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须对AI技术进行制度规范和约束
针对用ChatGPT写论文所产生的便捷与风险并存情况,专家表示——
须对AI技术进行制度规范和约束
◎本报记者 张 晔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依靠其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早已经无可避免地渗入到了写作领域。当人们还在惊叹于AI文章的流畅结构、精准表达之时,有一部分人已熟练地把ChatGPT当作撰写学术论文的工具。
日前,江苏省科技厅监督评估处处长顾俊在做客江苏广电总台新闻频道《政风热线》时回应称,将组织开展科技人员公开发表论文的自查和抽查,并开展科技伦理审查,引导科技人员提高诚信意识。
那么,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究竟能否用于学术论文写作?如何防范AI技术滥用带来的学术不端现象?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业内学者。
产生的学术不端风险不容忽视
不能否认,ChatGPT能生成连贯的、有逻辑性的文章,并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由此产生的学术不端风险不容忽视。国外已有研究人员发现,ChatGPT所给的回答都是基于它模型训练的海量数据,有时可能会限制人们的思维,甚至有些回答并不准确,比如只选择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数据进行佐证,忽视其他数据。
12月1日,《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记者查询后并未在其中找到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条款。目前,国内相关部门和科研组织对ChatGPT写论文的规定还未明确细化,但是不论以何种方式,只要出现抄袭、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都是严查重罚的对象。
11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第二批不端行为案件的调查处理结果,数量最多的不端行为是抄袭、剽窃、伪造各种信息,总数达15人,占比62.5%。记者了解到,国内已有省份对科研论文进行有针对性的抽查,重点检查抄袭、造假和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现象,虽然没有专门针对ChatGPT,但是这些问题都有可能与之相关。
江苏省科技厅监督评估处相关负责人说,将进一步加强科技伦理审查。同时,要求各单位对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不端问题自查和清理,科技部门不定期组织开展主动抽查工作,不断更新学术不端治理程序和标准。
该负责人表示,防范AI技术滥用带来的学术不端,将是科技管理部门今后重点监管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已有科研单位在开发相应软件,用于AI写论文的查重工作,今后想利用ChatGPT写论文获得荣誉奖励和科研项目将越来越难。
如何面对避无可避的AI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李千目,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系统安全、大数据挖掘研究。在他看来,当人们在谈论AI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时,更应当看到它们所带来的便捷与进步。
“AI技术是科研辅助工具之一,它让我们对某个问题调研更便捷、分析更明确、研判更精细,资料收集和信息反馈更全面和完整,如果我们合理地运用这个工具,对科研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论文)的整体提升会有较大作用。”李千目解释说。
那么,在实践中AI技术到底该如何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而不是成为抄袭造假的工具?
李千目表示,首先要有制度规范,并约束AI技术的使用,比如12月1日起实施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希望对这些制度、标准进行广泛地宣贯,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去了解、遵循。
其次是提升社会各界对AI技术的认知。李千目认为,在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每个阶段,抄袭几乎无法完全避免,利用AI技术进行抄袭、剽窃并谋取某些利益,必须严厉打击。但是,提升人们对AI技术的认知并推广使用,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
“比如利用AI广泛地采集信息,让我们的论点和思路更加可行、更加有效,这件事情本身不是坏事。”李千目说,面对海量数据,他们很难全面有效地收集所需信息,而AI工具可以更高效地完成这项工作。
但出于各种原因,很多将AI用于科研论文的作者并不乐于披露这个事实。“我坚持认为,在论文写作和数据收集中使用到AI技术,必须在参考文献里进行标注。”李千目说。
不难看出,AI在当下科研工作中已扮演重要角色。更重要的是,人们似乎也别无选择——面对AI,不必回避,也避无可避。
目前,国外已有高校宣布解除ChatGPT使用禁令,并推出了详细的使用原则。因此,多位科研工作者向记者表示,对AI技术在科研工作中的使用不应一刀切地反对,也不能对AI带来的学术不端行为放任不管。(科技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年吉林法院审结民商事案件30万余件
- 京东酒世界携手泸州老窖,合作共创酒业零售新未来
- 长护险试点八年 哪些人群受益?哪些短板需补齐?
- 中国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上半年持续保持扩张
- 专家学者把脉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建设
- 三星堆考古新成果:古城城市规划清晰 首次发现手工业作坊
- “高精尖”科技成果扎堆亮相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
- 日本茨城县附近海域发生4.4级地震 无海啸风险
- 甘肃庆阳“海纳百川”迎客商 谋西部新能源及数据算力高地
- 台风“卡努”远离 浙江温州400余艘船舶有序进出港
- 台商企业产品斩获“全球食品界奥斯卡奖”:“Made in China也有好东西”
- 2018年以来外地企业迁入广州逾1.1万户
- 第30届兰洽会开幕 30余国客商觅机遇寻“搭子”
- 【世界说】种族暴力阴影难消!研究显示:有色人种比美国其他族裔更支持控枪措施
- 中国城市考古专家建言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研究
- 数字化转型中,教育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 现实题材网络文艺在海外广受青睐
- 天津启动第四届“夜生活节” 将举办超300场主题活动
- 中国红基会:已在重庆、海南等地援建40个红十字博爱健康e站
- 文教旅融合视角下山西研学旅行的发展路径探索
- 热门推荐
-
- 北美票房:“超级马里奥”刷新2023年迄今票房纪录
- 重庆“文创地标”掀起“夜校热” :惠民可感可及 美好共创共享
- 2023金鸡电影市场开幕式厦门举行 126个文化影视产业项目落地签约
- 缅甸驻南宁总领事:冀将广西数字技术引入缅甸农业领域
- 巴西亚马孙州遇严重干旱 20个城市进入紧急状态
- 英研究:走路上学的孩子更不易肥胖
- 冰岛新政府正式上任 以稳定经济为首要任务
- 加拿大:冻结对以色列新武器出口
- 广东部署强降雨防御工作应对强对流天气
- 单霁翔:海上丝绸之路太多的故事应该讲好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高效农机助力夏收夏种提速增效
- 十条冬季京郊游线路发布,水库鱼菊花宴上榜“京郊美食”
- 新疆以“三个一”项目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 歌剧《茶花女》西安首演 高雅艺术走入市民生活
- 一无人机在俄罗斯沃罗涅日州坠毁 3人受伤,楼房受损
- 大国粮仓装满优质粮——写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 无界公园:邂逅一抹绿 丰盈一座城
- 维生素D缺了不行,补多了也不成
- 发车即可退税 湖南首票陆路启运港出口货物享受退税
- 130家潮牌咖啡汇聚杭州 西湖咖啡文化节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