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进入返青期 各地为麦苗“把脉问诊”确保粮食安全
这两天,在安徽、河南等地,种粮户们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安徽固镇:110万亩小麦进入返青期 加强春季田间管理
眼下,安徽蚌埠市固镇县的110万亩小麦全部进入返青期,进入小麦田管的重点阶段。春节后第一天,当地20多支农技服务队来到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麦苗“把脉问诊”,为今年粮食丰收打好基础。
在农技人员指导下,种粮户调来植保无人机,科学配比肥料,抓紧开展施肥作业。
固镇县杨庙镇种粮户 任启良:根据技术人员指导,我们调了两台无人机对弱苗田块进行追施返青肥。
同时,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寒潮雨雪天气,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防潮抗冻应急方案,保障小麦苗期生长不受影响,确保粮食安全。
河南滑县:加强春耕春管 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在河南安阳市滑县,当地小麦也迎来了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在滑县留固镇李周村,麦田里,植保无人机正在向连片小麦喷施叶面肥,促进小麦返青。
种粮户介绍,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不仅可以用药更加精准均匀,有利于小麦吸收,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植保无人机飞手 李成帅:像我这台无人机,每天作业能够达到五六百亩地,作业效率比较高,喷施叶面肥能够一喷到底,更好发挥效果。
目前,滑县180余万亩小麦长势良好。
(央视新闻客户端)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焦点访谈丨塔克拉玛干沙漠如何“锁边”?只剩最后40公里!
- 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启幕 十国厨艺大师打造“食色世界”
- 四川攀枝花:“我们的节日”画出民族团结“同心圆”
- (文化中国行)“让历史和文化说话”:南京的博物馆助力文教融合
- “情节轻微可不起诉”不代表醉驾入刑松动
- 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郁 川剧老剧种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 华南强降雨再起明日进入最强时段 北方气温回升多地冲击30℃
- 东西问·一带一路丨张燕生:为什么“债务陷阱论”站不住脚?
- 改编自张桂梅真实事迹 《我本是高山》首映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开工建设
-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举办60场平行论坛 共话开放创新
- 国家电网统筹调配应急抢修力量 全力以赴保障居民用电
- (乡村行·看振兴)黄土高原上的“春日交响曲”:“苹果之乡”春耕忙
- 斐济前总理因妨碍司法公正被判一年监禁
- 中国驻泗水总领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
- 第二届中国海洋美食文化节在山东青岛举行 搭建海洋食品交流新平台
- 江山如画|江山画中游,寻福建东方之美
- 国际专家:在实现“双碳”目标上,中国展现出了引领者的姿态和决心
- 海南率先加强无性繁殖植物知识产权保护
- 科幻创作路在何方?专家称应坚持文学性
- 热门推荐
-
- 甘肃574名能工巧匠将同台竞技亮“绝活”
- 1至7月中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13亿元 同比增长7%
- (新春走基层)大数据里的“桂味”春节 “80后”“90后”成返乡主流
- 中新人物|倪虹洁:没有年龄焦虑 希望80岁还在演戏
- 第八届中加国际电影节蒙特利尔揭幕
- 广铁迎史上“最火”端午节 单日送客人数预计创历年“端午”新高
- 移动互联时代,大熊猫是如何成为“顶流”明星的
- 近400家企业参展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 美媒:乌高级国防官员遭逮捕 涉嫌贪污4000万美元
- 联大就俄否决安理会涉朝决议举行辩论 中方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
- 助力乡村振兴 企业家走进乡村送良策
- 人民时评:假期消费展现中国经济蓬勃生机
-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麦积山石窟:闻名于世的“东方雕塑陈列馆”
- 服务奥运会出行的巴黎地铁新线路投入运营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千针万线,百年传承,联升斋里风景“绣”美……
- 非遗有新人丨严鑫:匠心传古艺 妙手生绒花
- 棒棒鸡 一道用棒棒打出来的佳肴
- 机票实付金额为何与平台行程单票面价格不一致
- “你好!中国”旅游展将在马来西亚举行
- 青海:“三医”协同红利不断释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