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统筹发展与安全 明晰金融重点发力方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做好金融工作的关键所在。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明确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意味着货币政策基调保持稳中偏松,后续将更为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与此同时,会议明确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意味着要通盘考虑重点“风险三角”之间的关联关系,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在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下一阶段走向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本次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记者梳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与12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表述相一致。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货币政策延续整体基调,但也出现了一些调整,其中,将“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表述,调整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灵活适度’的提法在2019年至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均有出现,货币政策基调保持稳中偏松。”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精准有效”的提法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出现,体现出后续将更为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
温彬认为,在“精准”方向下,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优化问题,包括PSL(抵押补充贷款)在内的结构性工具有望发挥更大作用,着力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变,助力房地产业新模式构建,并积极配合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化债。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加大实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准性。要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适时实施降准降息,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要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有机结合。通过适度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说。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为使政策效果更“有效”,要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区域、科技政策等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盘活被低效、无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实现信贷结构“有增有减”、融资结构“有升有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特别要运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更精准有力、有效地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董希淼说,预计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以更大力度支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为2024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保障。
本次会议强调,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记者梳理,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表述相比,本次会议提出的“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强调了“持续”“重点领域”。
“这意味着防风险工作要继续加强。”温彬表示,会议强调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预示着未来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关键点之一,在于要通盘考虑这个重点“风险三角”之间的关联关系。
管涛认为,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问题是“一体两面”,财政和金融之间也存在联系,如果地方债务、房地产出现风险,会影响到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造成一系列市场风险。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是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在一起,需要“一揽子”解决方案。
本次会议强调,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上述内容传递出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的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房地产企业的信心和居民住房消费预期,推动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发展。”董希淼说。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支持银行更有意愿、更有能力满足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创新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新模式,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加大发行债券进行融资,通过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加大对“三大工程”建设的支持服务。需求侧方面,要实施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支持“租购并举”,促进长租房市场发展,助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加快探索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
“从防风险视角出发,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形成过程中,当务之急仍是打破负反馈链条,阻断市场下滑,避免房地产市场风险蔓延。”温彬认为,近期的政策重点在“保交楼”外还新增了“保主体”,无论是白名单制度还是“三个不低于”,目的都是打破市场的惯性下滑,疏通“金融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以实现“先立后破”。随着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效力愈发显现,市场预期有望逐步修复,房地产行业也有望筑底企稳。(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引领示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合典型案例集》出版发行
- 青海大通:“农民发明家”琢磨实用农具 尝试“摩天轮”种蔬菜
- 玩游戏还是看广告?小游戏里广告泛滥暗藏各种陷阱
- 北京110家三级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
- 云南普洱迎来采咖季 “中国咖啡之都”产业创新发展
- 江南名楼滕王阁北园即将开放 章江晓渡再现赣江之滨
- 鲍威尔称美联储降息时机已到
- 宁夏银川发生3.2级地震
- 广州发布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 浙江小伙在荷兰开火锅连锁店:让“中国味”走向世界
- 包银高铁惠银段开始运行试验
- 直击黄山洪灾后救援:乡村道路有序疏通
- 长征路上学党史|红色遗址如何变身教育热土?赣南大地有答案
-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延边光东村的兴村路:“共享稻田”助增收 壮大村集体经济
- 天津市副市长李文海:天津在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上形成自身新优势
- 韩国合作侦查本部再度试图查抄首尔龙山总统府
- 数智化赋能,认养一头牛山东智造基地获评临沂市“绿色工厂”
- (两会访谈)蔡继明: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应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
- 伊朗外长称已给美国传话:美国必须对袭击负责!
- 中国唯一毛南族自治县举办分龙节 推出非遗文化盛宴
- 热门推荐
-
- 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导弹弹药库 引发“地震级”爆炸
- 泰山黄精迎来首次规模化采收 “4年为药”黄精变“黄金”
- 西安至胡志明市航线开通
- 东北地区及广西等地有强降雨 南方地区高温将趋于缓解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 乌核电公司:扎波罗热核电站再次切换至备用输电线路
- 养海鲜 种水稻 塔克拉玛干沙漠何以化腐朽为神奇
- 杰弗里·萨克斯:美欧应停止抹黑中国电动汽车
- 美国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一列火车在亚拉巴马州脱轨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 鄂尔多斯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创新高
- 通讯:带领上千农牧民玩转自媒体的“95后”
- 广州新政实施以来一手房认购量达去年同期2.37倍
-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 中国创新指数走势表明:我国创新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 第十三届世界猪业博览会将在成都举行
- 青藏集团公司所辖西宁站、拉萨站创单日旅客运输新高
- 及早神经康复为脑中风患者赢得“新生”
- “歪果仁”通天河畔访古 与历史对话
- 张氏梅辞去越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