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CPI同比下降主要是结构性、阶段性的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庞无忌)对于近三个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现同比下降,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17日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这主要是结构性、阶段性的,2024年CPI预计会温和上涨。
当日康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首先,CPI同比下降是结构性的。其主要因素是食品和能源价格回落。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核心CPI保持稳定,表明这种价格下降并不是普遍的、全面性的,而是局部的、结构性的。
食品和能源价格下降,也不完全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从2022年、2023年来看,主要是受到一些非经济、非常规性因素影响。例如,能源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在中国CPI“篮子”中权重较大。2023年12月份中国能源价格下降0.5%,而上年同期为上涨5.2%,一正一反,同比向下拉动比较大。能源价格波动主要是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再看食品,2022年12月份主要受疫情影响,物流不畅,各种食品价格都在上涨,恢复常态化运行以后供给充足,食品价格在上年高基数基础上自然回落。
其次,CPI的下降是阶段性的。特别是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商品和服务价格回升有基础、有条件。春节假期临近,食品消费需求在增加,人们外出就餐、走亲访友、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更加活跃,这些都会助推CPI季节性回升。2024年1月上旬,从监测情况看,部分食品价格保持稳中略涨势头。
除了供求之外,价格还受预期影响。康义表示,从近期情况看,不论企业还是居民的预期信心都有边际恢复,去年12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达到55.9%,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到60.3%,均处在较高景气区间。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0.6个点。
价格低位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康义说,有效需求不足是中国经历三年疫情冲击后,经济逐步走向正常状态中的阶段性现象,短期内需求不足会导致价格下行。下一步,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相关政策出台落实,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预计2024年价格会温和上涨。(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特写:江南文化“乘船”北上 运河风韵绵延千里
- 从课堂到赛场 福建高校学子福州开展生命科学竞赛
- “西方300年来的霸权正在终结”
- 多个全国性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 (乡村行·看振兴)百名驻村书记“秀”直播,助农牧民增收
- 一对老夫妻半个世纪的珍藏 8600余枚火花入藏首博
- “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武汉闭幕
- 甲流抗原搜索热度超流感“神药”,售价远高于新冠抗原,有必要囤货吗
- 泰国暂停发放个人在公共场合持枪许可证
- 24小时度过“16天” 布克奖作品《轨道》从另一种高度看地球
- 中国当代陶艺邀请展亮相青岛 80余件精彩作品风格迥异
- 美媒发现,拜登弄错了……
- 广州南沙发布“网数9条” 推动数据有序跨境流通
- 电影《延安归来》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 部分银行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已落地
- 百花文学奖得主云舒长篇小说《筹算》首发式在石家庄举办
- 北京天竺综保区年医药进口值约1200亿元
- 巨头加持、技术标准有望统一 新能源汽车“换电”发展提速
-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洛阳启动
- 聚焦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外大咖共话合作、共商发展、共谋未来
- 热门推荐
-
- 台风“摩羯”来袭 海南岛交通出行、景区运营受影响
- 北京开展就业状况例行调查工作 科学研判就业形势
- “五一”前夕:南京宪法公园邀请了一批特别的客人
- 国家统计局:2023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
- 吉林:数智化技术助力中小型博物馆提质升级
- 六大银行集体减费让利 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经营成本和消费者负担
- 美降息节奏放缓,专家:衰退并不遥远
- 租房市场不该歧视老年人
- 天津将推动优质学校与京冀共建教育教学联合体
- 日本本州东南海域发生5.3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踏访涿州受灾学校:开学倒计时 清淤已完成
- 伊朗外长称已给美国传话:美国必须对袭击负责!
- 日本2月核心CPI同比上升2.8% 30个月连涨
-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现代诵读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
- 天津援青医疗专家助力尖扎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 电影退潮,短剧当道
- 新疆玛纳斯县实施清洁取暖温暖民心
- 金沙江上游叶巴滩水电站大坝浇筑突破百米大关
- 我国自主研制 “全球第一吊”徐工XCA4000成功首吊
- 俄媒:中国经济让一厢情愿的西方专家的悲观预测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