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从都国际论坛”聚焦共建“一带一路”
中新社广州12月5日电 (记者 蔡敏婕)“2023从都国际论坛”连日来在广州举行。40多国前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外国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围绕“多边主义:更多交流、更多包容、更多合作”主题开展深入研讨。
10年来,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共建“一带一路”,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在拉丁美洲是有非常明显的效应,大家都在谈‘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确很有实效。我觉得其实在很多方面这些效果也超越了基础设施的领域。”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称,两周前,他在拉丁美洲参加会议的时候,从会议获知拉丁美洲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可,“它不是一个空中楼阁,它是一步步累积起来的”。
“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时,会因为规则门槛而无法进入。而‘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表示,基础设施落后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最主要障碍,“一带一路”倡议是以基础设施投资作为起步,以互联互通作为抓手,来缓解世界市场的失灵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修桥修路,这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个经济体,如果要发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在论坛举办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物质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我们希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部分老百姓都是可以获利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能共享中国的发展。”郑永年称,“实际上我们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民生经济发展,也是希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也能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普遍的价值观,没有人喜欢贫穷,也没有人喜欢一个富而不公的社会”。
在郑永年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大,11个城市有着很好的劳动分工,比如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是科技创新中心,广州是全球商贸中心等,这种明确的劳动分工,对于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更注重民生经济的发展,香港、广州和深圳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个人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领头羊’”。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看来,在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基础上,应着力构建更高标准的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以色列释放55名巴勒斯坦被拘留者 以官员:鲁莽行为
- 重庆武隆发展高山番茄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
- “拼”起低价的新茶饮品牌,开始热衷上市筹钱
- 所谓高端水,其实就是高价水
- 各国青年齐聚长沙 共探文化共融与文化多样性
- 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
- 海南文昌出台管理办法规范航天旅游市场秩序
- 不向命运低头 彝族姑娘圆梦上海音乐学院
- 甘肃全民健身日“扮靓”民众时尚生活
- 《黑神话:悟空》走红网络 我国游戏产业如何“七十二变”
- 重庆永川引资206亿元 助力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打造
- 西十高铁漫川关站正式开工建设
- 满满诚意 准备就绪!《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全部五次彩排
- 年年参加 收获满满 服贸会“老友记”
- 走进一线感受改革新变化:身边的“智慧”国企啥模样?
- 挺进失联村庄贾沟村 门头沟城区大部分群众已完成安置
- 白宫:拜登近期将两度与泽连斯基会面 讨论俄乌局势
- 《中国关键词》系列图书发布关键词逾1.88万条 涵盖19个语种
- 陕西西安:火车头快修员的假期坚守
- 韩国宣布进入7天国家哀悼期
- 热门推荐
-
- “杜苏芮”登陆在即 福建浙江等地进入风雨影响最强时段
- 广东外贸再迎“开门红” 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
- 一抔瓷土成就万千姿态 德化白瓷之美惊艳世界
- 德媒:排除中国5G的欧盟国家,落后了
- 江西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
- 上半年中国邮轮运输加速恢复 邮轮经济持续向好
- 助力中越经贸合作 广西龙州那花边民互市通道复通
- 文脉华章|文明中国说 同文同心
- “尾暝灯”民俗踩街活动莆田上演 两岸妈祖信众共祈平安
- 开在校园外的“两扇门”书店
- 年夜饭套餐不能换?属变相“最低消费”
- 天津14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出版“走出去”工程 获海外出版商高度评价
- (走进中国乡村)安徽丁集:中国“婚纱小镇”努力升级“幸福链”
- 广州再次启动夜间消费节 超600场活动点燃暑期消费热情
- 第四届消博会4月将启 逾3000个品牌参展
- 医药零售业进入大转型关键期 行业数字化成“风向标”
- 奥迪在华首个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启动预批量生产
- 外媒:以色列袭击黎巴嫩提尔市 致5人死亡10人受伤
- (身边的变化)浙江枫桥:“洞见”基层治理现代化“新风景”
- 四川暴雨持续 24小时内2.9万余人提前转移避险