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为何密集“上新”?
全国多地接连新开商场,老商场加快升级改造——
商场为何密集“上新”?
上半年,北京新增西北旺万象汇、超极合生汇东区、北辰荟等商城,上海徐汇万科广场、湖北武昌万象城等陆续营业。下半年,全国多个城市明确还将陆续新开商场。除了新开的,还有多个经过全新改造的老商场重新亮相。
商场密集“上新”传递了怎样的信号?面对市场竞争,新商场如何脱颖而出?
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7月26日,位于江苏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核心位置的南京国金中心商场正式营业,吸引50多个品牌开设南京首店。
同日,湖北武汉SKP正式营业,成为继北京、西安、成都后,SKP在全国打造的第4座高端时尚百货商场,拥有30个高端时奢品牌、35个顶级珠宝腕表品牌、超过150个国内外知名高端化妆品、香氛及新锐小众品牌,其中超过100个品牌首次入驻湖北或华中区域。
上海新开业的徐汇万科广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设了灯塔书房、绿茵跑道、亲子萌宠、潮玩运动、主题艺术等特色空间,好逛又好玩。
北京丽泽商圈近日“上新”了丰台区首个主打文体教育的家庭娱乐配套综合体——丽泽16号购物中心。不同于传统购物中心,丽泽16号的零售业态占比较少,运动、娱乐、餐饮等体验式业态成为“主力”。
四川成都仅6月就新开了3家商场。新落成的成都佛罗伦萨小镇三期,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近百个国际及国内品牌矩阵吸引周边居民前来购物。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商场密集“上新”,既有体验式消费为主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集合了众多国际品牌的高端商场,也有既能遛娃又能购物的奥特莱斯,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除了新开商场,多个传统商场经过改造升级后重新亮相。
近日,上海市青浦区的百联青浦购物中心更名为富绅时代广场,全新改造后新增了霸王茶姬、好特卖等知名商户,还有健身房、台球厅、乒乓球厅等。相关负责人表示,富绅时代广场的目标客群是中高端家庭和年轻消费客群,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便民生活圈。
记者了解到,已经投入运营17年的北京西单大悦城也在规划对商场空间进行升级改造,通过上新潮流爆款货品、策划潮流内容活动,更好彰显西单大悦城的潮流属性。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新开业购物中心项目约400个。越来越多的新商场,更好满足了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更好激发消费潜力。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开商场和传统商场都在寻求转型发展之路。
新商场功能更丰富
如今的商场,不再是单纯的购物中心,还具备娱乐、文化等多种功能。“随着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商业综合体面对新形势需要作出改变。”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对记者表示,重视餐饮、提升服务、增加娱乐功能等都是吸引消费者的方式。
注重“绿色”,提供休闲娱乐功能——上海徐汇万科广场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配套了超大面积城市公园,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即将开业的上海荟聚拥有露台、树屋等公共活动空间以及绿化景观和市民活动广场。这类商场,更“绿色”也更好玩了。
瞄准年轻消费者,增强社交属性——湖北武汉汉街万达历经3年改造升级,已于近日重新亮相。工作人员介绍,围绕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汉街万达引入了包括潮玩文化、休闲娱乐、时尚餐厅、风尚运动、艺术展馆等强社交属性品牌矩阵,致力于打造社交中心。
街区联动,挖掘城市消费新空间——位于北京朝外大街的昆泰大厦近日完成升级改造。其中,1—6层商业区是THE BOX B馆。往西约300米,是已经改造完成的THE BOX A馆,2座建筑物之间是THE BOX空中篮球馆。整个街区的联动,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娱乐体验,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周末“打卡地”之一。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认为,购物中心作为零售行业中单体面积最大的业态,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变化,充分考虑自己的市场定位是否精确,关注不同消费群体。他建议,现有商业物业可通过结构性优化来适应市场变化。例如,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可探索针对50岁至69岁的商场。
湖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商业企业武商集团董事长潘洪祥认为,要提升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化、特色化、体验化。打通全渠道营销链路,通过打造营销矩阵、会员营销精细化、整合商文旅体消费等手段,提升消费者体验,增强品牌影响力。
更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怎么看商场密集“上新”?北京工商大学新商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清杰对记者表示:“新建商场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表明投资者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消费市场有信心。”
对地方来说,消费新地标的打造,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武汉SKP商业项目的落地、汉街万达改造升级,为武汉市武昌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今年上半年,武昌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7.3亿元、增长7.3%,规模和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南京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南京国金中心商场开业为契机,整个城市的消费能级将得到极大提升,南京消费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商文旅体融合商圈成为发展新趋势。今年4月,北京市商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实施《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北京将加快推动消费新地标建设和老旧消费设施改造升级,推出10个以上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周清杰表示,商文旅体融合商圈的打造,有利于吸引周边居民前来边旅游边购物,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助推作用。
各地“上新”的步伐还在继续。根据计划,北京今年预计有海淀大悦城、昌平沙河万达广场、副中心万象汇等10余个新建商业设施项目开业运营。上海荟聚、前滩公园街巷商业体、西岸梦中心等即将开业。龙湖清能滨江天街、亲橙万象汇等商业“顶流”将组队落户武昌。
新开业的商场往往人流如织,但新鲜劲过后,能否维持客流量?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龙湖北苑天街。“刚开业的时候每天都爆满,尤其是餐厅,每家基本都要排队。”附近居民孙女士告诉记者,现在,这里的客流量虽然不如开业时那么火爆,但也比较稳定,工作日傍晚和周末节假日人流量较多。“这是离我家最近的大型商场,不仅有超市可以满足日常采购需求、多家连锁餐饮满足家庭聚餐需求,楼上还有儿童游乐场、玩具体验馆等满足了亲子需求,我每周都来。”
“家门口的新商场我常去,远一点的商场就要看是否有吸引我的特点了。例如,新开业的徐汇万科广场虽然离我家较远,但有不少特色店铺,还有大片的绿地,我周末经常约朋友一起去。”上海市民王先生说。
周清杰表示,对线下商业综合体来说,为消费者提供好的消费体验最重要。“这种体验是多方面,既包括购物体验,也包括好的停车服务、卫生条件和合理的退货流程等。面对线上零售新业态的冲击,提供更高质量的商品、更好的服务,才能吸引消费者走出家门。”
专家认为,随着商场密集“上新”,城市消费活力将进一步释放,推动区域经济更好发展。
本报记者 徐佩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14日 第 11 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地黑帮与警察在总统府外交火
- 全国巡演73场后 舞剧《咏春》回到岭南大地
- 乘警老杨和小焦的“南来北往”
- 商务部:将加快出台推进首发经济的政策文件
- 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 湖北加强温室气体观测网建设
- 植保无人机为乡镇青年打开新职业大门 行业急需飞防好手
- 住旧楼用破旧家具 85岁广州老人卖房捐60万元助学
- 上川阳子宣布参选日本自民党总裁 候选人增至9人
- 第十届澳大利亚中医药国际论坛在悉尼举行 聚焦中医行业发展与国际交流
- AI业内人士:面对进化速度快的技术 需要从多角度研究长期影响
- 报告显示:柬埔寨过去7年贫困人口减少半数
- 展现“90后”追梦故事 《朝前》进入全版权深度开发
- 乳房重建有助乳腺癌患者重拾自信 专家希望医生提升手术技能
- 德国一旅馆部分倒塌事故已致2人遇难
- 台风“泰利”登陆后广铁恢复部分列车运行
- 埃及阿斯旺省发生一起车祸 致11人死亡
- 还原生活样貌还是贩卖焦虑?讨论《亲爱的小孩》别忽视新手妈妈
- 高温暴雨“抢”七夕:上海风、雷、雨、冰雹、高温五预警“轮番上阵”
-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辞世
- 热门推荐
-
-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于7月9日起临时闭园3天
- 网络招募志愿者协助图书归类?北京海淀区图书馆辟谣
- 普华永道:2024年北交所IPO数量和融资额或实现双增长
- 新疆吐鲁番市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 湖南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险情:堤坝决口缩小6米
- 在港“宁波帮”浙江宁海共叙乡情 感受“大变样”的家乡
- 交通运输部:2月12日-2月18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
- 专家学者齐聚宁夏 共话岩画与科技化保护新模式
- 夏威夷毛伊岛大火已致55人死亡 大量人员待撤离
- “揭榜挂帅”激活青年人才“一池春水”
- 机构调查称9月英国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复苏
- 俄外交部:俄罗斯将驱逐20余名德国外交官
- 百余件郑商瓷在开封展出 传承商代青瓷文化
- 经济随笔丨中国经济最近这几件事可以连起来看
- 天津“新”城事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风貌建筑再塑“城市记忆点”
- 青海5年入库环保税超4亿 减排激励效应持续显现
- 北京启动“故宫以东”共创计划 四条“文化金三角”主题线路发布
- 今年第三季度北京城市副中心统一代码赋码量同比增幅超五成
- “谁家有宠,借我遛遛”:中国大学生“共享式”遛宠悄然兴起
- 还在破产式抗老?送你六式“驻颜”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