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起点 新的出发(观象台)
刘志强
走过2023,我国实体经济实力更强、活力更足、体质更优。展望2024,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各行各业鼓足干劲、开拓奋进,实体经济将不断孕育新动能、实现新成长,中国式现代化将拥有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走过2023,中国经济站上了新的起点。从大国重器接连问世到“卡脖子”技术相继攻克,从传统产业“焕新”到新兴产业“拔节”,实体经济新进展可圈可点。从诸多成绩中选取几项,便能窥见产业升级的积极变化。
一项是在全球市场的突出表现——2023年前三季度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
造车是几代中国人不懈追求的梦想。从1956年7月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在长春下线以来,中国汽车工业一步一个脚印,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中国加快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宝贵机遇,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汽车。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汽车企业的综合实力、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为2023年前三季度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一提供了强劲支撑。这样的成绩,充分彰显了中国制造在供需两端的强大优势,也有力证明了我国产业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立足优势、统筹供需、科学施策,更多产业将加快成长,从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项是工业领域的重大突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
船舶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大型邮轮更是目前全球最复杂的单体机电产品,零部件繁多、工程量巨大、建造周期长。就在几年前,我国造船企业负责人参观欧洲邮轮船厂时,还感觉建造邮轮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2019年开工点火以来,中国船舶集团通过引进消化加自主创新,先后攻克邮轮重量控制、振动噪声、安全返港等关键设计技术,成功建造出这座“海上现代化城市”,成为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一个生动缩影。攻坚克难、稳扎稳打,我们还将实现更多突破、取得更大成绩。
一项是能源结构的重大转变——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如何既保障能源安全、确保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蓝天白云越来越多,是关系国计民生、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这些年,我们一方面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一方面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有序推进、核电技术越发成熟,风电光伏发电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性不断提升,安全可靠基础上的能源低碳转型稳步推进,既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也支撑起相当规模的能源消费,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留出了空间。
一项项令人振奋的成绩证明:走过2023,我国实体经济实力更强、活力更足、体质更优。展望2024,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首先要做的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当前,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同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构,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我们要站稳脚跟、迈向高端,就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在光伏、动力电池、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我国企业已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下一步还需加快强链补链延链,巩固提升领先地位。5G、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创新活跃、竞争激烈,抢占先机尤为重要,要利用好我们在供需两端的优势,统筹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加快布局、赢得主动。传统产业种类多、体量大、市场广、产值高,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我们要推进其“智改、数转、网联”,通过改造提升实现降本增效。大中小企业共同努力,产学研各方协同创新,中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就会越发稳固。
新的起点,新的出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前途美好、前景可期。各行各业鼓足干劲、开拓奋进,实体经济将不断孕育新动能、实现新成长,中国式现代化将拥有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人民日报》(2024年01月03日第18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宁夏固原:乡村旅游促振兴 “一村一景”入画来
- 清远市今年举办多场招商大会 计划总投资近400亿元
- 长三角年轻人夏日出游消费开启“高温模式”
- 商务部公告2023年第54号 商务部关于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最终结论的公告
- 梵净山金顶建筑外墙粉刷?官方:暂停维修施工 保持原有风貌
- 山西加速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 新闻1+1丨新国标即将实施 电动自行车行驶如何更安全?
- 广州举办中医药文化美学科普市集 传统文化大餐吸引民众
- 四川加快重点产业项目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供需对接
- 浙江:临安与永嘉搭“侨”结对 有何“山海情”?
- 广东佛山首次推出沉浸式自然教育 融入传统岭南文化
- 四川广安生丝出口首次破亿元
- 草原铁路开行“赣皖闽粤港澳”长途旅游专列
- “双节”客运一线列车长:十五载如一日守护美好出行
- 上海自贸区搭建高效文物艺术品进出境通道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山西!
- 我爱你,中国!《美术经典中的共和国史》上线
- 六小龄童忆“猴王”父亲:一袭蟒袍看见“世界的猴戏”
- 自然资源部: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 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 复旦大学推动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打造三级圈层
- 热门推荐
-
- 国家文化大数据分发中心落户宁夏
-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王文天解读打造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
- 第九届同江中俄边境文化季启幕 8年接待中外游客超200万人次
- 张艺兴:海上十年,至与未至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庭院+”让方寸地变增收园
- 警惕!支付码遭遇盗刷“黑手”
- 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济南开幕 汇聚70余万种优质出版物
- 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三亚开幕
- 大型现代评剧《革命家庭》在沪上演
- 四川成都:提高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至每人每月2100元
- 广交会创新产品“扎堆” 展现中国外贸新趋势
- “血腥周末”再现 美国2024年已发生343起大规模枪击案
- 西延高铁西铜段“四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 重庆荣昌举行首届全国荣商大会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悟空”打开游戏“出海”思路
- 河北承德全力打造“中国钒谷” 初步形成钒钛产业体系
- 延续城市文脉 留住历史记忆
- 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恐袭已致19人身亡 武装分子身份确定
- 韩外交部:一名韩国游客在美国关岛遭枪击身亡
- 长三角成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市值最高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