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天下)日本GDP为何被德国反超?
中新社北京2月15日电(记者 李晓喻)全球经济第三把交椅易主。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合42106亿美元,低于德国的44561亿美元,从世界第三降至第四,时隔50多年被德国反超。
这一幕多少有些戏剧性。有分析认为,此次日德两国经济地位变更的主要原因并非德国实力提升,而在于汇率。
2023年德国经济同比萎缩0.3%,远逊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甚至比不上全球经济3%左右的预计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直言,德国已沦为去年表现最差的世界主要经济体。
目前,日元对美元汇率已跌至150关口附近。日本三菱UFJ研究调查机构分析称,除日元贬值外,物价上涨以及欧元对美元升值也推高了德国GDP。如果欧元汇率和日德名义GDP中的物价因素是一定的,且美元和日元的汇率重回日元大幅贬值前,日德两国GDP应处于相同水平。
虽然被德国赶超存在偶然因素,但日本经济遭遇严峻挑战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张季风撰文指,日本经济的萎靡不振与复苏举步维艰并非始于疫情影响,而是泡沫经济崩溃后长期慢性衰退的延续。除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增速递减规律、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等因素外,政府经济政策失误也是导致近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
张季风称,日本推行日元贬值政策,希望以此扩大出口,进而带动国内生产扩大,推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加。但这一政策实施以来,居民实际工资不升反降,无法扩大消费,导致持续通缩,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从中长期看,日本经济恐怕难以摆脱长期低迷、慢性衰退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日德经济地位变更可能只是个开始。考虑到各国经济韧性不同,在世界经济形势“乍暖还寒”之际,今后主要经济体“排行榜”或将继续洗牌。
据IMF预计,2026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日本GDP届时将再次下滑,跌至世界第五。(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13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 湖南邵东“小五金”远销海外
- (新春走基层)特写:元宵节水利工程开工 引水隧洞内外的小故事
- 哈牡高速全线恢复通车
- 世贸组织三十年:让更多企业和个人在世界经济繁荣中获益
- 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扬剧《郑板桥》将于北京登台
- 外商陆海新通道觅商机 新能源汽车配件成“新宠”
- 外媒:台风“潭美”袭击菲律宾 已造成24人死亡
- 规模30亿元 山西阳泉高新区首支产业投资母基金发布
- 一组图教你丨如何线上开发票?
- 沪苏湖高铁开始静态验收
- 北京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二期开工 推动大红门地区功能重塑
- 美国网络霸权挑战世界安全底线
- 珠海机场与山东航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助力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中国荔乡”广东茂名举办 “荔香杯”全国诗词大赛
- 中上协:A股上市公司近两年回购耗资1800余亿元
- 第七届“董子杯”全国书法大展开幕 共收到海内外作品4128件
- 特朗普被起诉 成美国史上首位面临刑事指控的前总统
- 病根未除,美债危机还在继续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莲”通致富路 江西广昌以“莲”为媒促发展
- 热门推荐
-
- 北京警方严打涉旅违法犯罪 有效净化暑期首都旅游市场秩序
- 中新健康丨14国科学家联合倡议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二期
- 全国首个全容量特高压柔直工程获进展 浙江加速电网转型
- 20公里行程仅需5分钟 飞行汽车离我们还远么?
- 王毅会见日本外相林芳正
- 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付费自习室魅力何在
- 珠江水系货运量居世界第二 将添出海大通道
- 广交会观察:科技创新助高品质中企产品走向海外
- 捐赠手稿“同写一首诗” 金砖十国诗人杭州共话“诗和远方”
- 对华贸易年报大幅飘红 “脱钩论”没有市场
- 北京京剧院2023“寻梦·承泽”演出圆满落幕
-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与福特达成初步协议 拜登回应
- 俄罗斯央行上调基准利率至21%
- 福建莆田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6.41亿元
- 缅甸小伙的针灸求学路:启梦童年 圆梦青年
- 中国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超2000亿元 将加快进度
- 广西遭遇强降雨 电力通信部门全力抢修因灾停电设施
- 清末著名学者俞樾《春在堂日记》手稿本在杭州首发
- 俄罗斯一架直升机坠毁 已致6人死亡8人重伤
- 尺素金声丨在困难中看到机遇,先行者早已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