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统筹发展与安全 明晰金融重点发力方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做好金融工作的关键所在。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明确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意味着货币政策基调保持稳中偏松,后续将更为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与此同时,会议明确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意味着要通盘考虑重点“风险三角”之间的关联关系,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在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下一阶段走向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本次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记者梳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与12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表述相一致。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货币政策延续整体基调,但也出现了一些调整,其中,将“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表述,调整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灵活适度’的提法在2019年至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均有出现,货币政策基调保持稳中偏松。”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精准有效”的提法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出现,体现出后续将更为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
温彬认为,在“精准”方向下,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优化问题,包括PSL(抵押补充贷款)在内的结构性工具有望发挥更大作用,着力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变,助力房地产业新模式构建,并积极配合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化债。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加大实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准性。要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适时实施降准降息,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要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有机结合。通过适度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说。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为使政策效果更“有效”,要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区域、科技政策等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盘活被低效、无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实现信贷结构“有增有减”、融资结构“有升有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特别要运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更精准有力、有效地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董希淼说,预计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以更大力度支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为2024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保障。
本次会议强调,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记者梳理,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表述相比,本次会议提出的“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强调了“持续”“重点领域”。
“这意味着防风险工作要继续加强。”温彬表示,会议强调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预示着未来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关键点之一,在于要通盘考虑这个重点“风险三角”之间的关联关系。
管涛认为,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问题是“一体两面”,财政和金融之间也存在联系,如果地方债务、房地产出现风险,会影响到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造成一系列市场风险。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是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在一起,需要“一揽子”解决方案。
本次会议强调,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上述内容传递出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的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房地产企业的信心和居民住房消费预期,推动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发展。”董希淼说。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支持银行更有意愿、更有能力满足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创新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新模式,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加大发行债券进行融资,通过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加大对“三大工程”建设的支持服务。需求侧方面,要实施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支持“租购并举”,促进长租房市场发展,助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加快探索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
“从防风险视角出发,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形成过程中,当务之急仍是打破负反馈链条,阻断市场下滑,避免房地产市场风险蔓延。”温彬认为,近期的政策重点在“保交楼”外还新增了“保主体”,无论是白名单制度还是“三个不低于”,目的都是打破市场的惯性下滑,疏通“金融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以实现“先立后破”。随着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效力愈发显现,市场预期有望逐步修复,房地产行业也有望筑底企稳。(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王文涛会见法国工商界代表并与法国白兰地企业座谈
- “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年在重庆启动
- 台风“潭美”停编后余波未平 海口应急响应升级
- 加拿大野火仍肆虐:一年轻消防员牺牲 联邦支援重灾省份
- (中国新貌)中国综合立体交通网铺就发展“快车道”
- 林顺潮教授登“21世纪全球眼科领袖榜”榜首
- 红土地上振兴路:乡贤带动 小辣椒变身“致富椒”
- 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将开幕 近万件文物艺术品线上展示
- 广西骨科运动医学专家创新技术 “精雕细琢”解除患者疼痛
- 万人同品腊八粥 四川阆中“年味”浓郁飘香四溢
-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大展亮相故宫 再现17至18世纪中法交往史
- 四川剑阁“体检”翠云廊古柏 先进智能设备显“神通”
- 周慎:以AIGC技术推动大黄山打造文旅新业态、新场景
- 美国缅因州枪击案嫌疑人数月来心理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遭相关部门忽视
- 注意防范!北京多区发布冰雹黄色预警
- 青海两地发生野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 别让做“良心饭”的人寒了心
- 第二批“航空工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蓉发布
- 云南千年彝装秀“闪靓”复兴号动车
- 破20亿元!银幕内外,何以看点满满?
- 热门推荐
-
- 2023年最大“超级月亮”8月31日亮相天宇
- 山东优势产品受国际市场青睐 出口涨幅大增
- 数字时代如何助力老年人“老有所安”
- 南非知名社团呼吁政府加强枪支监管 杜绝枪击事件频发
- 古巴驻华大使:向海南学习农产品加工经验
- “中国经济拥有强大韧性和活力”——访泰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顾问阿颂西
- 紧抓新能源车下乡机遇
- 马戎: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
- 暑期文旅消费亮点纷呈 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
- 铁路杭州站暑运客发量破2000万 创历史新高
- 重庆邮局海关查获10粒国家管制一类精神药品三唑仑
- 中国—中东欧经贸快速发展
- 广西广东等地强降水持续 西南地区及江淮江南等地将有强降水过程
- “火焰蓝”燃情诠释“热血青春” 福建南平市消防救援支队举行尖兵挑战赛
-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中午临时封闭 开展除冰作业
- 商务部:中国将与阿拉伯国家深化油气等领域合作
- 官方:元旦假期国内出游5271.34万人次 体现三大特点
- 中国与洪都拉斯签署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
- 北美票房:《威尼斯惊魂夜》首映飘红
- 以军空袭加沙地带多地 造成多人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