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游渐成“新国潮”
在北京什刹海溜冰、去哈尔滨看冰雕、赴新疆阿勒泰乘毛皮板滑雪、到查干湖冬捕、参加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身着国产品牌的冰雪装备,体验冰雪运动的激情和快乐。冰雪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让冰雪游逐渐成为“新国潮”。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3)》指出,中国冰雪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2022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3.44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4740亿元。在超大规模冰雪旅游消费市场的支撑下,冰雪季的国潮热还将持续下去。
以前,冰雪是人们出行时要躲避的“冷资源”。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冰雪季出游的热度逐渐提升。从避雪到盼雪的不仅是游客,还有依靠冰雪资源吃上旅游饭的村民和企业,越来越多蕴含中国冰雪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正在被开发出来,这也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中国冰雪文化的感知与认同。
笔者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将“冷资源”转化成“热旅游”,推出更多富有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
创新发展传统冰雪文旅产业,丰富中国景点冰雪文化内涵,以业态融合为手段,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鼓励结合冬季旅游及地域文化特色等特点,开发非遗冰雪文创商品;夯实冬季冰雪体育活动的市场消费基础,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弘扬冰雪体育文化,做好马拉雪橇、冬季渔猎、抽冰猴、滑冰车等冰雪体育项目的大众普及和市场推广;重点挖掘古代冰雪文化、现代滑雪文化、冬季民俗文化、温泉养生文化等元素,鼓励开发冰雪主题的手工艺品、民族服饰、餐饮观光等产品,打造年轻人喜爱的重趣味、重体验的冰雪文化旅游项目。
加快培育现代冰雪文旅产业,增强中国时尚冰雪文化吸引力。用音乐、美术、绘画、舞蹈、摄影、短视频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冰雪文化展演与传承,让冰雪旅游目的地更具文化氛围;鼓励艺术家利用冰雪进行艺术创作,吸引游客体验冰上作画、堆雪人、冰雪舞蹈等不同玩法;培育特色鲜明的冰雪文化品牌,将动漫、科技、时尚等元素融入冰雪装备的开发中,体现中国冰雪文化魅力,让冰雪游的人气越来越旺。
(韩元军 作者系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上半年外贸外资稳定增长 消费市场回暖
- 普华永道:约30%亚太地区员工称或在未来12个月内换工作
- 货拉拉女性货车司机从业报告:33%女司机收入超过家庭收入一半
- 山西天翅湾遗址史前房址实证黄河东岸4000年前聚落形态
- 日兰高铁全线贯通运营 鲁豫六地市成立文旅联盟
- 江苏将加快建设“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打造低空航空器产品体系
- 第35届中德-德中医学协会联合年会武汉开幕
- 天津一季度进出口总值1928.6亿元 出口增长13.5%
- 给虚假探店戴上“紧箍”
- 月球年龄被“整容”掩盖?国际最新研究称约在45.1亿年前形成
-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留法勤工俭学
- 天天阅读日丨12月推荐给你的这些书,读了几本?
- 广东12家文旅单位获银行授信逾186亿元
- 京杭运河杭州段沉船打捞成功 已恢复通航
- 129元卖到6500元,谁在炒“哦崽”
-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福田赳夫传记》中文版将出版
-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9级地震 震源深度21千米
-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首演 “戏剧+科技”让敦煌更年轻
- 中国天瑞水泥停牌!昨日暴跌99%,市值仅剩1.41亿港元
- 日本东电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底座已熔化
- 热门推荐
-
- 广州白云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路桥完成四次跨越京广铁路
- 血液病患者春节期间吃喝玩乐全攻略
- 国庆假期以来广州海事部门已保障逾47万人次旅客出行安全
- 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开幕
- 西北大学为学子送专属毕业礼 9年间送出6万余枚蓝田玉印章
- 贵南高铁轨道精调最前线:精益求精护安全
- 广西凌云打造供深“菜篮子” 村民“家门口”把钱赚
- 中国商务部:将积极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
- 中国财税咨询标准编制工作启动 上市公司领衔
- 安徽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 国家文物局接收子弹库帛书在美流转物证
- 深耕专业服务,美孚1号车养护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 泰国预计一季度入境游客将达600万人次
- 广东首个全温区冷链仓储交易园开园
- 印尼前五个月外国游客人数创四年来新高
- 匈牙利汽车拉力赛发生车祸 致4人死亡多人受伤
- 山西蒲县曹家庄墓地用牲习俗折射汉匈文化交融
- 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亮相宁夏银川
- 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专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
- 不止入境游,这些外国人来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