“五谷丰登”计划实施方案》,提出要依托优质山水、人文资源,打造“五大创谷”,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如今,当地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八大新兴产业链,已布局7个“创谷”。
所谓“创谷”就是指在绿水青山间嵌入的创新创业空间载体。“创谷”按照“低密度、高颜值的外在形态”“低年龄、高智力人才聚引”“低成本、高品质环境打造”的要求,把稀缺的山谷资源打造成具有鲜明标识度的创新平台和招商品牌。
位于湖州市吴兴区的西塞科学谷,开园一年多来,围绕工业控制、光电等前沿技术领域,成功引进一批科创类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
比如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西安交通大学-湖州中子科学实验室,致力于通过“强流连续波直线加速器”“高功率长寿命固态锂靶系统”等核心技术,建设加速器中子源综合科学示范装置。该装置主要适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癌症技术(BNCT)、中子成像、中子活化分析和中子散射衍射等多方面研究。
2023年10月,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驻西塞科学谷。聚焦国家工业软件重大需求,实验室预计5年内组建超500人科研团队,带动纵横向项目100项、形成科技成果100项以上。
截至2023年12月,各“创谷”累计引进各类科创项目97个,催生了“基地+基金”“股东+房东”等新型投资模式;发起设立并参与管理的各类产业基金有35支,总规模达59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项目135个,8个投资项目成功实现IPO。
湖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罗芳表示,2024年,湖州市科技局将以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核心,以浙大湖州研究院和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为重点,辐射带动湖州师院、湖州学院、湖州职院内涵式增长,着力构建“一重两院三校”的科创平台体系。
让造血能力成为研究院标配
去年底,在浙大湖州研究院,由比羿激光科技(湖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羿激光)研制的激光通信载荷产品通过现场测试预验收。其具备1500km、10Gbps的星间通信能力,是比羿激光面向我国低轨卫星宽带互联网组建的第二代载荷产品,有着轻小型、低功耗、稳定建链等特点。
记者了解到,浙大湖州研究院成立3年多来,聚焦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感知仪器、智能集成装备等研发方向开展研究,并采用“创新创业+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内部孵化+外部引育”并行发展的产业服务模式,全链条赋能项目产业化,已孵化比羿激光等科技企业38家。
2023年4月,浙大科技园湖州基地开园,并设立首期规模5000万元的科创产业投资基金,用于定向支持浙大湖州研究院孵化引育的科技企业。围绕提升造血能力,研究院正加快探索“一院一园区一基金一平台”模式(即浙大湖州研究院、浙大科技园湖州基地、科创产业投资基金、研究院知识产权持股平台公司)。
浙大湖州研究院院长许超介绍,研究院的使命愿景是打造“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速公路”。2023年,研究院培育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新增培育孵化引进企业8家,实现营业收入近4000万元。
高校院所在地方设立研究院,如何造血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对此,湖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张利剑表示,在知识产权运营、园区配套、专项基金等方面,湖州支持相关研究院通过知识产权作价投资,从孵化企业中获得最大化增值收益,从而反哺研究院和人才团队,进行再研发、再投入。
根据湖州市科技局统计,包括高校研究院在内,当地53家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转移转化技术成果397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46件,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353家。2023年,53家研究院新引进科研人才686名,孵化企业缴纳税金7578.81万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经济观察)前瞻2025:中国房地产市场或现四大变化
- 舞剧《龙·舟》“划”进国家大剧院 一展当代青年同舟共济时代精神
- 极氪展车突然启动撞伤5人 谁来担责?
- 尼日利亚一部长因财务问题被停职
- 北京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发布防雷安全提示
- 重庆黔江遭遇强降雨 已致3837人受灾
- 俄乌局势进展:乌总统称美未提前告知机密文件泄露 俄防长称目前俄军弹药充足
- 青海湖区域监测到2024年越冬大天鹅310余只
- “婴儿水”更营养健康? 专家:纯粹一种商业“噱头”
- 西藏山南下巴水库开工
- 夏粮丰收在望!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常年 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扎实有力
- 国庆假期首日,北京市属公园接待游客超27万人次,天坛人气最旺
- 闹元宵 传祝福——海外多国民众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 乌镇观察: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引导智能向善?
- 芬兰一人行天桥倒塌 至少24人受伤
- 长江口附近海域渔民头部受伤 救助直升机首次携医务人员前往救助
- 央行12月25日开展471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
- 助手、伴侣?人形机器人加速到来,能做什么?
- 韩国一架KF-16战机坠毁 该机型多次发生坠毁事故
- 爱奇艺发力“短剧”和“微剧”,微短剧“创新升级”有了步骤
- 热门推荐
-
- 广西打造中药材基地示范县 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发展
- “暖冬游”“冰雪游”“午后经济”火热 消费释放新动能为经济发展添“薪”
- 专访“邮轮人”杨国兵:国产邮轮如何竞逐全球蓝海?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男子砍伤两人后逃逸 三亚警方通报:全力实施抓捕
- 长沙机场回应“19元青菜只有几片”:要求商家下架
- 第五届豫剧艺术节开幕 纪念常香玉大师诞辰100周年
- 为私利屡次打击他国能源设施 美国黑手也曾伸向尼加拉瓜
- 珍爱网被罚170万元
- 拉萨获批建设中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首破7.3,未来怎么走?
- 郑州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调至130万元 适时开通“组合贷”
- 福建践行大食物观:一颗杨梅“链”出一个产业
- 年长观众越来越喜欢走进电影院
- 福建泉州推出300多项文旅活动过“非遗大年”
- 如何看待经济数据和经济增长
- “网络强村”,一场“以长补短”的广东实践
- 医学专家相聚“云端”共探肾脏病学前沿技术
- 2023(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喀什地区“揽金”逾148亿元
- 宁波发现两处古遗址 年代最早可追溯至良渚文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