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手机,如何物尽其用(大数据观察)
近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
旧手机,如何物尽其用(大数据观察)
数据来源: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核心阅读
我国既是手机生产大国,也是手机消费大国。旧手机的综合利用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海量旧手机的规范处置、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手机产量为15.6亿部,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达2.72亿部。与之相对的,则是逐渐上升的废旧手机数量。
废旧手机是保有量和报废量增长快、难以处置的电子废弃物之一。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估算,近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同时,该协会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手机废弃后,约54.2%被消费者闲置留存,只有约5%能够进入专业的废旧手机回收平台、“以旧换新”新型回收渠道。
资源价值和环境风险并存
一部手机配件含超60种元素材料
一部手机可以使用多久?
一般来说,手机的平均使用寿命在3至5年。可是对于不少追求“新款”体验的用户来说,手机的寿命可能随着下一款新产品的出现就结束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估算,目前1部手机的平均寿命在2.2年左右。当手机达到使用寿命,或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时,就会被淘汰,变成废旧手机。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废旧手机回收利用成为循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部手机配件含有超过60种元素材料,包含多种贵金属与稀有金属,手机材料还有占比达40%—50%的塑料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废旧手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矿产’。”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说,“据估算,每吨废旧手机可以提炼约200克黄金、2200克白银、100千克铜以及可再生材料等各类资源。”
但是,废旧手机中也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废旧手机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如果进入土壤、地下水中,在生态系统中累积,会带来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说。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解释,手机的材料以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为主,废弃前后的成分基本一致,难以自然分解,如果没有规范处置,会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刘建国认为,总体来看,废旧手机的资源价值和环境风险并存。在经过规范化、现代化的处理后,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污染物泄漏,产生负面影响。
新回收模式不断涌现
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制约回收利用
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产业正进入发展机遇期。目前,我国废旧手机新型回收渠道主要有3种:一是生产商回收,如国内一些手机厂商开展的“以旧换新”活动;二是销售平台回收,如一些电商平台提供的废旧手机报价和回收服务;三是企业回收,如一些企业通过自建平台、与生产商合作等方式回收废旧手机。
各具特色的回收模式不断涌现,使废旧手机“标准化回收”体系日益健全。例如,一些手机回收平台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线下门店、上门、邮寄、自助回收机等多种回收模式;一些手机厂商还通过建立完整的产品回收体系,保障手机回收的规范化、专业化、透明化。
而对于有手机回收需求的用户来说,废旧手机的隐私保护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家住北京的马女士每次收拾房间时,最让她头疼的都是废旧手机。“不是我‘恋旧’,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它们,扔了、卖了都觉得不安全,只能放在家里‘吃灰’。”
马女士也想过将废旧手机出售,但考虑到手机中留存的大量个人信息,一旦相关信息被人窃取,个人隐私安全将得不到保障。另外,马女士认为废旧手机回收市场“水太深”,回收价格和自己的心理预期有较大落差,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与手机保有量和报废量相比,我国手机回收率仍然较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手机废弃后主要有三大流向:一是被消费者闲置留存,二是通过摊贩等传统渠道进入回收环节,三是新型回收渠道回收。其中,闲置在家的占比一半以上,新型回收渠道占比最低。
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是制约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痛点。360集团手机安全专家葛健表示,目前清除手机个人数据的主要方式包括恢复出厂设置和清除存储数据两种,根据手机系统不同,具体方式有所区别。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和安全厂商都在致力于研发数据清除技术。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手机品牌恢复出厂设置只是系统恢复,而存储的数据依然存在,需要在恢复出厂设置时同时勾选清除全部存储数据的选项。如果担心手机里的个人信息还是能够被恢复,可以采取反复填充数据的方法彻底清理个人信息。”葛健说。
刘建国认为,应从法律层面和监督执法层面着手,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
回收产业发展仍需规范
面临标准体系不健全、综合处理能力不足等制约
近年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出台实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产业发展逐步规范,非法拆解环境风险也得到有效遏制。
不过,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产业仍然面临政策标准体系不健全、综合处理能力不足、消费者回收废旧手机意愿低下、回收流程长、回收成本较高等短板。
政策制度方面,潘永刚建议,针对废旧手机回收环节中涉及隐私信息销毁的部分,应进一步健全相关法规政策,同时明确废弃手机的拆解作业指南与补贴标准。
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刘建国表示,废旧手机回收仍主要依赖手工拆解,制约着我国废旧手机环境无害化、高效处理利用,行业内规模化企业数量较少,仅有少数企业有工程实践经验。
行业规范方面,万物新生集团执行总裁王永良介绍,传统手机回收行业交易层级复杂、中间商众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长期缺乏正规回收渠道导致回收缺乏统一的质检与定价标准。
如何进一步促进废旧手机回收产业规范化发展?王永良建议,应加强回收网络建设,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回收服务;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加强产业链协作,推动制造商、销售商、回收企业和再生产企业等各环节形成联动。
刘建国建议,要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同时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探索将废旧手机作为特殊品类垃圾开展专项回收的可行模式;加强面向公众的废旧手机回收宣传教育,促进废旧手机存量消纳与市场扩大。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请收下出国留学避“坑”指南
- 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 印尼2024年国际中文考试HSK顺利举办
- 共享充电宝“好借难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 中柬携手共筑旅游走廊 保护世界遗产
- 湖南成立2亿元公益基金 支持大学生创业竞赛
- 舞剧《咏春》登陆国家大剧院 以“舞”演“武”匠心惊艳
- 春风借力,上海出品抵达更多“诗和远方”
- 青藏高原最大编组站启用三年 中转运输货物超6300万吨
- 非遗“点亮”民众生活 上海各处古意浓浓
- 8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3% 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
- 小麦抗赤霉病高效育种技术取得新进展
- 四川西昌至云南香格里拉高速公路首座隧道贯通
- (第六届进博会)葛兰素史克:中国的市场前景“毋庸置疑”
- 天津市率先推行企业年金方案线上自助备案
- 大熊猫“福宝”安抵成都 连夜赴四川卧龙
- 日本众议院前议长细田博之去世
- 囤货又后悔 我们离理性消费还有多远
- 工信部:拟新增“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不得设计、制造及使用车载形式”
- 山丹炒拨拉:烟火共舞中的烹饪“武学”
- 热门推荐
-
- 青海构建自然教育“六个一”发展模式
- 大连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东京推介会成功举办
- 招商局港口今年上半年盈利44.52亿港元
- 同学!这本开学入校防疫通关“动画宝典”你有吗?
- 重庆警方集中销毁一批非法枪支及管制刀具
- 一根秸秆“变废为宝”的多种答案
- 台湾连氏宗亲到福建长泰寻根谒祖
- 百家基金进洛阳产业峰会启幕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受关注
- 国家外汇管理局:截至2024年3月末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457亿美元
- 马斯克40余小时“旋风”访华之旅结束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母亲河的归来故事:从干涸断流到兴产聚人
- 西藏阿里:“警”彩“六一”润童心
- “阿宅”怒刷4000万票!“浪姐”美依礼芽究竟是谁?
- 做盘扣吹竹笛 “夜校”成中国“Z世代”“充电”新方式
- 历史名人化身当今“红人” “昌硕故里”掀文旅新潮
- 联合国:2024年全球人道主义工作者遇难人数创新高
- (申城风景线)上海上演无障碍电影尽显城市温度
- 商务部:将加快出台推进首发经济的政策文件
- 584名海内外演奏者在青岛成功挑战“最大规模的巴松合奏”世界纪录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