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游渐成“新国潮”
在北京什刹海溜冰、去哈尔滨看冰雕、赴新疆阿勒泰乘毛皮板滑雪、到查干湖冬捕、参加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身着国产品牌的冰雪装备,体验冰雪运动的激情和快乐。冰雪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让冰雪游逐渐成为“新国潮”。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3)》指出,中国冰雪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2022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3.44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4740亿元。在超大规模冰雪旅游消费市场的支撑下,冰雪季的国潮热还将持续下去。
以前,冰雪是人们出行时要躲避的“冷资源”。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冰雪季出游的热度逐渐提升。从避雪到盼雪的不仅是游客,还有依靠冰雪资源吃上旅游饭的村民和企业,越来越多蕴含中国冰雪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正在被开发出来,这也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中国冰雪文化的感知与认同。
笔者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将“冷资源”转化成“热旅游”,推出更多富有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
创新发展传统冰雪文旅产业,丰富中国景点冰雪文化内涵,以业态融合为手段,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鼓励结合冬季旅游及地域文化特色等特点,开发非遗冰雪文创商品;夯实冬季冰雪体育活动的市场消费基础,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弘扬冰雪体育文化,做好马拉雪橇、冬季渔猎、抽冰猴、滑冰车等冰雪体育项目的大众普及和市场推广;重点挖掘古代冰雪文化、现代滑雪文化、冬季民俗文化、温泉养生文化等元素,鼓励开发冰雪主题的手工艺品、民族服饰、餐饮观光等产品,打造年轻人喜爱的重趣味、重体验的冰雪文化旅游项目。
加快培育现代冰雪文旅产业,增强中国时尚冰雪文化吸引力。用音乐、美术、绘画、舞蹈、摄影、短视频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冰雪文化展演与传承,让冰雪旅游目的地更具文化氛围;鼓励艺术家利用冰雪进行艺术创作,吸引游客体验冰上作画、堆雪人、冰雪舞蹈等不同玩法;培育特色鲜明的冰雪文化品牌,将动漫、科技、时尚等元素融入冰雪装备的开发中,体现中国冰雪文化魅力,让冰雪游的人气越来越旺。
(韩元军 作者系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东北大学迎百年校庆 师生校友齐聚共贺
- 技术进步重塑行业,胡润榜单揭示中国瞪羚企业崛起趋势
- 2023年一季度中国上市互联网企业市值有所回升
- 2024暑期档票房破30亿
- 清凉经济作引擎 湖南沅陵玩转水“魔方”
- 近现代大师书画,为何不准出境?
- 北约同意取消对乌克兰的“成员国行动计划”要求
-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今日开馆
- 涉嫌在西沙海域捕获、杀害海龟 9人被提起公诉
- 政经利益错杂交织,韩国医疗改革“顶牛”僵局的背后
- 美俄完成大规模换囚行动 普京在机场迎接获释俄公民
- 山西新绛县拓片制作技艺传承人非遗馆里用传拓送新春祝福
- 牛田洋大桥主桥钢桥面沥青层铺装完成
- 山东省话剧院70年深耕创作 坚守“解放路115号这里有戏”
- 人大附中平行班将“落户”人大附中经开学校
- 西安铁路工务段上的“铁木兰”
- 【国际锐评】是什么吸引美企高管此时组团访华?
- 阿尔茨海默病主流假说再遭质疑
- 大运河畔添书香 非遗主题书店亮相北京城市副中心
- 【文化评析】文旅产品宣介,还需用心用情落到实处
- 热门推荐
-
- 山西运城数百件文化精品亮相深圳文博会
- 智慧康养难题如何破?官员、学者、业界在上海共同“把脉”
- 甘肃乡村夏日云雾遮梯田 山峦斑斓似油画
- 国内首创钢水无人化运输系统上线
-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明探路乡村融合
- 第二十六届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共探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之路
-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首届品牌月
- 美疾控中心:新冠感染成美国2022年第四大致死原因
- 被子越重睡得越香?睡觉时哪种睡姿更健康?
- 青海多部门联合建立“中华水塔”守护人+公共利益代表机制
- 散文家祝勇和摄影家李少白联袂 图文并茂再现《故宫建筑之美》
- ChatGPT能改变世界 但不能改变“人是目的”
- 俄州长:俄防空系统在芬兰湾上空击落空中目标
- 上千只灰鹤齐聚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
- 中国船舶重大资产重组获批
- 浙江文旅观察:年轻人为何热衷“奔县”?
- 从新能源汽车八年世界“销冠”,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 (“一带一路”10周年)万商云集 浙江义乌购销“东西”
- 西安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措施
- 重走“海丝”路 世界最大仿古福船“福宁”号抵达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