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2023年人均收入出炉!京沪首进“8万+”,西藏涨最快
中新经纬1月20日电 (王永乐)2023年31省份人均收入榜出炉。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的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上海、北京、浙江稳居前三,上海和北京更是携手首超8万元;西藏名义增速最高。你家乡排第几?
所谓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京沪携手进入“8万+”
苏津跻身“5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
分省份来看,上海、北京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首次突破8万元关口,分列前两位;浙江以63830元位居第三,也是唯一“6万+”省份。
江苏、天津则从“4万元俱乐部”荣升为“5万元俱乐部”成员。广东、福建则继续为“4万元俱乐部”成员,其中,广东离“5万元俱乐部”仅有一步之遥。
山东、内蒙古等14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3万+”,较上年增加了宁夏和山西;河南、吉林等10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处于“2万+”。
另外,对比39218元的“国家线”,2023年,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等8地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均值。
从增速看,31省份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正增长,西藏、甘肃、海南、新疆、湖北、宁夏、陕西、河北、上海、安徽、吉林等11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全国。其中,西藏以8.65%的增速领跑。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司长张毅指出,经济持续恢复,服务业较快增长,保障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平稳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工资性收入占“大头”
按收入来源分,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2053元,增长7.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23%。
工资与就业息息相关。张毅指出,2023年,经济回升向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就业机会增多,从业时间增加,保障了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长7.1%,增速快于上年2.2个百分点,也快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0.8个百分点。
1月18日,在国新办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提到,科学精准评估包括非经济性政策在内的政策影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从严从细把关各项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行业和区域、就业和预期等的影响,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等。
上海人能赚能花
从人均消费支出看,上海居民能赚能花!2023年,人均消费支出52508元,位居全国第一。
北京、浙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超过4万元,分别为47586元、42194元;江苏、天津、广东、福建4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处于“3万+”梯队,亦居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31省份全年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内蒙古、吉林、青海、上海、宁夏、山西、贵州、北京、天津、陕西、云南、海南、河南、辽宁等14省份名义增速均达到或超过10%,内蒙古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速超21%,居全国首位。(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侯宝林与张寿臣搭档
- 选购山羊绒针织品有技巧
- 从留学到留恋:中亚青年杨凌农高会续新缘
- 2024年国际媒体采访活动在福建泉州启动
- 奥运临近 中国制造优质商品加速飞往巴黎
- 山东兴数字反哺志愿服务热 让老年人不“掉线”
- 海南洋浦港打造“双向双枢纽”国际海港 加快链接全球
-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超5亿人
- (新春走基层)“网上年货节”火爆 “电商名城”乡村“摊主”盆满钵满
- 中国工程院举行座谈会 纪念首任院长朱光亚院士诞辰100周年
- 上海:设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联络站 率先探索网络消费保护新模式
- (经济观察)黄金消费火热,金价能否继续坚挺?
- 第二十届“北京-东京论坛”在东京举行
- 新春探访澳大利亚国际研究学院
- 江南华南等地有强降水 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持续
- 国家药监局:严格控制新开办疫苗生产企业
- 安徽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0.5万人
- 演唱会经济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音乐“流量”变城市“留量”
- 美国宣布投入25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替代燃料汽车补给站
- 反套路、反类型 《云之羽》打造新江湖武侠剧
- 热门推荐
-
- 以军继续空袭加沙 哈马斯向以发射火箭弹
- 以军轰炸加沙城内两栋住宅楼 已致至少50人死亡
- 紫薯成“月季”、豆腐雕“芍药”:粤菜师傅一刀一划呈现“百花宴”
- 全国统一大市场,到底该怎么建?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 拜登谈2024大选结果:确保权力平稳有序交接
- 中国学者最新研究揭秘“恐高”为何身不由己
- 23岁大学生华山失联 已在景区找到其个人物品
- 20万尾鱼苗游进京杭大运河 “恢复性司法”保护水生态
- 202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启幕
- 数博会为何“落户”敦煌?
- 广东2024年汛期主要江河共发生13次编号洪水
- 一锦千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里的民族交融史
- 不靠明星加持 今年高分剧更多
- 辽宁省以赛代训促进残疾人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
-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0年提升16.6%,提前完成目标计划
- 被裁决不具备伊利诺伊州初选资格 特朗普团队:将上诉!
- 美参议院将就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事件举行首场听证会
- 外媒:以色列军方计划撤离加沙地带平民
- 美国频发“走错门遭枪击”案件 枪支暴力问题折射美社会“群体焦虑”
- 浙江隧道巡检员坚守岗位一线 保通保畅“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