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铁路客运创历史最好水平,高峰日发送旅客突破2000万人次,全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6.8亿人次,均创历史新高;铁路货运持续增长,全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9.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铁路建设成果丰硕,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202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我国铁路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创下多项历史新高,现代化的铁路网纵横延展,铺就了一条条幸福路。
“2023年,围绕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铁路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开展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振芳如是说。
客运创历史最好水平
2023年12月27日,由中铁隧道局等单位参建的杭昌高铁黄山至南昌段建成通车,标志着杭昌高铁全线贯通运营。杭昌高铁是继沪昆高铁杭州至南昌段后,连接杭州至南昌的又一条高铁大通道,途经众多著名旅游景区,串起一条世界级黄金旅游线。
借助日益完善的高铁网络,国铁集团2023年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加大高峰时段客运能力供给,全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6.8亿人次,高峰日发送旅客突破20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全年和高峰日旅客发送量均创历史新高。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运输服务保障任务也圆满完成。
客流量增加的同时,乘坐火车的体验也在同步提升,这源于铁路部门不断提高服务软硬件水平。铁路部门推出学生票优惠资质在线核验功能、按年龄实行儿童优惠票、在线选铺、优化旅客信息通知等服务新举措,旅客购票、进站、乘车等体验都有了提升。
“2024年,国铁集团将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客运产品,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要。”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按照创新供给、带动需求的思路,铁路部门将开展客运产品谱系化设计,完善优化客运产品供给体系。通过创新客运产品,充分激发有潜能的客运消费。巩固扩大优势动车组产品,增开夕发朝至旅客列车,增加县城站列车停靠,大力开发县城站客流。推进旅游列车市场化经营,灵活实施高铁票价市场化机制,促进客流增长,助力发展旅游经济,带动发展银发经济。
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
2023年,我国西煤东运大通道瓦日铁路全年货运量达到1.004亿吨,连续第二年突破1亿吨大关,标志着这条重载铁路正稳步迈入亿吨级能源动脉。
随着瓦日铁路货运量持续攀升、万吨列车加密开行,拓宽了山西中、南部能源运输通道,与山西北部的大秦铁路形成南北互补,对增强路网机动性、加强晋豫鲁三省间经济合作、提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保障人们出行,作为大运力、长距离的交通工具,铁路在保障物资供给、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国铁集团全力保障电煤、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加大集疏港运输和“公转铁”力度,积极推进铁水多式联运、物流总包开发,试点推出高铁快运整列批量运输,不断提升货运服务质量。适应货运市场形势变化,灵活实施市场化运价,加强跨区域营销协调,尽最大努力增运上量。全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9.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
整体运量增长的同时,铁路货运在发展质量和均衡性方面也有了明显提升。补短板方面,开好公益性“慢火车”、农产品专列,脱贫地区运送旅客2.1亿人次、货物7.7亿吨。促外贸方面,中欧班列2023年全年开行1.7万列、发送19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18%;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全年发送86万标箱,同比增长14%。
“2024年,国铁集团将加快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国铁集团货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铁路将扎实推进现代物流组织体系建设,建立物流中心运行机制,实现物流资源统一利用、业务统一管理、市场统一开发。推进货运场站向物流服务和经营开发转型升级,试点物流金融服务和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加快构建以铁路为骨干的现代物流体系。
与此同时,国铁集团将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总对总”战略合作,加强集疏港重点货源组织,“一企一策”制订全程物流解决方案,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扩大快运班列开行范围,打造高铁快运、多联快车、铁海快线等品牌。增强铁路物流时效性,构建全国1天、2天、3天快货物流圈。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充分发挥专用线集疏运作用。
重大工程有序推进
2023年12月28日,由中铁十四局参建的京唐城际铁路隧道段,开挖直径达13.3米的国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京通号”顺利始发,标志着京唐城际铁路运潮减河隧道工程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为实现2025年底开通运营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京唐城际铁路作为北京至唐山的快速交通走廊,开通后将有效提升北京通州至唐山城际通道运输服务水平,同时也与周边快速客运网共同形成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
2023年,作为完善铁路网络、扩大投资稳经济的重要举措,铁路各项建设抓紧实施。
从总量上来看,全国铁路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圆满完成了年度铁路建设任务。截至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
从重点工程完成情况看,聚焦“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实施24个联网、补网、强链项目;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贵阳至南宁高铁等34个项目建成投产,广州白云站、南昌东站等102座客站高质量投入运营;重庆至万州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112个在建项目有序推进;潍坊至宿迁高铁、邵阳至永州高铁、黄桶至百色铁路等9个大中型基建项目开工建设;建成铁路专用线92条、物流基地10个。
从地区侧重来看,2023年老少边和脱贫地区完成铁路基建投资4076亿元,又有22个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
这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拉动经济增长、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夯实共建“一带一路”基础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国铁集团将高质量推进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确保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方面,科学统筹建设资源,推进重点项目实施。以“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为重点,加大出疆入藏、沿边铁路等国家战略通道项目实施力度,推进沿江沿海高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建成投产上海至苏州至湖州高铁、杭州至义乌至温州高铁等工程,确保完成年度投资投产任务和实物工作量。
另一方面,着力提升路网整体功能。抓好联网、补网、强链工程,集中实施一批“短平快”项目,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港口集疏运体系完善和点线能力配套项目,打通主要干线能力堵点和多式联运断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完善枢纽布局、结构和功能,促进“四网融合”,服务建设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齐 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九届“智利周”广州站活动开启
- 健全完善“过紧日子”长效机制
- 非洲青年参访回顾:透过传统与现代图景认识真实的中国
- 绿皮火车上渐渐消失的跨省卖果“担担军”
- 经常点外卖能吃出健康吗?这些餐盒上的数字很关键
- 山西寿阳:汽车冲进河里 男子刚获救车被淹没
- 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间一刻钟”改革观察
- 文脉华章|文明中国说 同文同心
- 川渝发布8个新时代文明典型案例
- 年轻人“整顿婚礼”是在表达什么?
- 亚洲首次记录到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极高海拔飞行模式
- 小龙虾供应持续偏紧 价格指数企稳回升
-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软硬件准备就绪
- 亚美尼亚总理称亚方暂停参与集安组织
- 从合作社到销售柜:一杯驼奶的“前世今生”
- 湖北将恢复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梁琰:为折翼天使插上梦想的翅膀
- “医”线直击丨肺炎高发期来临 如何远离“会呼吸的痛”?
-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51人被追责
- 敦煌历史研究新成果《敦煌通史》出版
- 热门推荐
-
- 结构性亮点持续涌现 彰显我国经济转型成效
- 牵手长三角区域联动 浙江书展放大集成效应彰显江南韵味
- 林格日勒:我的搬迁之旅
- 人民美术出版社“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展开幕
- 长沙以文旅盛宴“对话”世界 彰显文旅名城新形象
-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5500年前古人类患有染色体病病例
- 证券公司诚信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探索研究
- 去哪儿发放湖北旅游消费券 酒店、景区最高均可减200元 端午可用
- 美国威斯康星州两架小型飞机空中相撞 造成2死2伤
- 挖存量控增量防变量 湖南全面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 工信部许可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开展频率重耕
- 中新健康丨上海临床专家携手企业研发便携式内科胸腔镜 助提升诊疗效率
- 到2025年 辽宁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营业收入达6000亿元
- 青海海东:“黄河彩篮”区域公用品牌对外发布
- 闽剧助力“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进社区
- 红土地上振兴路:农文旅融合发展 激活乡村“美丽经济”
- 中国A股小金属板块周三走强
- 孕妇能自主选择生产方式吗?专家这样解释
- 约旦、西班牙、新加坡多举措打击网络犯罪
- 似羊耳又如蒜瓣 云南龙陵首次记录大花羊耳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