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制音频被另作商用是否侵权?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审理
录制音频被另作商用是否侵权?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AI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当AI技术应用到声音领域,是否面临侵权风险?司法又将如何回应?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组成五人合议庭,依法公开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
该案中,原告殷某以配音为职业,曾录制多部有声作品。此前,殷某意外发现,自己的声音被AI化后,在一款名为“魔音工坊”的App上以“魔小璇”的名义对外出售。因此,殷某以被告行为侵害其声音权为由,将“魔音工坊”的运营主体北京小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5被告起诉到北京互联网法院。
庭审现场,殷某表示,他人利用原告声音的配音作品在社交平台上广泛流传,其中用户“小禾侃剧”自2021年9月7日至今,共发布使用原告声音的作品119部。经声音筛选和溯源,发现上述声音作品中的声音来自被告运营的“魔音工坊”App。被告中广影音(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原告为其录制的3本书的音频交给被告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被告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将原告的声音进行AI化处理,并向被告上海蓝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被告北京信诺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授权对外出售。殷某称,自己从未授权过任何第三人将其录制的声音进行AI化并对外销售,上述被告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声音权,应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精神损失的侵权责任。
对此,5被告均否认侵权。北京小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认为,其App中的声音产品有合法来源,来自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称其使用的声音来源于中广影音(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广影音(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认为其与原告有过合作,约定经原告录制形成的作品著作权归属其所有。上海蓝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信诺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辩称,其分别为微软中国的平台运营商与涉案产品的经销商,不构成侵权。
殷某在最后陈述中认为,本案诉请的事实依据为人格权侵权,而非著作权侵权,不应以被告有原告关于著作权的授权,当然地推定被告有原告人格权的授权。
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法治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旅游消费与旅游商品创新互为支撑
- 中国北方河流将进入凌汛期 官方部署防凌
- 中国“汽车城”加速建设产业集群 产值规模锚定近万亿元
- (第七届进博会)葛兰素史克中国总经理余慧明:在进博会看到中国未来发展的确定性
-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一抗体或减慢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退化迹象
- 中秋将至 这个假期一起来场“中式夜游”吧!
- 唯有上等好粮方酿上等好酒
- 白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黄德义的申诉已立案审查
- 福暖中国|山西忻州古城:璀璨灯火下的“电力哨兵”
- 敦煌大漠里的青春接力:潜心为国护宝
- 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开幕 上演大型沉浸式多媒体烟花诗剧
- IMF总裁: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贡献者
- 美国得州移民庇护所附近一汽车冲撞人群 已致7死多伤
- 300分上本科、本科线读985……“中外合办”真能“低分捡漏”吗
- 山西曲沃 “氢”装上阵向“绿”而行 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生态
- 诺如病毒感染进入高发季 谨防病从口入
- 孩子上网 共同护航
- 笑迎跨年 电影《“骗骗”喜欢你》北京首映礼举办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襄垣:“高标”出高效 “粮田”变“良田”
- (两会声音)代表建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快数据要素流转市场化
- 热门推荐
-
- 第二届乡村振兴发展座谈会在浙江举办 民盟建言和美乡村建设
- 上海专家支持 西藏(西部)泌尿系结石微创技术培训中心揭牌
- 两次更名三十年逃亡 内蒙古警方破获一起命案积案
- 亚洲最大火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建成投产
- 文旅观察:施光南故乡为啥能成为“希望的田野”?
- “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
- 海内外学者谈“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 共促提质发展
- 推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北京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科研与实验基地成立
- (新春走基层)汕汕高铁大桥上的“小蜘蛛”
- 沪深交易所: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
- 官方:重庆科创中心建设进入提速提档新阶段
- 海南2019年以来累计修复海岸线127公里
- 广州警方去年侦破网络案件450余起 抓获1100余人
- 跑出马拉松经济的稳健节奏
- “双11”走过15年,为何重拾低价?
- 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全国大部寒冷中进入“三九” 南方今年首轮大范围雨雪来袭
- 可循环利用食品包装透明薄膜问世
- 抑郁症患者中18岁以下占30%!
- 广东茂名扫黑除恶常态化 近三年刑拘嫌犯5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