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瑛分享“洋戏中唱”:“曲高”不再“和寡”
中新社泉州10月19日电 题:郑小瑛分享“洋戏中唱”:“曲高”不再“和寡”
作者 吴冠标
虽已是94岁高龄,新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依然未停歇,为了歌剧的推广与普及,为了“曲高”不再“和寡”。
10月18日,郑小瑛走进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为学子们带来一场专题讲座——“洋戏中唱”艺术分享会。现场,她回顾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高雅艺术进校园”以及近年来“洋戏中唱”的艺术实践,分享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出品的中文版歌剧《茶花女》《帕老爷的婚事》《弄臣》经典唱段,感叹“阳春白雪,和者日众”。
10月20日晚,由郑小瑛担任艺术总监的《帕老爷的婚事》将在福建泉州大剧院首演,这是“洋戏中唱”第一次走进泉州。两个月前,由她执棒的西方经典歌剧《弄臣》中文版在福建首演,她说,这是值得令人思考的作品,“希望通过我们的付出,能让更多观众了解、爱上歌剧这个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西方歌剧是西方音乐皇冠中的璀璨明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分享会上,郑小瑛激情满满,“因为语言问题,歌剧在中国还不够普及,但既然歌剧是这样美好的事物,就该让更多人去欣赏它”。
1929年出生于上海的郑小瑛,从小热爱音乐。1955年,在苏联专家提出创办的一个指挥培训班里,她是25名学员中唯一的女性。1962年,她在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指挥意大利歌剧《托斯卡》,成为第一位登上外国歌剧院指挥台的中国指挥家。
20世纪80年代,郑小瑛和朋友们组建“爱乐女”室内乐团,开始义务将歌剧等艺术带入校园。近年来,她又通过“洋戏中唱”推动“让歌剧贴近大众,让大众走进歌剧”。
“许多西方经典歌剧如果用原文演唱,会使许多中国观众产生‘雾里看花’之感。‘洋戏中唱’能让国人更容易理解,更好地了解剧目的意义,领略高雅艺术的魅力。”郑小瑛说。
为了让更多人听懂歌剧,郑小瑛在每次演出前都会花20分钟左右的时间,向观众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特色、欣赏要点等等。由此,业界著名的“郑小瑛模式”诞生,并广受推崇、借鉴;越来越多的人爱听她的“音乐小讲座”,“曲高”不再“和寡”。
“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快乐是一件幸福的事,比索取要幸福得多。”郑小瑛认为,她的音乐不仅仅要实现自我艺术上的追求,还要与大众共享,陶冶公众情操。
在郑小瑛看来,经典歌剧、交响乐的欣赏,应是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歌剧的普及和推广要从校园做起,用中文演唱西方经典歌剧能够最为直接地让同学们走进歌剧,享受歌剧。
为此,由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出品的歌剧《紫藤花》《中外经典双联歌剧》在2022年至2023年间两次走进厦门大学,演出四场,覆盖近万名厦大学子。除了此次的分享会,郑小瑛还计划近期将《弄臣》音乐会版本带到华侨大学校园。
“当下,中国歌剧创作者既传承中国戏剧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西方歌剧的表演手段,创造出属于中国、独特的新歌剧。”郑小瑛表示,这条路很难,但她会坚持下去。(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安徽凤阳:非遗艺术进景区 花鼓助旅游
- 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拉萨慰问演出
- 三亚酒店开始退款,滞留旅客可以这样操作
- 四川自贡: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之城”
- 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10月18日开幕 设置三个境外分会场
- 法国马赛再度发生枪击事件已致3人死亡 嫌犯在逃
- 2023/24秋冬季国际流行色趋势发布 折射疫情下消费心态
- 福建终止防台风应急响应与防暴雨应急响应
- 长春“Z世代”打造沉浸式实景戏剧讲述历史
- 以“小窝”释压 艺术家赵半狄寄望打造艺术治愈空间
- 阿达西说事丨暑假来新疆,你准备好了吗?
- 陕西柳林: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小小香菇“飘香”乡村振兴路
- 美国学者:中华文明是推动世界繁荣与进步的价值来源 | 世界观
- 中国新能源产业促进全球绿色发展(国际论坛)
- “2024从都国际论坛”将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
-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走进临潢家园社区:感受“民族融合之家”里的欢笑和充实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与会外方嘉宾: 盼民间交往再上台阶
- 与陌生人互换住宅交换式旅游日渐流行 靠谱吗?
- 国际锐评|坦然面对市场竞争,欧洲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 噬菌体疗法:精准打击土传病原菌 有望替代化学农药和抗生素
- 热门推荐
-
- “丝路花语”中国民族音乐印尼专场演出在雅加达举办
- 渐行渐远的“榴莲自由”
- 浙江两会观察:优化“浙里惠民保”民有所“医”
- 雄安新区举办“端午·雄安非遗大会”
- 智库报告研判经济复苏态势 发展有利因素依然较多
- 第134届广交会首日境外采购商到会超5万
- 焦点访谈:变革的力量 激活动能促发展
- 加拿大多伦多唐人街将连续两日举办龙年新春庆祝活动
- 经济形势理性看: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优势和机遇
- 京津冀打造全国最大智能网联汽车城市级应用场景
- 销售误导、高息诱惑、异地办公,爆雷私募有这些共同套路|洛克资本跑路后续
- 暑期儿童运动门诊火爆
- 杜莹芬:增量政策措施有力缓解工业企业压力
- 前海人寿开展“保险五进入”7.8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让保险走进千万家
- 稻鱼鸭共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何以在黔东南流传千年?
- 年度消费热词:这是2024年的你吗?
- 欧盟委员会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生物柴油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商务部回应
- 上海浦东发布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三年行动方案
- 中企TCL中环拟成立合资公司并在沙特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
- 法国摄影师吉米镜头里的中国:热情友好 多元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